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国画大师笔下追忆天真烂漫的童年!


今朝儿童节,散会归来早。

糖果与豆策,送给小宝宝,

豆策自己种,滋味特别好。

——丰子恺

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那以前的小朋友都爱玩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国画大师们的作品中一探究竟。放风筝、划船、捉迷藏……大朋友们也一起来追忆天真烂漫的童年吧!

齐白石 大匠根苗

这张作品作于1950年白石老人九十岁时,是他极为有趣、奇特的一张作品。

这张画里一共有五个人物,左上角一位老人手持斧子,下面五个孩子在做游戏,这个画面内容不见于目力所及的所有齐白石资料,是首次出现,极富意义、极为有趣

白石老人的人物画,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但是婴戏题材,确实是凤毛麟角,目前所见的,只有寥寥数件,其中还有部分是画稿。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婴孩图稿

辽宁省博物馆藏《天真图》

作品中的游戏儿童分为三组,有捉迷藏的、抢风筝的、编小辫儿的,持斧老人这个形象则代表了老人自己。

作品中的五个孩子

白石老人以自己的身份入画,是他创作的习惯之一,其经典题材《人骂我我也骂人》、《老当益壮》中,均是以自己入画。结合老人曾为木匠的历史,持斧老人的形象纵然前所未见,却应是画家无疑。

作品中的持斧老人是齐白石的化身

白石老人儿女众多,有子七人,其中次子齐良黼1914年去世、长子齐良元1950年去世,此后还剩下齐良琨、齐良迟、齐良已、齐良年和齐良末五位子嗣。或许画面上的五位儿童,正是他们的象征吧!

白石老人身上带有中国乡村淳朴的品质,对待子嗣慈爱、亲切,他刻有“老为儿曹作马牛”闲章,来表达他深沉的父爱。

“老为儿曹作马牛”印

在这件作品上,九十岁的画家化身持斧老人,庇佑着子嗣们欢快的玩耍与成长,那份威严与霸气、那深深的舐犊之情,足以令观者动容。而这件作品,也因为承载了如此多的新颖与爱意,而变得意义非凡。

白石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


丰子恺  童趣四帧

1950年,周作人在上海《亦报》连载七十二首《儿童杂事诗》,并由丰子恺配绘插图。其中的一些作品,丰子恺此后也屡屡绘制,这件《童趣四帧》就属于这一题材。

左上一帧题识“手分炒豆教歌吟”,周作人原诗“门前排坐喜新晴,待泥人家说古今。独爱锄禾日当午,手分炒豆教歌吟”。描绘的是小朋友排排坐在门前,边吃炒豆边听故事、学唱歌、背诵诗词的情景。

排排坐,吃炒豆

右上一帧就比较好理解了,描绘的是小朋友称体重的场景。原诗“新装杠秤好称人,却喜今年重几斤?吃过一株健脚笋,更加蹦跳有精神”。

小朋友们的体型差别不小

健脚笋是一道菜,南方有风俗在立夏这一天吃它。做法很简单,整根笋剥皮之后水煮盐拌,其特点在于“不切”。最好也不要嚼,整根吃下去才能“健脚”,当然这并不现实,只是大人们的玩笑。所谓的“健脚”,是在种地的时候能有好的体力。

健脚笋

左下一帧源自“门前迎会闹哄哄,耍货年年样式同。买得纸鸡吹嘟嘟,木头斗虎竹蟠龙”。描写的是小朋友们参与庙会的场景。

纸鸡,俗称“吹嘟嘟”,是南方的一种音响玩具,自明清时就很流行。大概是用纸屑、泥土和羽毛制作一个鸡的形状,中间有个竹叫子,孩子一吹,便嘟嘟的叫。

这位大兄弟,你还好吗

右下一帧自然就是捉迷藏了。注意几位孩子的面部表情,画家有不同的处理。


吴光宇 溪畔婴戏

这幅作品中小朋友们在玩的游戏叫做“滚铜钱”,就是在地上支起来一个斜坡,从上面把铜钱滚下去,比谁的远。这种玩法起源很早,据传在汉代就有了,当然并不是用铜钱,而是用圆饼一类的东西。

画家吴光宇,山水画家吴镜汀的弟弟,师从徐操。从作品的局部看得出,他重视笔法的变化,儿童衣纹用笔富于顿挫、粗细的变化,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同时设色浓重艳丽、沉厚高古,丝毫没有由浓重而产生的俗丽。

吴光宇在作画

这张画除了人物刻画精到之外,布景也很不赖,几株树木的造型安排,枝干与树叶前后的掩映关系、不同颜色的点缀,同样熟练老到。


袁松年  春游

这幅作品是袁松年少见的写生类题材,描绘的是学生们春游的情景。虽然没有题写年款,但不难推测是画家1949年后所作。

画家使用了接近西画的图式,用树叶和水面把画面几乎充满,营造出一种蓝、绿色交织的氛围,再在其中用红色、白色、粉色等颜色描绘人物和花丛细部,使得细节非常的突出、抓人眼球。

袁松年是广东番禺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时,曾学习西洋画,后来受到“变革中国画”的影响,专事国画创作,此作不同于所见的袁松年山水作品,带有一定的写生意味,极为特别。


叶曼叔 小园童趣

这幅作品是传统“多子”题材,画面中绘多个孩童,童子手持的石榴、桂枝,均带有多子的含义。


周思聪 瓜阴消夏  

周思聪的此类儿童题材作品,擅长将富有表现力的国画笔墨与灵动的速写相结合,塑造出简练、淡雅的形象。

在素描的体系内,肖像的皱纹所生发出的沧桑感与岁月的痕迹是重要的表现内容,而儿童的皮肤光洁、骨骼结构与成人有差异,加上活泼好动的特点,都给用速写加笔墨的表现方式带来了难度。相比于她的老师蒋兆和,周思聪在儿童画的处理上显得更加的随意,通过适度的夸张将儿童的天性表现得非常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国画大师们的“儿童节”是如何过的~~
国画大师“过”六一!
六一儿童节,在国画大师的画笔下一起追忆天真烂漫的童年!
品味没见过的齐白石
齐白石国画菊花欣赏
[转] “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捻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齐白石国画作品欣赏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