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福来的绘画艺术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和为人民、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创作方向。反对脱离民众、急功近利、盲目追风,为艺术而艺术的不良倾向。是生活、是时代、和人民大众,启迪了我的艺术灵感、艺术思维,哺育了一生的事业。艺术家只有全身心投入、艰辛耕耘,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深受民众欢迎的好作品。

——李福来



 李福来先生

 

 

 艺术简介:

    1938年生,辽宁省北镇县人。

    1958年,毕业于东北美专附中。

    1958—1962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师从朱鸣冈、路坦先生学习版画。

    1983年—1989年先后任版画系主任,兼任省版画学会秘书长、副会长职。

    1984任鲁迅美术学院教务长,副院长。

    1989年晋升为教授,获国务院颁发的特贡专家津贴。兼任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政协沈阳市常委、兼文教体卫委副主任。中国版画协会理事。

    2010年晋升为二级教授。

    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



▲《丙辰清明夜》


“李福来先生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他的版画艺术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大型全景画创作领域,李福来先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不断的攻克难关、潜心探索、总结经验,锤炼技术、培养人才、磨砺队伍,造就出鲁迅美术学院一支强有力的集体创作团队,先后创作了九幅全景画和六幅半景画。作画总面积达两万五千平方米。同时制作地面塑型(三维辅助综合体)一万两千三百多平方米,每幅作品都可堪称鸿篇巨制。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一笔浓重而亮丽的色彩。”


▲ 在河南考察



全景画——走出圣殿的大众艺术 

 

                                   李福来

 

全景画,西方初称为回旋画。其雏形是教士们将耶稣基督的故事绘制成情节性的连环画。以巡回展示的形式,宣传教义发展信众,成为扩大宗教影响力的有力工具。后被社会学家假以艺术的名义移植到英雄主义史观的宣传,走进世俗生活,具有了诠释社会学和人文历史而直面受众的普世文化的功能。深得上层社会精英人士的青睐。遂有“滑铁卢战役”等战争史画相继出现,,开创了全景画艺术史的先河。随之迅速扩展到全球,繁荣了近百年。迄今为止,从全世界已有的八十多件画作分析,反映重大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为数最多,质量最佳,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宗教、城市历史和自然风光、民族和民俗题材。而反映人文思想的现实题材作品则为数甚少。加之因场地、投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它的发展与创新。几乎处于萎缩与停滞状态,且日渐萧条和冷落。形势不容乐观,令人颇感忧虑。



▲ 左:路坦、中:宋惠民、右:李福来

1.鲁美与全景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煦风吹暖了中华大地。消融了文化人心头上的冰雪。走出沉闷与迷茫的阴影,,开始冷静地重构理性与自信。唤醒乐观与希望,憧憬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鲁迅美术学院也在浴火重生之后,跨进改革大潮的新时代。新人新作成批涌现。一时,“鲁美现象”在美术界形成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正在此时,一个在西方诞生一百五十多年的古老画种—全景画的引进工程正在鲁美校园中悄然启动。这是“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兴建,给艺术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因画幅巨大、技术复杂、又缺少技术经验,便由著名画家宋惠民、许荣初先生牵头,组成科研攻关小组。派人到苏联做技术考察;带领一批中国军事博物馆的军旅画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创作出中国第一幅现代军事题材的全景画—《攻克锦州》。取得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好评。在中国艺术史上作出开创性的贡献。之后,又相继由任梦璋、宋惠民先生领衔创作了第二幅作品《清川江畔围歼战》,技术上也日臻成熟。


从一九九五年开始,鲁美两届院领导成员,经过认真研究,组建了以韦尔申、田奎玉为首的全景画领导小组。将全景画创作纳入院级科研规划,投入人力物力予以重点支持和指导。培养了一支能力强、肯奉献、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队伍。连续奋战十五年,推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大作品、大制作。使中国全景画创作的质量、数量和发展态势、均跻身世界前列,并在国际上得到全面的肯定和赞誉。


▲ 为世界全景画会议的来宾讲解《济南战役》全景画

▲ 研究《锦绣中原》全景画馆建筑结构图


艺术作品是劳动的结晶,是巨大的身心付出换取的收获果实。艺术作品的成功,总是在探索中不断自我突破而实现的。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十五个春秋寒暑,通过连续不断的重大工程的强压,锤炼出一只勇于为艺术而殉道献身的艺术家创作群体。他们勇肩重任、心无旁骛,淡泊名利。总是以维护学院荣誉为行事准则。以作品的高水平、高质量为奋斗目标,攻克一个个创作难关,克服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终于创造出惊人的艺术成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艺术家当引以自豪的应有贡献,作品目录如下:


(1).1995年—1996年,《莱芜战役—城北围歼战》—全景画,(119.7m × 17m)

(2).1994年—1999年,《赤壁之战》—全景画,(135m × 17m)

(3).1998年—2000年,《鲁西南战役—郓城战斗》—全景画,(119.m × 17m)

(4).2001年—2003年,《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126.m × 18m)

(5).2003年—2004年,《大决战—三大战役》—半景画,(64m × 10m)

(6).2004年—2005年,《井冈山斗争》—全景画,(124m × 18m)

(7).2003年—2007年,《淮海战役》—全景画,(151m × 18m)

(8).2008年4月,《甲午海战—刘公岛保卫战》—半景画,(38m × 8m)

(9).2008年9月,《赵尚志—冰趟子战斗》—半景画,(37m × 14m)

(10).2009年8月《渡江战役》—半景画,(27m × 6.7m)

(11).2006年2010年《锦绣中原》—全景画。(176m × 19.5m)


综上所述,鲁美所画的全景画、半景画的面积总和已超过两万平方米。地面塑形超过六千平方米,可谓工程浩大。其中大部分是三百六十度合围的巨幅写实性油画画面。再配制仿真地面塑型,构成视觉引导空间,共同营造出虚拟的三维真实空间假象,让观众形成身在画中,亲临战场的观赏错觉。让人真假难辨、心灵震撼。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声形并茂,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


▲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现场作画

▲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现场作画


油画,从来都是艺术殿堂中或供达官贵族赏玩的高雅艺术。中国普通百姓不仅对它十分陌生,而且很难有机会欣赏它、接近它,更难谈及喜闻乐见。而自中国全景画面世,前往参观欣赏的不仅有干部、军人、市民、工人、学生,还有远近乡村的农民。每个纪念馆中全景画馆往往是最受欢迎、最吸引观众的热点。每年都会接待观众数十万人,且引人入胜、百看不厌。有的老战士、老民兵、老干部、老市民反复进馆观赏,从中寻找自己亲历战事的影子与痕迹;指认自己曾战斗过的山头、街道、建筑、掩体和火力点,或攻击线路。并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成为画作的业余解说员。而对青少年来说,不仅能从审美陶冶中了解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领悟前辈们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牺牲的伟大人格价值,也能从中激发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


艺术一旦从殿堂走向民间,从宫殿豪宅走向普通百姓,便自然从高雅走向雅俗共赏,成为民众的喜闻乐见。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艺术的品格转换正是民心之冀盼、艺术家之至求,也是自应肩负的责任使命。鲁艺在延安初创时期,曾开创出一条用墙报、宣传画、漫画和版画面向大众的文艺新路;东北鲁艺又配合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组成文化工作队;下乡、下厂、下部队承继了艺术服务人民的传统……。而在如今,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新时代,艺术家能否找到自身与民众需求的契合点,能否走出书斋和沙龙做些让高雅艺术走向民众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鲁艺没有割断历史,也没有忘却鲁艺精神。以全景画这个高雅的油画艺术、综合载体,推展普及到大江南北、榆关内外、齐鲁大地,成为民众赏心悦目的文化需求品。确实,做了一件极富时代意义的大好事。


前不久,冯远先生在看了《淮海战役》全景画后,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是鼓励和鞭策,也是对鲁美创作群体的肯定。


候一民先生曾多次说:“鲁迅美术学院的全景画创作队伍,是当代中国集体的“米开朗基罗”。他们在艺术上的高水平、他们的开拓精神,堪称是一个英雄的集体。”其实,画家们之所以能在四十度高温酷暑和仅三度的严寒隆冬的艰苦条件下,不弃画笔、认真耕耘,是他们心中始终装着无限崇敬的千万无名英雄,虔诚地为他们树碑立传;昭示后来人永记英雄们用鲜血铸就共和国江山的丰功伟业。艺术家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只是为了对死者的祭奠。仅此而已。


▲ 与其他创作人员在《淮海战役》全景画现场

▲ 在河南考察

▲ 与《淮海战役》全景画现场的创作人员在一起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鲁美用二十年时间培育出能打硬仗的全景画创作队伍,连续向社会推出十三件高质量的巨幅作品。做到领导满意、业主满意、专家满意、群众满意,画家也就自感欣慰了。


多年来,为了学院的创收,画家酬劳微薄,但从不叫苦叫累,也不在作品质量上打折扣。他们只恪守一个信条,用良心作画、创造精品力作,便不亦乐乎。像创作组中的晏阳、李武、曹庆棠、李献吾、周福先、孙兵、刘希倬等骨干成员,经过多年磨练,各司其职、各展所能、取长补短、默契配合,已具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士素质。而性格上,也变得无比开朗乐观而豁达,凝聚成永不松套的合力。



▲ 与李献吾教授在《淮海战役》全景画现场


2. 展望和忧虑


候一民先生曾对中国全景画的发展形势做过精辟的剖析和总结。他说:“一,中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古老悠久的文化历史,可歌可泣的人民革命,是教育后一代激发爱国之情的教材;二,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面向十三亿人民群众。这是中国艺术之新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家的个人激情和广大人民的心声是融合在一起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是中国一代艺术家的基本品格;三,中国美术教育、鲁迅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创作能力,包括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对现实生活的熟悉和极强的构图能力、及写实能力的人才。这是完成全景画的雄厚资源。”“全景画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把历史凝固于一瞬,集中于一点。它是典型化了的瞬间,因此,它不是自然的片段,而是以最集中、最强化的手段,再现历史。因此,它是艺术、是史诗。”


▲ 撰写文章

▲ 在河南考察


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全景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广大的舞台,其发展前景是极其乐观的。但是,一切事业的进步与辉煌,都必须有人才梯队作支撑。全景画不仅仅是画,它是规模浩大的综合艺术工程。要有学者型的人才:应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掌控全局、严把质量关的组织指挥能力,才能在崎岖的征途上走出成功的路。但是,现有的创作人员,第一代人大多年逾古稀,退居二线。中坚力量,也都已跨天命而望花甲。至于年轻一代,则因功力不足,而尚欠成熟。若干年后恐青苗不接、后继乏人,不免略生杞人之忧。加之,多年共事的许荣初先生不幸辞世。曹庆棠先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只留作品活在人间,仍同观众作着永恒的对话。令人难抑伤感,长留思念。这损兵折将给全景画事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其次是,如今市场竞争激烈混乱、相互压价竞标,往往将实力队伍挤出门外;一些重大的重点题材会很轻易的落入文化掮客和无良商贾手中。给草台班子粗制滥造文化垃圾产品创造了条件,从而扰乱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再次是,全景画因是大制作、大工程、大投资,多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多少少颇有政绩工程色彩;计划性、时间紧,是其主要特征。如何让业主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自主权、时间自控权,当是最大的难题。突破这一关,尚需时日,或多做些更为艰难的沟通和说服工作,是画家所面临的画外课题。据我们的经验,力陈质量第一的重要性、求得理解和支持,当是保证质量的首要前提。

    

关于全景画的评论和介绍,宋惠民先生曾在“美术博览”、“美苑”杂志上

发表过系列文章;《中国全景画》第一、第二册,也有详尽登载。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因时间匆促,急就拙文,略谈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恳请教正。

                               

                                               2009.09.17


▲ 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工作会议 前排左起:袁运生、刘秉江、唐小禾、李福来、尚立滨、周炳辰 后排左起:田鲁、王长兴、张敏杰、王印泉、郗海飞、唐鸣岳、李林琢、张立松、杜飞、陈人钰、叶武林、于美成、王颖生、殷双喜、孙浩、侯黎明、孙韬、孙国涛、李靖 2011年

▲ 李福来在2011全国高校壁画艺术创作与教学研讨会上介绍鲁迅美术学院的全景画创作

▲ 在中央美术学院与李化吉、于美成、张一民夫妇在一起

▲ 李福来与夫人李丽露在大连

 

●●●



版画

▲ 《嘎达梅林》之一

▲ 嘎达梅林之二


▲ 《多福》


▲ 《白求恩》


                              

素描

“在画家李福来的桌案上,数百幅素描、速写堆得高高的一摞,作者一幅幅地向我介绍这些画作的创作年代、当时情景,虽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面对着质量和数量如此卓而不凡的劳动成果,不由得从心底涌起了深深的敬意,这是几十年辛勤劳动的积累啊!”


《女人体素描》1983年

▲ 男人体素描

▲ 人物素描

▲ 人物速写

▲ 速写——宝宝在梦中

▲ 素描——周总理

▲ 静物素描

▲ 静物素描

▲ 人体素描 

▲ 人体素描 

▲ 人体素描 

▲人物素描

▲ 《孟春晓月》

▲ 《鸭绿江远眺》

▲ 《唐菖蒲与仙人掌》

▲ 《落花生》

▲ 《螺趣》


“俄国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说过:“艺术的最高领域就是素描,而其他所有添加的东西只能起辅助作用。”又说:“素描是艺术创作中最刚强、坚实、稳固和崇高的东西”诚哉斯言!素描工具如此简单:一支笔、一张纸。作者要凭着饱满的热情加冷静的分析将客观大千世界、千类万汇描绘出来,这本身就是件崇高的事业和过硬的本领。


几十年岁月里从内蒙草原到嘉陵江畔,从大庆油田到四川自然保护区,遍布了李福来的足迹,他怀着赤子之心的大喜悦,放笔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着普通劳动者的生之欢歌。


他擅于景物描写,一幅幅画页是无言的诗歌、无声的音乐,那内蒙古草原的博大荒古、天低云暗的肃穆,天地悠悠,使人壮怀激越,那北京胡同里幽静的四合院又蕴藏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令人浮想联翩。”

——摘自《序——陈尊三先生为李福来素描速写集所写》


                              

全景画

▼ 为全景画创作所画草图:


▼ 为全景画地面塑型所画——树的形象:



▼ 《渡江战役》草图——李福来画(请横屏观看)


▼ 《渡江战役》半景画(请横屏观看)


▼ 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三大战役”半景画(请横屏观看)


▼ 《赤壁之战》全景画(请横屏观看)



▼ 《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请横屏观看)



▼ 《淮海战役》全景画(环绕)(请横屏观看)



▼ 《甲午海战-刘公岛保卫战》(请横屏观看)



▼《甲午海战--刘公岛保卫战》草图(李福来画)(请横屏观看)


▼ 《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请横屏观看)



▼ 《莱芜战役》(请横屏观看)


▼ 《大河之南》全景画草图第一稿--李福来画(请横屏观看)


创作简历:

1962年—1994年,版画木刻作品有:《嘎达梅林》 组画、《油厂晨辉》、《友谊》、《抚顺矿工血泪》组画(同朱鸣冈等合作)、《丙辰清明夜》(入选全国版画展)、《诺尔曼·白求恩》、《多福》、《万家酣梦几人醒》、《美人蕉》、《黄遵宪——万家    酣梦几人醒》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对外交流展。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

自1995年起弃刀封版改行,专事《全景画》创作。

1995—1997年主持合作《莱芜战役》(全景画)。

1998年主持合作《赤壁之战》(全景画),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1998年,参加《鲁西南战役—郓城战斗》(全景画)的前期创作策划。

2001—2002年主持合作《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获全国第一届壁画展大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2003—2004年,主持合作《大决战—三大战役》(半景画)。获全国第一届壁画展佳作奖。

2004—2005年,主持合作《井岗山斗争》(全景画)。2009年获全国美展壁画获奖作品提名。

2003—2007年七月,主持合作完成《淮海战役》(全景画)。获第十一届美展全国美展 金奖。

2007年10月—2008年3月主持合作完成《甲午海战—刘公岛保卫战》(半景画)。

2007年-----主持合作创作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半景画)。

2008年7月—9月主持合作创作赵尚志纪念馆《冰趟子战斗.》(半景画)。

2009年8月,主持合作创作《渡江战役》(半景画)(国家博物馆)。

2009年主持合作创作《大运河——穿越南北的梦》(半景画)(杭州萧山中国水利博物馆)。

2010年主持合作完成《大河之南》全景画(后更名为“锦绣中原”)。



李福来先生 工作照



“艺术作品是劳动的结晶,是巨大的身心付出换取的收获果实。艺术作品的成功,总是在探索中不断自我突破而实现的。”

——李福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美考研真题汇总【2020更新】
沉痛悼念李福来先生,愿逝者安息。
100位世界名人(86)——毕加索
鲁美留校素描精选
鲁美教授 晏阳作品《凝》
一生都在画几只瓶子的大画家——乔治·莫兰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