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中楷书之——欧体(二)

欧字(欧阳询,557年-641年)
   

欧字的总的特征,在唐代各家楷书里最为显著。结体严正险劲,而有时往往奇峰突起,出入意料。拿《九成官》来说,有些本来方正的字,由于某一笔写长而使这个字变成长方,如“侍”字等。也有些本来长形的字,被他写得更长了的,如“暑”字等。也有字形本短而被他写得特别扁的,如“而”字等,又如本来笔画多,应该写得大些的,他就写得特别大;本来笔画少,应该写得小些的,他就写得特别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都是欧字独具的风格,是一种艺术夸张手法,通过匠心经营,适当安排,使碑字整体端庄而有活泼气像,并不因长短大小不一而显得凌乱散漫。
   

总的说来,欧字给予我们的一般概念是结体长方,由于结体长,所以就显得瘦。但欧字的瘦,不像病夫那样憔悴,而是像有武功的人那样,外表干枯,内里充实,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欧字表面方正,其实笔法都用圆笔,不是方笔,因此临写欧字,只要掌握前面介绍的圆笔写法,就可游刃有余。至于欧字在点画方面的特征尤多,而且富有变化。


欧楷的正确写法,很多人一直在错!

         一、横的写法


  • 横画是汉字中使用最多的笔画,在字中起骨架、横梁的作用。横画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字的结构和重心平衡。虽然强调横平竖直,但横画多呈左低右高、微微向上倾斜之势。


  • 1、长横


  • 1、逆(向左逆锋起笔)

  • 2、切(向右下切笔)

  • 3、挤(笔毫向左下挤笔转锋)

  • 4、走(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 5、挤(笔肚向右上挤笔转锋

  • 6、收锋(笔尖顺势向右下拖出

  • 7、回(空中回锋收势)


  • 2、中横


  • 1、逆(向左逆锋起笔)

  • 2、切(向右下切笔)

  • 3、挤(笔毫向左下挤笔转锋)

  • 4、走(向右行笔,无明显粗细变化)

  • 5、挤(笔肚向右上挤笔转锋

  • 6、收锋(笔尖顺势向右下拖出

  • 7、回(空中回锋收势)


  • 3、左尖横


  • 1、走(顺锋起笔,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

  • 2、挤(行笔至末端笔毫向右上挤)

  • 3、收(锋)

  • 4、回(锋)


  • 二、竖的写法


  • 竖与横同样为字的骨架,如同支柱。根据“横平竖直”的原则,通常要求竖画要直立。但是,过于垂直,就显得呆板,而缺少力度。最好是直中求曲,曲中有直;既保持平稳,又强劲有力。

  • 竖又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之别。


  • 1、垂露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切锋

  • 3、挤(笔肚顺势向右上挤转锋

  • 4、走(向下中锋行笔,注意粗细变化)

  • 5、挤(行笔至末端顺势向左挤笔转锋

  • 6、收锋(笔尖顺势拖出)

  • 7、回锋向上收笔


  • 2、悬针竖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切锋

  • 3、挤(笔肚顺势向右上挤转锋

  • 4、走(向下中锋行笔,注意粗细变化)

  • 5、挤(行笔至末端顺势挤笔

  • 6、收锋(笔尖顺势拖出)

  • 7、回锋(空中回锋)


  • 三、撇的写法


  • 撇画一般处于一字或一部分的左侧,它同捺画相配合,不仅具有修饰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字的重心和神态。撇画要求写得活泼舒展、出锋劲健、风韵潇洒、遒劲有力。


  • 1、竖弧撇方法同悬针竖注意起笔角度、行笔方向、弧度



  • 2、中撇


  • 起笔同长撇,略粗


  • 3、短撇


  • 起笔同中撇,无行笔直接收笔即可


  • 4、弧钩撇


  • 1、逆(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 2、切(同竖)

  • 3、挤(同竖)

  • 4、走

  • 5、挤(笔肚顺势左挤)

  • 6、收锋

  • 7、挤(末端处向左下挤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


  • 5、兰叶撇


  • 1、走(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

  • 2、挤(边行笔边按笔)

  • 3、收锋(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


  • 四、捺的写法


  • 捺画一般处于一字或一部分的右侧,同撇画一样,具有修饰作用,且直接关系到字的重心,气势和风度。捺画也是较活泼的笔画,捺画要“一波三折”、蹲锋蓄势,行笔要雄健有力。


  • 1、直捺


  • 1、逆(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切(同横划)

  • 3、挤(同横划)

  • 4、走(先向右后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4、挤(笔肚向左下挤笔

  • 5、收锋(笔锋顺势向右上拖出,最后锋尖平出)

  • 6、空中回锋


  • 2、平捺


  • 1、逆(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切(同横划)

  • 3、挤(同横划)

  • 4、走(先向右后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4、挤(笔肚向左下挤笔

  • 5、收锋(笔锋顺势向右上拖出,最后锋尖平出)

  • 6、空中回锋


  • 3、反捺


  • 1、走(自左上角顺锋起笔,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 2、挤(笔肚向右上挤

  • 3、收(笔锋顺势向右下拖出)

  • 4,回(空中回或者实回都可)


  • 五、点的写法


  • 点是八种基本笔画中最小的基本笔画,是字的眉目。一个字乃至通篇,都可以因为点的矫健和灵动而使上下左右顾盼如神。点画虽小,却包含着运笔的三个过程。它的延伸能变成别的笔画。


  • 1、上点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切锋

  • 3、挤(笔肚顺势向右上挤转锋

  • 4、走(向下中锋行笔,)

  • 5、挤(行笔至末端笔肚向左轻挤转锋

  • 6、收锋(笔尖顺势拖出)

  • 7、回锋(空中回锋)


  • 2、左、右点


  • 1、逆(逆锋向左上角起笔)

  • 2、切(同竖画)

  • 3、挤(笔肚向右上挤转锋)

  • 4、收(顺势向右下拖出笔锋)

  • 5、回锋(空中回)


  • 3、挑点


  • 逆起后顺锋向下挤然后顺势拖出,收笔与悬针竖类似


  • 4、右向挑


  • 1、逆(锋向左起笔)

  • 2、切(向右下切笔)

  • 3、挤(向左下挤笔转锋)

  • 4、走(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


  • 六、钩的写法


  • 钩画犹如鸟之嘴,是附属笔画,一般和别的笔画组合而成,由于其组合的笔画不同,故出钩的方向不一。写好钩画,对提高字的力感和气韵有着重要的作用。


  • 1、竖钩


  • 垂露竖到最后提笔后再向下挤向左拖出笔尖


  • 2、弯弧钩


  • 1、逆(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切

  • 3、挤

  • 4、走

  • 5、挤(笔肚子顺势向下挤出角

  • 6、收(笔锋顺势平向左拖出)


  • 3、横折钩


  • 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

  • 2、先逆锋写横

  • 3、横的末端处提笔逆锋切笔顺势接出竖画,再转笔蓄势写竖钩

  • 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


  • 4、横钩


  • 1、逆(向左逆锋起笔)

  • 2、切(向右下切笔)

  • 3、挤(笔毫向左下挤笔转锋)

  • 4、走(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

  • 5、逆(横到末端顺势向右上抬笔

  • 6、切(顺势向右下切笔

  • 7、挤(笔肚向右上挤笔转锋)

  • 8、收锋(笔尖顺势拖出)


  • 5、竖钩(向右)


  • 竖画与提笔的结合

  • 竖到收笔处顺势逆笔写出提画


  • 6、戈勾


  • 1、逆(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切(同竖画)

  • 3、挤(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走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

  • 4、挤(末端处向右下挤笔转锋)

  • 5、收锋(蓄势向上挑笔出锋)


  • 7、浮鹅钩


  • 1、逆(同竖)

  • 2、切(同竖)

  • 3、挤(同竖)

  • 4、走(转锋蓄势向下偏左中锋行笔,转笔写弯弧

  • 5、挤(笔肚顺势向右挤)

  • 6、收(笔锋顺势向上拖出)


  • 8、竖弯钩


  • 1、逆(锋向左上起笔)

  • 2、切锋

  • 3、挤(笔肚顺势向右上挤转锋

  • 4、走(向下中锋行笔)

  • 5、挤(笔肚向右上挤笔转锋

  • 6、收锋(笔尖顺势向右下拖出

  • 7、回(空中回锋收势)


  • 9、卧钩


  • 1、走(自左上方顺锋起笔,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

  • 2、挤(顺势向下挤

  • 3、收(笔锋顺势向左上拖出)


  • 七、折的写法


  • 折画是由两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由于组合的成分和方式的不同,因

  • 而其写法也不相同。折画要写得曲折刚劲,雄健有力。


  • 1、横折&竖折



  • 2、横折


  • 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

  • 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


  • 3、长曲撇


  • 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

  • 2、起笔写横

  • 3、然后提笔逆做撇


  • 4、撇折提


  •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 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

  • 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


  • 5、右弯弧钩


  • 横划与戈勾相结合

  • 横划至末端顺势提笔逆起接出戈勾


  • 6、曲反捺



  •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

  • 2、先逆锋写撇

  • 3、撇收笔处顺势逆切挤笔后写出反捺

  • 4、角度应大于90度


  • 7、横折折撇



  •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

  • 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

    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

    8、横折撇弯钩

    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

    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

    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

    如何使用米字格练习欧体楷书?

  • 独体字

独体字难写,想写好独体字,要根据字本身的疏、密、大、小、长、短、偏、斜,来巧妙安排结构。笔画疏的要饱满,密的则要匀称;大的要精练,小的要丰满;长、短、偏、斜要随势为宜。


  • 上下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主要分3种情况


  • 1、上下相等的,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 2、上矮下高的,如“宀、冖”,上面要盖住下面。

  • 3、上窄下宽的,下面要承载住上面。


  • 上中下结构


  • 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位穿插得宜,不要写得过大或过于拘束


  • 1、上中下比例相等的,横向宽容要有变化,适当伸展主要部分,如“寻”字。

  • 2、上面或下面是两部分组成的情况,要把两部分写出有主有从的意味。


  • 左右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要根据左右所占的比例分:

  • 1、相等比例的字,要写有高矮、向背的变化,以求生动。

  • 2、比例不等的字,要随字之宜,要相互呼应,尽量形成疏密对比。


  • 全包围


  • 全包围结构的字,重要的是要注意大小变化,如“图、国”等字要写得大,“四、口”等字要写得小。

  • 1、全包围结构的字中间部分较大的,中间部分要写得精致而有“透亮”的感觉。

  • 2、中间部分较小的,在间部分要写得厚重,与外围笔画之间要留出空间。


  • 上三面包围


  • 上三面包围的字大小各不相同,要注意因字而异。如“周”字下面呈开放之状,但字势要严谨。“同”字下面垂直开口。


  • 左三面包围


  • 左三面包围的字,左侧的竖与上面的横不宜(但不绝对)连接;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横要长,使全字的重心稳定。


  • 下三面包围


  • 下三面包围的字一般横向较宽,显得非常稳重,但要注意部分要写得有参差变化。

  • 左上包围


  • 左上包围的字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但全字要重心稳定,左上与右下形成上覆下承的关系。注意的是左上和右下的比例不同,要随字而异。


  • 左下包围


  • 左下包围的字,以带“辶”的字为多,要注意“辶”的写法,即要舒展,又不能太长。“辶”上面的部分,要写得挺拔,以上宽下窄为宜。


  • 右上包围


  • 右上包围的字,要注意被包围部分的重心与上面的结构的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写下面被包围部分的时候,要注意向右移适当距离,右上与左下要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 另请注意,笔画多的字,笔画写时要稍细一些;笔画少的字,要相对粗重一些。

  • 欣赏欧阳询的书法

  • 此字帖是清朝晚清著名书法家姚孟起临的九成宫,民国期间楷书的著名范本!

欧阳询《千字文》











《九成宫》注上拼音,不担心有不认识的字

《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其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铭是书家之代表作。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倍受人们喜爱。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楷法精绝。但因年久碑损,拓片模糊不清,后人已难追其神貌。并且是很多字人们都不太认得。这里有注音版供大家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楷的正确写法,很多人一直都在错!
绝了!欧体楷书38种笔画写法
每日一字505:处
练欧楷,要注意笔画的!带你练练
欧体基本笔画动态图大全(附:欧楷的正确写法)
欧楷笔画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