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4古瑜伽的巅峰
userphoto

2023.03.27 江苏

关注

背景:瑜伽与各教派的融合渗透

公元前500年前后,印度学术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佛教兴起,耆那教、顺世论等沙门思潮也取得了发展,而婆罗门教内部,也分化出被称为正统派的六大哲学门派。

此一时期,原始瑜伽注重的冥想与苦行,成为当时包括各教派在内的印度社会流行的修身养性方法。六派哲学中,韦丹塔学派十分重视瑜伽实践,代表典籍《梵经》中就讲到了坐姿、禅定等修炼瑜伽的具体方法。婆罗门教的诸多理念,也被瑜伽所吸纳,成为瑜伽理念体系的最初基石。

此外,新兴的佛教尤其注重瑜伽,并以此作为其宗门的修行方法,并形成了佛门特有的瑜伽理论体系,即佛学中“止观”与禅定的体系。耆那教、顺世论等沙门思潮虽然都各自开创了一派宗教哲学,但其共同点是都注重瑜伽的修炼。《博伽梵歌》即是对婆罗门教与沙门思潮的修持术的系统总结。

瑜伽由修持术演变为哲学

《博伽梵歌》是每位瑜伽修行者的必读书,它以瑜伽的名义,对婆罗门教与沙门思潮的修持术作了系统的总结。

《博伽梵歌》的内容:

《博伽梵歌》又译“薄伽梵歌”,意为“绝对富有者的歌” “世尊歌”。 原属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第6篇《毗湿摩篇》,分18章,共700颂。约成书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传说为广博仙人(毗耶娑)所作。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瑜伽典籍。

这部经典是以《摩诃婆罗多》中的俱卢和般度两个亲族大战为背景的。般度族的第三子阿尔诸纳面对即将被屠杀的亲族充满悲伤怜悯之情,圣主奎师那化身为阿尔诸纳的车夫克里希纳,与王子做了一番关于宗教、信仰、生命和死亡的对话。

《博伽梵歌》是每个修习瑜伽的人必读的一本书,它吸收了当时印度正在发展中的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韦达的牺牲崇拜、奥义书的“梵我”理论、数论的二元论和瑜伽实践等。《博伽梵歌》与《奥义书》《梵经》齐名通常合称为韦丹塔“三经”。

博伽梵歌:关于信仰和生命的对话

出世不是完美的体现

奎师那教导阿尔诸纳:“出世”并不是完美的体现,相反,怀着不执著结果的心态,按规范守则活动,才是完美的体现。

阿尔诸纳与圣主奎师那的化身-车夫克里希纳对话

古典瑜伽的巅峰—《瑜伽经》

瑜伽的体系化要归功于帕谭佳里,因为他在约2000年前编撰了瑜伽派的最早根本经典《瑜伽经》。千百年来,该书衍生出和影响了众多的哲学和宗教流派。

作者帕谭佳里

古典瑜伽理论的标志《瑜伽经》是著名学者帕谭佳里所著。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帕谭佳里的生活年代很难确知,一般认为是在公元2世纪前后。现存《瑜伽经》由于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大约在公元300~500年定型

当时,瑜伽在经过3000年的发展后,产生了诸多修持理论和方法。帕谭佳里总结前人的瑜伽修持理论编撰成《瑜伽经》,使瑜伽理论体系化。

《瑜伽经》简介

《瑜伽经》共包括196句格言或经典句子。与《博伽梵歌》相比较,《瑜伽经》更注重从“技术”的层面来总结与阐释瑜伽的修持体系。

《瑜伽经》全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静坐与冥想。开宗明义,对瑜伽定义:瑜伽是控制心的意识波动;

第二部分,论述瑜伽实践锻炼,阐述了王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经典瑜伽的八部,

它们是:(1)持戒,(2)道德修为;(3)体位法;(4)调息法,(5)收回感官的感觉;(6)专注;(7)冥想; (8)三摩地

第三部分,重点谈到禅定及其作用,描述了瑜伽神通力的主要种类;

第四部分,主题是“解脱自在”,即人有能力获得觉悟和解脱。

《瑜伽经》的特点

《瑜伽经》的首要特点是,文字明白晓畅,但阐释了深奥的道理,它对初学者和道行高深的修行者同样适合。另一大特点是,它没有抬高任何一种特殊的宗教学说。有人这样评价:帕谭佳里的伟大在于他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从而使瑜伽为印度正派哲学所承认。前经典瑜伽的特征之一便是在修习瑜伽功的同时研读圣书,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合二为一。而《瑜伽经》最具颠覆性的特征便是其哲学二元论,即物质必须与精神分离,才可得到精神的至善境界。这与前经典瑜伽大相径庭。

瑜伽修炼的方法

《博伽梵歌》中说:“要练瑜伽就必须到一个圣地,在僻静处的地上铺上库沙草,再铺上鹿皮和软布安排一个不高不低的座位。瑜伽师随后应该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练瑜伽,通过控制自己的心、感官和活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达到净化内心的目的·应该把我(即至尊人格首神)当做人生的最终目标。

瑜伽的修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瑜伽经》
印度六派哲学,印度的古老智慧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06瑜伽派
唯识与中观:在秦汉以前、在周朝的时候这两种气脉都是东方的理论,有没有关联呢?大问题了。
阿尔都塞对斯宾诺莎的回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