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是一个记忆的符号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故乡是一个记忆的符号

文| 谢颖超群


你炽燃的疆域,始终迎候着我的眼睛

使我与之产生更加亲密的联系

山崖的白杨,雪野中的羊群,硷畔戏耍的孩童

和流血不止的群山日夜环伺着我的心境

一次次打断我,滞留的决心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生命的力量》

你看,每幅画都是一个缩影

那些属于故乡的山水,和故乡的人物

令我的思绪常常坠入某个深渊

我迫切地想要与我的故乡贴得更近一些

 

十年,或者二十年

我再没有真正亲近过它

——故乡,只存在于我虚构的纬度

如同飘荡的风,总使我感到熟悉,亲切

疏离或悲伤,有时候沉醉恍惚

紧靠着你的心,是我这沉重的头颅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故乡的原风景》

不,我不该为你的荒凉憔悴

而是让心灵在苦楚的挣扎中努力……

 

同样的风雪在同样的

生命坐标里,也为引导者

如今,

由你指引我一步步走向织锦的风景

 

2017.01.04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怒放的生命》

回到大山

文| 谢颖超群


一月,没有雪

潮湿的南方,落下大孤寂的冬雨

严寒成为最后一柄破世的利器

直奔贫血的季节而来

 

北风劫持着雾霾横扫过城市的上空

羸弱的人匍匐前行,令颤抖从内部深陷

我抱紧我的身体,用自己点一盏明火

烘烤冻痕累累的双足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塞北的风景》

时间渐渐缩紧

流亡的人将目光伸向远方

群峦环抱的村落不断铺陈着想象:

——鸟群逆风行驶,将脚印留给空气

——落叶跟从地心的号召,回归树的底部

——一场雪悄悄降临,大地随之撤退

 

啊,我们必须奋力回到大山

才能重新燃起生命的热情

 

2017.01.04


李樯 老师/ 绘画作品

《陕北地貌》

后记:

如果有看过我之前写的一首诗作《北方的风雪正紧,我打马而来》,想必大家对李樯老师一定不会陌生。李老师,1959年生于陕北定边镇,1981年开始学习摄影,1985-1987年就学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92-2000年在西安、北京、银川、榆林做过编辑、记者和自由摄影师,2001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副教授。

著名摄影家张照堂评价李樯老师:如果以文学家比喻,李樯是拿着相机的沈从文。虽然南北的土地与人情如此不同,但影像中流露的温馨、宽厚与包容,与沈老的文字一样真诚而动人。

陕北黄土地对于走出家乡的人,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李老师眼里的故土是丰富多彩的,淳厚朴实的,勾起每一个热恋故土人的思乡情怀。照片里的人与故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又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在李樯老师的镜头和画笔下,家乡的山水沟壑、风土人情自然淳朴,真实感人。他的作品非常具有穿透力,那种对乡土文化的细腻捕捉直抵灵魂,让远离家乡的人,找到了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灵的归宿。

除了摄影、绘画作品本身所呈现出的价值体系,李老师的“影像观”更加深入人心。向您学习,致敬!

李樯老师的经典“影像观”

关于陕北影像,如果用一句话阐释我对陕北这么多年的行为,那就是“苦难之上的美好和温馨”这样一个朴素想法。

现实的和超现实的画面撩拨人心的表现,是我绘画想要做到的,绘画真正需要对画面的经营,也只有认画经营,才能首先愉悦自己。

即便是要回到那“盛大的寂静中”,也是要从眼前的这些场景中进入,我画的都是看到的,或记在心里的。

重拾绘画伊始,是企图提纯过多的来自于生活本身的视觉记忆和自己的影像上那些有内心色彩的部分,尽可能地将过往的感受和不断增长的体验得以用绘画去言说。

“远方”是我内心对照片的需求和一些影像的态度。


李樯 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先锋论坛】李樯:面对故土
《故乡的记忆》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风光+陕北民歌
儿时记忆故乡情
李小江:绘画就如同写作,故乡才是最好的素材!
珍贵历史画面!毛泽东在陕北最早的影像,美国记者拍摄|国家记忆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故乡韶山冲纪实影像#持续关注持续精彩 #珍贵影像 #历史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