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趣读|同字而反义例举(三)

“恭”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

(双手)”从“龍”,会双手拜龙之义,“龍”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恭”,“共”表声,兼表拱手之意;下半部为“心”的变体。“恭”的本义是肃敬,有礼貌。如:恭敬、恭候、恭请、洗耳恭听、温良恭俭让。引申义有遵从,奉行(如:恭命、恭顺、夙夜恭职);端正(如恭正、恭楷、恭笔);拱手致礼(连连打恭、朝上又打三恭)。由此看来,“恭”应该妥妥是一个褒义字。

但是到了元朝之后,却开始将“恭”用于便、溺(大、小便),如:出恭、大恭、小恭、恭桶等,而且把“放屁”称之为“虚恭”。这让人颇有些“无厘头”“大不敬”的感觉。

《中文大辞典》中,在“出恭”词条后提供了一条补证:“今人谓如厕曰出恭,殊不可解。刘安别传,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或本此。”是说今人把如厕称为“出恭”,实在有些不可理解。但有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升天,在天庭坐起不恭,故被天帝贬为厕神,或源于此人们就把如厕称作“出恭”。但这似乎有些牵强附会,所以人多不以为然。

 但在经过一番追根溯源之后,普遍认为“出恭”始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在一般字典里,查不到“恭”有这方面的字义。但有些词典里却有“出恭”词条。

《汉语大词典》: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如厕须先领此牌。因俗称如厕为“出恭”。

《中文大辞典》:解大便。因古时士子离开座席上厕所需要领取“出恭入敬”牌而得名。

《现代汉语词典》:排泄大小便。

古代举行科举考试的过程一般颇费时日,如“秋闱”(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试后一日才能出场。据史料记载,为了防止作弊,元代以前,科举考试期间是不允许上厕所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备便溺桶,放在自己的隔间中。后来可能是为了改善考场的环境而采取人性化措施,大约从元代起改成了“领证如厕”。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中有:每班给与出恭入敬牌一面、责令各班值日生员掌管。凡遇出入、务要有牌。若无牌擅离本班、及敢有藏匿牌面者,痛决。

《钦定国子监制》(清)有:诸生凡有事故先于六堂官处,禀明令斋长率领告于祭酒,不许径行烦紊一每班给出恭入敬二牌,直日司之凡诸生出入必以牌,不得遗忘或藏匿。

(有关资料所附出恭入敬牌)

 有人还收藏了一枚清代的刻有“出恭入敬”字样的条牌,似可作为佐证。

 “出恭入敬”从字面上看,就是出入要恭敬,即遵守纪律,轻手轻脚,速去快回,不得喧哗吵闹,干扰他人。同时,这也体现了对科举考试的尊重和恭敬。

后来便推而广之,连私塾学堂也采取了这种方式,而且“出恭入敬”牌也被简称作“出恭牌”。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中就有:“先生,学生领出恭牌”。《台湾语典》中称:“明制试士,设「出恭入敬」之牌,以防离坐。士子欲如厕,恒领此牌;遂以为例。台湾乡塾亦有此制。”再后来,便干脆就把如厕说成“出恭”了。这其中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总觉得拉屎撒尿这档子事直说有点粗俗,所以总想说得含蓄委婉一些,于是就变着法地创造新名词,这样杂剧小说中也适时地开始使用“出恭”一词了。如:元·关汉卿《四春园》第三折:“俺这里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喝上七八盏,管情去出恭。”《西游记》第二九回:“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 如此这般,用“出恭”表示大小便就得以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了。张天翼《儿女们》中有:“他们还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扔到茅房里,拿《论语》《孟子》撕碎了去出恭。”

画家黄永玉曾画了一系列的解手图,并名之曰“出恭图”,还卖出人民币500万的高价。在大师的画笔下,出恭也成为了一种文化。

  

大师笔下福建朋友出恭。

但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出恭”多已被“上茅房”“去厕所”代替了。现在则更雅致地称为“去方便一下”“去洗手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如厕为何称“出恭”?
古人为何把如厕叫“出恭”?聊聊历代“厕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妙趣横生“如厕联”
上厕所需脖挂如厕牌 学生没有牌子去上厕所会被记过?
如厕专用
为什么古人在造字的时候这么有趣?说文解字:屎,尿|16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