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传递中”作文点评与升格指导

  作文话题

  世间的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绝,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阅读上述材料,请以“在传递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话题解析

  “传递”意即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它与“传承”意思不同:“传递”之递,既可是实有的物体,又可是虚化的情感;“传承”之承是承接前人的的,一般都是和“文化”一词并提,侧重虚化的精神。“传递”的内涵比“传承”更宽泛。它与“传送”也内涵有别:“传递”之“递”虚实兼有;“传送”之“送”偏于“实有”之物。“传递”的内涵也比“传送”更广泛。

  本话题的思路参考: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的传递等。

  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例如我们可以从自然、社会、家庭方面打开思维。放眼自然,落花对枝头花的喃喃细语,传递“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和责任;燕子南飞,生生不息,代代延续,传递着对生命永不停息的追求。放眼社会,公交车上的一个让座的身影,传递着爱的温暖;校园里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传递着学生的文明风貌。放眼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则向孩子传递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些都重点落笔在传递的过程,揭示传递的精神意义。

  原 稿

  五月粽香

  浙江省湖州第二中学高三(6)班 朱雨微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磁带在转,很旧的歌了,但仍喜欢这种老老的味道。外面下雨,打湿了西关的石板街,落入了珠水,朦胧了荔枝湾,敲响了竹叶……

  前几天外婆已经忙着包粽子的事,每年她都很乐的,说到一家子包粽子便乐得总露出两颗板牙,可爸妈都忙呀!表弟正和电脑中的怪兽争个你死我活,哪有心思包粽子呢?结果空荡荡的大屋子里就只有我跟外婆忙里忙外的。洗叶子、捣糯米、蒸咸蛋什么的。年老的外婆用手搓着和了油的米又唠叨着说:“这蛋黄可是六爷爷卖的,他的准是好。唉!可今年价高,就这么点花肉了……知道吗?你舅舅就爱这花的肉,小时侯净争吃的……呵呵!”外婆笑得很欢,似乎眼睛都成线了。每年都这么说,似乎是个没完的故事。“外婆,你就不累吗?年年做。”我洗着绿豆回头说。“累啥!你外婆这老骨头做这个最棒了,你外公特爱的。可这一年下来,你们都忙,想起一家子吃粽子可乐了!呵呵!”外婆用食指、拇指纯熟地按着粽叶边说着边裹了起来,时而又停了停,像在想事。是那些很老的故事吗?

  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得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找不到先前的感觉。

  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深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给了社会很多,同时又似乎在不断地打断某些东西的传递。

  雨仍在下,淅淅沥沥。我吟唱着楚辞,时而又是一曲儿时童谣,眼中起了雾水……

  升格点拨

  这篇文章的立意高远。作者叙述童年的端午节日印象,及现在与外婆一起包粽子,虽有节日劳作的快乐,却再也找不到从前节日的氛围对比,由此深思如何保有我们传统的节日,传承我们传统的文化,直抵现实生活底层。此外,细节刻画较成功。如“外婆笑得很欢,似乎眼睛都成线了”“累啥!你你外婆这老骨头做这个最棒了,你外公特爱的。可这一年下来,你们都忙,想起一家子吃粽子可乐了!呵呵!”让读者如见外婆其人,如闻外婆其声。

  但文章开头未紧扣材料,总揽全篇要旨;另外题目《五月粽香》,不能抓住材料的隐含信息,扣题不紧;文章结尾处没有回到“传递”。

  升格稿

  五月粽香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磁带在转,很旧的歌了,但仍喜欢这种老老的味道。外面下雨,打湿了西关的石板街,落入了珠水,朦胧了荔枝湾,敲响了竹叶……而这种气息究竟能传到多少代呢?它能生生不息吗?

  五月龙舟还没下水,但前几天外婆已经忙着包粽子的事。每年她都很乐的,说到一家子包粽子便乐得总露出两颗板牙,可爸妈都忙呀!表弟正和电脑中的怪兽争个你死我活,哪有心思包粽子呢?结果空荡荡的大屋子里就只有我跟外婆忙里忙外地洗叶子、捣糯米、蒸咸蛋什么的。年老的外婆用手搓着和了油的米又唠叨着说:“这蛋黄可是六爷爷卖的,他的准是好。唉!可今年价高,就这么点花肉了……知道吗?你舅舅就爱这花的肉,小时侯净争吃的……呵呵!”外婆笑得很欢,似乎眼睛都成线了。每年都这么说,似乎是个没完的故事。“外婆,你就不累吗?年年做。”我洗着绿豆回头说。“累啥!你外婆这老骨头做这个最棒了,你外公特爱的。可这一年下来,你们都忙,想起一家子吃粽子可乐了!呵呵!”外婆用食指、拇指纯熟地按着粽叶边说着边裹了起来,时而又停了停,像在想事。是那些很老的故事吗?

  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得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找不到先前的感觉。

  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深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给了社会很多,同时又似乎在不断地打断某些东西的传递。“忙”似乎成为了人的隔膜,情被阻了,围在圆桌四周几代同堂的机会似乎少了很多。而外来的文化又打断了传统的传递,人们似乎热衷于成为耶和华的儿女了,让那屈原变得有些孤单。五月粽叶香究竟能传几代呢?这很远很远的味道会飞入黑白的史书吗?然而这毕竟是可悲的。

  万物于传递绵延不已,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在骚体的诗赋之间,在五月,渴求那文明传承。雨仍在下,淅淅沥沥。我吟唱着楚辞,时而又是一曲儿时童谣,眼中起了雾水……

  升格小结

  新考纲强调“紧扣话题”,导向性非常清楚,凸显了话题作文要言之有中心,反对脱离话题流于空泛。话题作文的写作,考生若写成议论文,一般不易偏题;而写成记叙文,则易主旨朦胧,偏离话题。

  许多习惯了记叙文的考生在考场上为了避免冒险而改写议论文,但正如使惯了刀的人忽然之间要他使枪,没有那么顺手一样,总是力不从心。通过这篇记叙文的修改,学生明确了只要在文章的关键处“扣题”(一、“文章题目处”扣题;二、“文章开篇处”扣题;三、“文章结尾处”扣题),即使记叙文在考场上也能紧扣话题,获得高分!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心是花园,

  思想为种,

  既可繁花似锦,

  也能杂草丛生。

  请以“心灵的花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选一: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点拨

  该话题较宽泛,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对这类话题,要“大题小做”,千万不要把作文写虚或写得空洞无物。所谓的“小做”,就是作文时,要具体到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使得文章精练而意蕴更加丰富。另外,要特别加强“扣题”意识,尤其是写记叙文,在“文章题目处”或“文章开篇处”或“文章结尾处”要注意扣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
高考作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怎样避免低级失误
作文讲评课中的三个“起来”
话题作文“播种”怎么写
初中作文系列化训练教程
2022年中考真题解析,附满分范文9篇,考生必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