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背外迁裔孙的两祠堂

(一)两姓一祠:刘郑宗祠

山岫宅村胜景稀,两姓一祠真出奇。

荥阳堂上长发地,彭城郡内发千枝。

福安市范坑乡岫宅村彭城刘氏系上杭中都田背十郎公长子十四郎开基胜运(今蓝溪)之裔孙几经迁徙到福安西里兰溪境内山岫宅村,开基至今有400多年,明嘉靖年间(1521年)与友好相睦犹如兄弟的同村郑氏(郑氏由郑家庄经黄连迁入至今也有400多年)共建刘郑宗祠,占地500多平方米,后又于光绪乙卯五年(1879年)七月初七重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再修。祠前方有百年古树和红豆杉,真龙古迹洞口,有镇山之王“无皮树”、八仙下棋盘、太白仙游峰、七曲岭风景马仙岩、七岩宝洞、五谷真仙神宫等风景古迹。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机枪连连长的老红军刘发禄就是该村人。

(二)神奇的“昌远堂”

永定岐岭竹联村的“昌远堂”是田背开基始祖十一郎公之四世孙文聪公(字万亿、讳千二郎)之子恒甫兄弟兴建,“昌远堂”能保存至今是一个奇迹。

自古以来,客家人很讲究风水,认为风水宝地好,就可荫佑下代子孙兴旺发达。“昌远堂”的原意是子孙繁荣昌盛,源远流长,但当地人按延伸解释为子孙越往远的地方发展就越昌盛,这是一个奇妙的趣解,它符合刘氏子孙的繁衍规律。在竹联村里有朱、戴、范等姓氏,一个奇特现象,“昌远堂”建好后,刘氏后裔逐渐往外迁徙,后来,竹联村的刘氏都迁走了,他们在漳州、南靖一带以及海外发展了数十万人,堂在村、人在外,是“昌远堂”神奇之处,后裔没有忘祖,每年春分前一天,必定有两三百人从外地赶回“昌远堂”欢聚,并举行纪念祖先的仪式,平时他们委托当地朱姓管理,说起刘家祠也真是神奇,没有蚊蝇,也没有蜘蛛网,2007年9月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发现档案》节目报道:永定竹联村无蚊村,这与刘氏祠“昌远堂”构造鹞子形有很大关系,鹞子是一种凶猛的飞行动物,因而使得蚊蝇、蜘蛛不敢靠近,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据当地人说,每年二月他们要去祭祖的前几天晚上,从远处望去,宗祠堂屋好像灯光辉煌,而且还时隐时现传出熙熙攘攘的喧闹声,这也许是祖先们显灵或风水宝地显灵。

据说建筑宗祠时,请来一位很有名的风水先生,他看了此地赞不绝口,说你们能得此地全凭你们刘家福份,这是千载难找的风水宝地,以后你们刘氏子孙定能兴旺发达,此地形如“雄鹰展翅”是欲飞未飞,展翅待飞,故建祠可有两种选择,不知刘家主人心意如何?愿翱翔的雄鹰高空俯冲栖息于此地?或任凭雄鹰就地腾空而起翱翔于万里,二者取决于祠门的安放一侧一中,祖先们赞同后者说法,因此,宗祠中门大开,寓意“雄鹰腾空高飞远离之意”,把宗祠号称“昌远堂”,宗祠竣工后,把宗祠委托朱姓管理,刘氏万七郎公和万二郎公兄弟迁到漳州南靖版寮等地各自立业安居。

昌远堂的主人志存高远,目的就是要子孙像雄鹰一样能飞得高飞得远,飞越巅峰去外面创造一片新天地,昌远堂的主人造就了神奇的昌远堂,他们的子孙演绎着昌远堂的神话。

注:材料来源于“福建刘氏族谱丛书”     

(图为田背云霄阁景区一角  刘增荣拍摄)

上杭主祭汀州刘氏家庙春祭大典盛况空前

上杭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的即席一赋,写出了长汀刘氏家庙春祭大典空前盛况!

汀州刘氏家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奉祀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鲁王刘永及入闽始祖刘祥,故称“王衙”。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后裔繁衍之广、建筑所具特色著名于闽西。

汀州刘氏家庙,古名“鲁王府”称为“王衙”,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汀城乌石山(古称龙首山)下王衙前,北倚卧龙山,面对宝珠南屏山,东临龙潭风景区、水东街,南通汀城主街道兆征路。

    “宋崇安进士刘子翔任汀州长汀主簿时,在家庙旁创建东山书院,曾请堂兄刘子恽来汀讲学三月,理学大师朱熹来汀也在东山书院讲学三天。”宋名儒杨方(长汀进士,官至广西提刑),明拔贡雷行瑞,请长汀进士汤志尧、举人戴良葵、范苹、谢松涛,上杭举人刘尚临(中都田背刘氏十一郎公19世孙,筹集捐银5000银元在福州修建三山试馆后,余银近2000银元即在汀州刘氏家庙周围购买地产,对家庙书院进行扩建,以便更多刘氏子弟在此读书进学)、恩贡刘焕发等均在此讲学授徒。
     书院历经八、九百年,培养了不少拔尖人才。清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主事的刘光第(“戊戌政变”六君子之一)。曾于光绪21年回汀到刘氏家庙祭祖。现家庙中有他的拟联:“为肖子难为孝子,做良臣不做忠臣”。

     汀州刘氏家庙的建筑为明代风格,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门楼、边门、照壁,上中下三大厅,从前还有福德祠、朱子阁,桃园结义亭、左右厢房等,总共房间69间。正堂为单檐歇山顶式,面阔4间,进深4间,抬梁式结构,11檩前步郎,琉璃盖栋,屋檐梁柱,门栏窗格,门楼为三间四柱桥形式样,前有石砌台阶,有石狮一对。
     汀州刘氏家庙,据史志载:宋未文天祥和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义军曾驻兵于此。苏区前,此处是“训政人员养成所”,培养大批工农革命干部,苏区时为兆征县委,兆征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址。前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年少在汀中读书时,就住在此处。

     刘氏第121世祖刘祥公,字图南,又字祖云,号子先,追谥文忠。南京人,官至金吾卫士将,后封沛国公。于唐禧宗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避黄巢之乱携子及孙移居福建宁化县石壁洞(今三明市宁化县),为客家刘氏中代肇基祖也,刘祥公于82岁逝世,夫妻合葬于葛藤坳八仙下棋形。

     据载:始祖刘祥公繁衍的客家后裔,播居闽、粤、赣、桂、川、滇、黔、苏、浙、湘等省与港、澳、台以及南洋群岛及海外20多个国家;特别是传至刘开七公再传刘广传公这一派,谱称东江十四大房,其后代子孙甚为兴盛。

现在,每年春分的前一个周末,各地宗亲都会从全国各地赶来,举行春祭大典。

今年春分,正好是星期六,由上杭刘氏宗亲联谊会主祭的大典,来宾分布之广,人数之多都是空前的!从早上开始,就连续不断有上香者前来拜祭……

(图为田背宏文馆景区一角  刘增荣拍摄)

田背刘氏开基始祖坟

一、十郎公塟上都登滩上东面河背盘龙形,于道光十四年(即午岁公元1834年)外修,妣梁七娘塟上都河朱峰、象形于嘉庆十年(乙丑岁公元1805年)外修。

(图为十郎公墓地)

(图为田背十郎公 太婆墓地)

二、十一郎公塟上都大屋场石岩前妣郭七娘系设立银牌,巽山兼己坟修于(妣郭七娘金骸塟于广东长乐县棉洋约罗迳坝圳上乡口岭上)明万历年间,再修于明宗祯壬年十五年(公元1642年),三修于康熙甲午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四修于嘉庆戍午三年(公元1798年),五修于2006年丙戍岁集资近三万元,捐款碑立于坟之路口,联曰:汀水砚池且闲笔架,彭城锦世泽岂止翰林。坟前有笔架山,石岩可容百人,后倚汀江风景如画。

(图为田背十一郎公墓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修刘氏宗祠碑记
陇西李氏文化网
拜开族宗祠祭文
龙川车田刁氏宗祠跻宁堂
广州天河东圃前进街石溪村刘氏、长洲岛黄埔深井村刘氏、广州芳村刘氏、东莞博头村刘氏,顺德逢简刘氏、佛山祖庙刘氏皆是汉武帝裔
诗词鉴赏,江西客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