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名家笔下的人面桃花,国画中的惊鸿一瞥
userphoto

2024.05.10 辽宁

关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春天重游旧地时,感叹去年曾与佳人共赏桃花,今年却只见桃花而佳人不在的哀愁。这一主题因其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成为后世画家喜爱的题材,尤其在中国画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明 张纪 人面桃花

国画作品往往追求意境的营造,通过“人面桃花”这一主题,画家能够表达出一种春日里的美好回忆与时光流逝的哀愁。

陆恢 胡琴龛 丁亥(1887)年作 美人桃花图立轴

中国画注重笔墨的变化和运用。在描绘'人面桃花'时,画家会巧妙地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线条的粗细、刚柔,来表现桃花的娇艳和人物的神态,使画面既有形象的生动性,又不失笔墨的艺术性。以此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桃花的生命力。

季康 桃花仕女

中国画讲究空白的留白艺术。在'人面桃花'的作品中,画家往往会巧妙地利用空间布局,使得画面既显得开阔又不失焦点,桃花与人面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通过留白来表现画面的深远和空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者的想象空间。

张大千(1899—1983) 人面桃花

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爱情和美好,而“人面”则可能象征着逝去的青春或失去的爱人。画家们通过这一主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易逝的哲思。

陈小翠(1907-1968)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惊鸿一瞥。透过这一主题的国画作品,让观者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潘振节(1858—1923)  红楼四钗

'人面桃花'在中国画中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传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美学的完美结合。

王凤年 人面桃花

伍启中作品

陈毓和作品

晏少翔 桃花仕女

潘振镛 人面桃花 屏轴

潘絮兹 人面桃花

沈燧 1919年作 人面桃花相映红 立轴

张惠斌 2005年作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红》 陈永锵

张大千 人面桃花 立轴

刘静云 人面桃花

王茂飞 癸已(2013)年作 人面桃花相映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鸿一瞥空留影
今生的相逢,是前世惊鸿一瞥
古獸對章——惊鸿一瞥
缱绻出绵长恒久的馨软 惊鸿一瞥Deep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a long lasting sweet soft a special glance
一瞥惊鸿的温柔仙句,总有一句适合你 ​​​​
一瞥惊鸿的温柔仙句,总有一句适合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