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熙载夜宴图》
​​​

    中国古代文人聚会被称为“雅集”,之前我在公众号里发过一篇《西园雅集》文,说的是北宋文人大家的一场文化聚会,被后世传为佳话。中国历史上有过三场著名的文人雅集,分别是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和玉山雅集,此外应该还有很多被记述和没有被记述的雅集,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近期,收到谷卿博士题签的新书《艺可以群》,书中说到了宋画《韩熙载夜宴图》里的雅集。可以说,韩熙载夜宴不能算严格意义上文人墨客的雅集,但宋画里的故事却十分精彩。

韩熙载夜宴图全图

    《韩熙载夜宴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的原创作者顾闳中,五代南唐时期与韩熙载同朝为官,南唐后主李煜时期的翰林画院待诏,善工画人物,用笔圆劲,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韩熙载夜宴图》,不是顾闳中的原画,原作已失传,存世的有多个摹本,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摹本版本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藏品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这幅画作如实地再现了五代南唐官吏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深入地刻画了主人公洒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画作如同一幅连环画,可以分成五个场景,每个场景用屏风、茶几巧妙分隔开,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五个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一——听乐

    第一段“听乐”,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宾客宴饮、倾听琵琶演奏的场面。画中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每个人都屏气凝神,使得场面显得十分宁静。画中的韩熙载,盘腿坐于榻上,左手腕落在膝盖上,手指下垂。旁边的红袍少年则是新科状元郎粲,他坐姿轻松潇洒,眼神中尽显“春风得意”的神采;反观韩熙载,则是神情凝重,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若有所思的样子。

    此段出现人物最多,有七男五女。据卷后题记记载,坐在床上的虬髯长者为韩熙载,弹琵琶的是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在座的宾客还有状元郎粲、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教坊副使李家明、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等人。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二——观舞

    第二段“观舞”,众人正在看王屋山跳“六幺舞”,舞伎背对着大家翩翩起舞,妙曼可人,而韩熙载看到此情此景,似乎有了兴趣,亲自击鼓伴奏,宾客也纷纷跟着节拍附和着,一时间其乐融融。

    韩熙载站在红漆揭鼓旁,两手抑扬顿挫地敲鼓。郎粲侧身斜靠在椅子上,一边听着韩熙载击鼓,一边欣赏王屋山的舞技,不仅画出了神韵,连心理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德明和尚,他拱手伸着手指,谦卑的低着头,可能是感觉出现在这种场合不合时宜只看着韩熙载击鼓而不看舞伎,眼神也是略显尴尬,刻画符合人物身份。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三——暂歇

    第三段“暂歇”,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与家伎们聚坐床上暂歇,韩熙载一边净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此时的韩熙载眼神空虚,不知看向何处。而旁边红床内的被褥却是高高鼓起,很明显里面是藏了人,旁边两名女子眉眼带笑,窃窃私语,引发人无限遐想。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四——清吹

    第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袒腹盘坐椅上,欣赏五个女伎合奏管乐,一边挥动着扇子,一边跟侍女吩咐着什么。五个奏乐人横坐一排,各有各的神态,画面生动活泼,没有滞板的感觉。李家明按牙板助兴,坐姿端正,与富有变化的吹奏管乐的女伎们又形成对比。

    韩熙载此刻看起来悠闲舒适,眉眼中似乎放松了下来,仿佛周围并没有宾客。看得出韩熙逢场作戏的无奈。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散宴

    第五段“散宴”,描绘宴会结束,韩熙载站在两组人物的中间,伸出左手呈摆手状,宾客们有的离去,尚有二三宾客在与女伎交流,落在最后的是一个醉酒的宾客,搂着一个女伎调戏,而女伎也颇为享受,掩嘴窃窃私语。

    整幅卷轴中,虽然都是觥筹交错,但是所有人脸上都没有出现笑容,要么平淡无奇,要么眉头紧锁,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把韩熙载等达官贵人等在醉生梦死中及时行乐描绘的惟妙惟肖。

《夜宴图》引首题字

    《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比较神秘,主要是此画的创作缘由。从历史背景看,此画创作于五代南唐时期,当时国家羸弱,中原赵宋政权兴盛,南唐岌岌可危。

    一种观点认为,韩熙载权重朝野,南唐后主李煜为了“监视”韩熙载,派人作了此画,来了解大臣韩熙载的夜宴细节;另一种观点认为,李煜对韩熙载的荒纵很恼火,于是派人画下夜宴的场景后,再赐给韩熙载“使其自愧”。

    客观来说,韩熙载夜宴狂欢,是因为无力改变朝野败落的现状,同时又忌惮皇权,担心自身安全,用夜宴狂欢来表明自己无意于权力,确是一种“政治智慧”。

    顾闳中作为李煜的耳目,为李煜充当“间谍”,时刻关注韩熙载的动态,并通过长期观察,截取了五个场面来反映韩熙载的奢靡生活和人生态度,还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住韩熙载的神态。南唐亡国后,后主李煜无奈地写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管怎样,顾闳中的绘画技艺是高超的,他的《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一份“间谍”报告,被皇家保留下来。也因为其创作的艺术水准,经常被宫廷后世画师用来临摹,得以流传。

《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残存题跋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各种题跋,虽然重新装裱打乱了年代顺序,但还是记载下这幅画作的流转历史。最古老的题跋是画前残存的21字:“熙载风流清……为天官侍郎,以…..修为时论所诮…..旨著此图”,后面四字表明是奉旨作此图。

    此画历经沧桑,经许多名人之手。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代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后隔水清代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明代王鹏翀、孙承泽、梁清标等鉴藏家的钤印。

《韩熙载夜宴图》乾隆皇帝题跋

  乾隆皇帝对《韩熙载夜宴图》十分倾心,留下了“乾”、“隆”、“乾隆鉴赏”、“乾隆预览之宝”、“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五福五音昌堂古稀天子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等诸多皇家印鉴。在《韩熙载夜宴图》卷后,有乾隆皇帝亲写的一段跋,落款:乾隆御识。

        张大千对《韩熙载夜宴图》也情有独钟。张大千得知北京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收藏了《韩熙载夜宴图》,用500两黄金买下《夜宴图》。他专门刻治一枚印章,文曰“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可是,1951年张大千移居海外前,却以低价转让了《韩熙载夜宴图》。直到张大千逝世后谜底才被披露,原来,张大千是怕自己寓居海外造成国宝流失,自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将画以低价转让的方式留在大陆。最后,这幅国宝经周总理特批,收归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幸存下来,得到妥善保管,是中国文化之幸,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附:《韩熙载夜宴图》细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代十国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题跋》传世经典书法作品研究
《韩熙载夜宴图》的迷与谜
《韩熙载夜宴图》背后隐藏了什么故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五)
韩熙载夜宴图
一张图看懂《韩熙载夜宴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