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说说造字的皇帝(二)

造字最多的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历史上叱咤风云、家喻户晓的人物,关于她的故事,从正史到小说戏剧、民间传说,林林总总,俯拾即是。其中她造字的故事,许多人也都有所耳闻。

武则天广涉文史,颇有文才。《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全唐文》录有其文4卷。她还擅长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看上去甚为高雅)。以其文才加之狂妄傲世的性格,屡造新字也并不奇怪。

  (武则天手书《升仙太子碑》碑额及局部碑文)

武则天所造字中大家最熟悉,且至今仍被使用而收入字典的,应该是用作她名字的“曌(zhào)”字

武则天起初并不叫“武曌”。她的乳名叫二囡,也有民间传说武则天的闺名叫华姑,之后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刚刚入宫,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赐名武媚,人便称其为“武媚娘”或“武才人”。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做尼姑,法名叫明空。5年后,她被高宗李治招进宫中,封为昭仪,便又被称作武昭仪 直至她登基称帝时,据说她的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献上12个新字,其中的第一个字日月当空,光照万物之意,也许与她当年感业寺做尼姑时的法名明空不无关系,所以受到她的青睐,从此她便正式名为武曌。按理说这个名字是应该流传于后世的,但她死后因其所造的新字没人沿用,而且后来的皇帝也不大愿意承认她曾当过皇帝,所以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就简单地称她为武后。但她在去世前曾留下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二字出自《论语》: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是以天道为法则。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著作郎吴兢在编撰《则天实录》一书时,开始用则天二字来称呼她,但却并未被此后的历史学家沿续下来。武则天三字成为她的名字,是在近代才流行并为大家接受而熟知的。

另外,“曌”有异体字“瞾”,一说是由于古人讲究避讳,不能直书,因而在唐代把字上部的日月写作目目直到明末张自烈的《正字通》的目部”才注明:原从日月,非从二目也有一种说法,“瞾”最早出现在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说文·部》:“䀠(jù),左右视也。从二目。” 《说文·卷四上·隹部》:“瞿,鹰隼之视也。”由此可以想见骆宾王改“曌”为“瞾”的良苦用心。

“曌”字现在被确认为规范汉字,因此有时被用作人名或地名。据说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现在广元有一处天曌山国家森林公园,用以黄色为主基调的'字图案作为旅游景区形象标识,表现日月当空曌,乾坤任我行的旅游文化特征。

武则天造字中另一个较有影响的是“圀(guó)”字。明人所著《正字通》中曾记载,当时国中有人见女皇喜好造字,便提出“國”字中的“或”是为“惑”也,寓意不好,不如改“或”为“武”用“

”字。但又有人说,将“武”放在“囗”中,不就是将“武”困住了吗,此行更为不妥,不如改为“
”是为“圀”字,预示陛下统御八方,天下一统,八方朝拜。并在唐证圣元年(695年)建造天枢(寓意“天下中枢”,由四夷
长筹资百万亿建于神都,即今河南洛阳),天枢上有“圀”等武则天所造的字。但不久唐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714年)下令销毁了天枢。

 (天枢示意图)

武则天还造字用在自己的年号上。她在位五年,一共用了十三个年号,其中“天授”、“證聖(证圣)”和“載(载)初”几个年号全都用了新造的字,而且这些字现在都可以在大周墓志上看到。

(武则天手书《升仙太子碑》中所有造的

(天)、
(聖)二字)

武则天造字是在她称帝之前就开始的,称帝之后则愈演愈烈,至于她究竟先后造了多少个字,至今说法各异,莫衷一是。有17字、18字、20字、21字、22字、23字等不同说法,足见她造字之随意。

(武则天所造的18个字)

  (武则天所造的20个字)

太仓博物馆有个陕西周至县碑刻拓片展,其中有一副武周时期的墓志铭上有不少武则天时期新造的汉字,根据拓片的说明,共有18个新造字。另外,河南博物院有九大镇院之宝,其中一个就是武曌金简。金简上镌刻的全文短短63个字中,就有5个字是武则天造的。

学者施安昌对武周时期碑石、墓志的考察,确定武后曾创制18个新字,分五期推广使用。后来,中国考古学教授王维坤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则天文字的出现顺序,按照时间先后进行了如下分期(注:表格中“则天造字”栏,上部为则天文字,下部为本字)。

后人有把武则天所造字称之为“则天文字。但流传中的则天文字,也并非全是武则天自己想出来的,据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宗秦客帮她造的。而宗秦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再加上此人极会逢迎,武则天也很欣赏他,后来官至内史,还主持编纂了《圣母神皇实录》。

武则天曾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其中《字海》收录了所有武则天首创的则天文字,可惜全书已经散失。但大部分都还能在古代文献及碑刻等文物中发现,而且还传到日本,成为日本人名用字,如江户时代主修《大日本史》的著名历史学家德川光国根据则天文字,改名为德川光圀。韩国庆州1966年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有8处出现了“ 地”“初”“授”“证”对应的4个武则天造字。从这些足以可见则天文字在当时影响之大。

但在武则天死后,她所造字便很少有人使用了。而且除了“曌(照)”“圀(國)”

(月)”
(人)”
(地)”
(臣)”等,有些字连字典也没有收录。

颇具讽刺和戏剧意味的是,在武则天死后的墓碑上竟然不著一字,被称之为“无字碑”。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成为了千古之谜。

(乾陵的无字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则天一生造过20个字,19个被废除,剩下1个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造的19个字
女皇武则天在位15年,造了21个生僻字,你认识几个?
武则天上位自创十八个新字,被唐朝弃用,却被日本人拿去做名字
武则天一共造了18个字,17个已被废除,仅剩1个却无人敢用
作为中国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造字的背后有什么特殊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