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47乐讯| 100位指挥评选他们自己最喜欢的20大指挥家(上)

交响音乐会带来的不光是听觉的更有视觉的享受。指挥家挥舞的手臂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在他们指引下,著名的乐团与合唱团如履平地一般拿下困难片段。指挥家要具有知识、艺术眼光和领导才能方可点石成金。

《BBC音乐杂志》请出100位活跃于当今乐坛的指挥家,让他们评出自己心中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以下就是评选结果。经典947听众可以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师作一比较,希望这能为您的春节带来惊喜和启迪。

1.卡洛斯·克莱伯

1930-2004,奥地利)

 聆听或者观赏卡洛斯·克莱伯的指挥(所幸他留下了不少DVD)总能令人感到振奋和鼓舞。如果想要寻找他的录音,结果会让你失望:他在74岁的一生中只指过12部交响曲:海顿一部、莫扎特两部(第3336)、贝多芬四部(第四至第七),舒伯特两部(第三和第八),鲍罗丁一部(第二)和勃拉姆斯两部(第二和第四)。碰过的唯一一首协奏曲是与钢琴家里希特合作的德沃夏克钢琴协奏曲。在歌剧领域,他指挥过理查·施特劳斯两部,韦伯一部(《自由射手》),瓦格纳一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贝尔格一部和威尔第三部。他对施特劳斯家族倒是情有独钟,指过《蝙蝠》和圆舞曲、波尔卡和进行曲,以及其他作曲家零星作品,如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睡美人》。96场音乐会,约400场歌剧:这就是他事业的全部。可是阿巴多却认为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认同的人不在少数。
1964年他任职斯图加特广播乐团,从此迎来辉煌。他总是孩子气般的“引诱”乐团成员。在排练《自由射手》和《蝙蝠》序曲时,一些起初对他不耐烦的乐团成员最后笑逐颜开,这就是他的化学(他早年学化学出身)。他在指挥台上更像一位舞蹈家,时而如银蛇吐信,时而纹丝不动,时而做扮鬼脸,甚至还闭上了眼睛。多明戈曾说,克莱伯指挥歌剧时所有人眼睛都会盯着乐池而不是舞台。


2.伦纳德·伯恩斯坦

1918-1990,美国)

 
伯恩斯坦的才艺着实令人惊叹,既有才华又有颜值,他精力充沛,怀有好奇,聪明伶俐,口才超群。所有与他见面的人都会被他的魅力倾倒。他曾在1943年为瓦尔特救场指挥纽约爱乐乐团,1958-1969年又担任了该团的首席指挥。这此期间他积极推广美国和前卫作曲家的作品,还通过电视音乐会培养年轻观众,他对马勒作品的复兴功莫大焉。曾在上海指挥过《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德国指挥家马库斯·施坦茨说道:“伯恩斯坦让这么多年轻人走进音乐,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令我非常着迷,让我大开眼界。后来我到坦格伍德随他上过课:真是醍醐灌顶的感受!但对我来说,让世人了解马勒是他的一大功绩,这绝对是一块里程碑。”


3.克劳迪奥·阿巴多

1933-2014,意大利)

 
与印象中意大利人的热情相反,阿巴多是生性腼腆、沉默寡言。但这样性格内敛的人却成了一位伟大指挥家。他非常讨厌炫耀权力,在排练时常会喃喃自语。小时候他在米兰观看过托斯卡尼尼的排练,对托氏呵斥乐团的骇人场面记忆犹新。几十年后这位谦谦君子成了欧洲乐坛的执牛耳者。在他艺术生涯早期曾担任斯卡拉剧院总监,他既演出罗西尼耳熟能详的佳作又大胆排演冷门作品(如舒伯特歌剧)。之后他成为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柏林爱乐乐团掌门人,他还创办了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和马勒室内乐团两大顶尖青年乐团。阿巴多对马勒和布鲁克纳交响曲,对歌剧《费岱里奥》和《帕西法尔》的诠释,其影响已远远超越音乐范畴:每一款录音是一趟心灵旅程和一番对人性的肯定。阿巴多是这个时代最有洞见的梦想家之一。


4.赫伯特·冯·卡拉扬

1908-1989,奥地利)

 
卡拉扬无疑是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指挥家,即便是门外汉也知道他的大名。他统治着古典音乐世界,他音乐会和录音就是卓越的代名词。他还打理萨尔斯堡音乐节,尽管他的作为引发争议,但他的想象力毋庸置疑。卡拉扬被批评为狂妄自大(不能说没道理),但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以及如何取得。他的政治手腕不亚于他的音乐才能。他是新技术的支持者,在首次听到数码录音时曾宣称“这一发明可与电灯代替煤气灯相比”。他的录音数量众多却不乏争议。20世纪50年代他指挥爱乐乐团的贝多芬录音热情澎湃又不乏高贵气质,而最后的录音却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虽然他很少指挥现代音乐,但对新维也纳乐派的解读却深得个中三昧。


5.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1929-2016,奥地利)

哈农库特曾是维也纳交响乐团里的大提琴家,对巴洛克音乐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掌握几乎所有音乐风格,从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到乔治·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无一不能。他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领域,更不愿意一成不变地固守原有的音乐理解。在音乐界他受到同行和学生的敬仰,因为他一直无所畏惧追求音乐的真谛。1953年他组建了维也纳音乐家乐团(Concentus Musicus Wien),并从1971年起与古斯塔夫·莱昂哈特合作录制巴赫清唱剧全集。但哈农库特并不拘泥于一切古乐手法。听过他在Telefunken的早期录音就会发现,虽然使用古乐器,但他演奏出的巴赫却如同现代乐队般声音洪亮。哈农库特在后期不追求弦乐音色的华丽,因此演奏的浪漫主义音乐并不过分煽情。他的贝多芬清新洗练,而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和布鲁克纳也更为清澈透明。

6.西蒙·拉特爵士

1955- ,英国)

 
1980年西蒙·拉特上任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8年后当他离任时,这个团已具有世界级水准。拉特严格的要求、丰沛的活力以及对他所指挥的作品所抱的热忱(他从不指挥自己无法产生共鸣的作品)不仅赢得了评论家的认可,还说服了伯明翰市政府,乐团从而建起了一座世界顶级音乐厅。拉特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头角,早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就读期间,就指挥学生乐团演出了马勒第二交响曲。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关注马勒,但他也积累了广泛的曲目,从拉莫、莫扎特直到现代音乐。1999年他被柏林爱乐乐团选举为阿巴多的继任者。2008年乐团又投票让他延长任期十年。2015年伦敦交响乐团宣布任命拉特为下任音乐总监。


7.威廉·富特文格勒

1886-1954,德国)

“他站在唱片的对立面”,汉斯·凯勒曾这么评价富特文格勒。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何在录音技术至上的当今时代这位德国指挥家仍然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富特文格勒痛恨录音的做作,而宁可在音乐会现场与观众实现交流。他的指挥技术经常不准确(许多人的说法属实),但他是故意如此,因为他要求的不是外科手术式的精确度,而是试图营造情感氛围。他在指挥台上的照片显示他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带领乐团展露音乐的戏剧性。他的演绎经常带有主观主义印记,他对19世纪德奥曲目结构的理解和阐述具有严谨的逻辑,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因为没有人的理智和情感能够与他比肩。


8.阿图罗·托斯卡尼尼

1867-1957,意大利)

 
正因为他对作曲家总谱态度严谨,他才显得如此不近人情和严苛要求,才获得了非同一般的人格力量,并被视为20世纪的音乐传奇人物之一。他始终如一努力工作,如果有人不能全力以赴他势必与此人较真到底。早年他在意大利以指挥普契尼作品(如《波希米亚人》首演、推广瓦格纳、威尔第和德彪西作品而赢得声誉。31岁时便执掌意大利斯卡拉剧院,另剧院带来新鲜空气。他两次从斯卡拉辞职,一次因为艺术原因,一次因为政治原因。他在意大利乃至德国和奥地利都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他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德彪西《大海》的演绎都是名版,他对指挥职责的阐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END

[ 精 彩 回 放 ]

波罗的海音乐节| 杰吉耶夫携黎卓宇展开北欧之旅

鹿特丹爱乐任命新掌门人

有才就是任性:杜达梅尔即兴登台首秀白宫

德国才俊在伦敦交响乐团指挥比赛中夺冠

小泽征尔松本音乐节即将落幕,小泽大师再次出山


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勒 I 第一交响曲(泰坦)
夏伊《马勒交响曲全集》| 被誉为继索尔蒂、阿巴多后最佳的诠释录音
可弃暂留马勒第二交响乐哪个版本比较好?
《刘雪枫榜单至臻版》:马勒交响曲全集
拒绝做“帝王”的阿巴多丨“他不愿高高在上,连乐手叫他大师他都不愿意!”
西蒙·拉特尔创造了柏林爱乐新高峰,现在他要来上海告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