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


人人心里都有个江南梦,尤其北方人。提起江南,多数人想到的不是中国版图东南那一块区域,不是长江以南,而是唐诗宋词;是草木葱茏,小桥流水、琐窗朱阁;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遍地绮罗,盈耳丝竹;是山如眉峰,水若波横……“江南”这个地方是中国人理想中的闲情世界,“江南”这个词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审美情结。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形象概括了中国南北两线截然不同的地理特质:北方雄浑厚重,南方秀丽轻灵。六朝以后,历代帝王定鼎的以北方黄河流域居多,在南方长江流域建都的除了朱元璋,其余的,大业或未就或败亡。南宋朝廷以临安为都,也不过苟安一方,统领的是半壁江山。长江在古代被称作天堑,即使有这样优厚的军事防卫力量成就了王气,但南方的王气还是压不住北方的王气,缺少点霸气,总是难以逃脱短命王朝的定数。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论势》里说南方“其规模常绮丽,其局势常清隐,其气魄常文弱,有月明画舫缓歌慢舞之观。”这是南北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孕育的人文生态。


军事上北胜南,文化上却是南胜北了。也有北人从关外入侵,统领南方,安定下来以后,这先期狩猎的游牧民族逐渐受江南古文明的熏染并同化。说起人世间的交集,不外情义二字,北方人是义为重,南方人则情为主。因此北方人粗犷,南方人细腻。虽然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齐鲁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但是中国古代四美是指:音乐、珍味、文章、言谈。这点江南做到极致,北方无以企及。更有琴棋书画、诗书礼乐,将北方人慢慢驯得温文。史学家说过,军事上的征服者总是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你打败了我,占领了我的地方,但多少年后,你却变成了我,你消失了,我壮大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化”。反征服是伟大的。


江南的气候,是严格遵循着古节气来的,温润的水土,促进了江南的繁荣。江南人吃的是时令,穿的是绫罗,住的是园林,行的是舟舫,吃饱喝足林下清谈,开始过一种高格调的精致生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以后,沿河的江南城市,如杭州,苏州,无锡,镇江等经济迅猛发展。韩愈说,天下的赋税,八九成来自江南,由此见江南赋税甲天下。到明清时期,其中光苏州府的税粮就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苏州的“苏”字,繁体写法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鱼和一个禾。草字头指平原,鱼和禾是指鱼米之乡。整个江南这一大片地儿以前叫江南省,因过于强大,朝廷搁谁管理都不放心,到清朝时开始分割。古代南京叫江宁府,其中江苏省的江和苏就是各取江宁和苏州的首字。如今,苏也泛指江苏。“蘇”字诠释了江苏的繁荣。


江南如果光富庶,充其量只能算个土豪。重要的是人家还有文化。先秦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北方,因此直到清朝末年,历史上四分之三的战乱也都发生在北方,江南少有征战之祸,和平安详。多次的衣冠南渡,给江南输血。南渡的都是北方的士族大户,第一次南渡包括琅琊司马睿和王谢家族这样的文人士大夫,让汉文化在江南得到了延续。第三次南渡是最著名的皇族南迁,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从南宋开始的,自此,江南的经济和文化都超过了北方。“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北方多山,出将才,南方多水,出秀才。在中国古代,懂得天文物理数学只能称之“学人”,懂得琴棋书画方可谓“才人”。这是一种诗性精神,是历来文化审美的最高层次。


江南不单有钱,有才,还有貌。


江南的景色,在气势上比不过北方和西部的自然山水。但是秀美,宜居,同时因有古人诗过写过、吟咏过,所以江南的山水其实是看的是历史人文,是意境之美。她到处都是小桥流水,是雕甍画栋的亭台楼阁,和工整的联对,让人发诗性,让人起情思。那里生活得久了的人在不经意的气质中会流露些古旧韵味。“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这样的句子,既是江南景象,又是江南生活。诗意安详。


江南有过繁荣,也有过落魄。江南文化的代表,南京算一个。“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短短几句话,等于把南京千百年的兴亡看饱,充满了忆往昔的悲凉情怀。清人孔尚任也曾大放悲歌:“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朱自清也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一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妓。”



江南究竟有多美?


春是江南最好。看梅花到南京的梅花山,那是天下第一梅山,漫山遍野的梅花,云蒸霞蔚;看樱花到无锡的鼋头渚,那是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十里芳径,一派香雪海;看垂柳到杭州西湖,西湖的柳树称为烟柳,长堤卧波,绿带燎绕;若素履独行,可到苏州的园林,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园林里还有各种楹联,比如沧浪亭的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舟行水上要到浙江的绍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无处不飞花,曾在落英缤纷里漫步,踏香而行,听远处寺庙的晚钟敲响,不知身之所在……


北方的苦寒之地冬日漫长,“胡山八月即飞雪”;但南方却是“秋尽江南草未凋”。当年金主完颜亮听人诵柳永《望海潮》里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不禁击节叫好,大为向往,从而坚定了南下中原的决心,更写下“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豪情诗句以自勉。


南朝的丘迟写过一封劝降的书信《与陈伯之书》,前部分晓之以理,结尾提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书生花,群莺乱飞”,这番故国风貌却是动之以情,唤起了他的老友,叛将陈伯之的思乡意,遂率众投降。


这是江南美景的力量。


一直认为,写文字的人一定是具备地域气质的。如老舍和北京,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会把那块土地的精神和形象都融合到作品里。我身在水乡,文字就不自觉中会透着一股绵绵的情味。倘若不写文字,这个人一亮相,是哪个地方的人,气质性情也会带着这一方水土的特质,我以为,这是与生俱来的。


江南的女子,诗里说“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意思是说卖酒的女子面如满月,藕臂洁白如雪。江南是泽国,湖上是白帆,湖下是红菱。小桥流水人家长大的女孩,纤柔含蓄,说话唱歌温温软软。象水一样,单纯透明。神聚时则汪洋恣意,娇憨可人;形散则化雾成烟,轻盈飘逸。只一小曲儿,朴素自然,一个邻家女子袅袅娜娜的娇媚形态就姗姗而至。江苏民歌《茉莉花》源自扬州,现已成为扬州市歌。自小唱这歌长大的,每次文娱晚会,或唱、或弹、或舞,这是必备节目。而今每次听,依然有种清简的美好。《茉莉花》,旋律流畅,情感委婉细腻。就一朵花儿,也要驻足赏玩良久,进退犹疑,百转千徊。这首歌以柔动人,之前是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主唱曲。去年杭州G20峰会的文艺晚会,主题是来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晚会照例有大型歌舞《茉莉花》。古典,温雅,含蓄,柔和,这是江南女子的形象,也是我们民族的东方美。中国用以打动外国人的就是江南文化。


江南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代表的地理位置不尽相同。如今,狭义的江南指长三角一带。如此说来,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乘高铁可一日走遍江南。以我所处的泰州为起点,泰州到扬州四十分钟;扬州到南京五十分钟;南京到苏州一小时;苏州到无锡十分钟;无锡到上海五十分钟;上海到杭州一小时。过一城看一城的景致,走走停停,真是一路杏花村啊!


我们这形容沿路风景都好,有句话叫“一路杏花村”。杏花村原本泛指酒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路上都是酒家,也可喻作沿途过来的每一处胜境。春天来了,桃红柳绿,酒幡在微风中轻摇,和友人相伴,且行且赏春光,随处歇脚都有酒喝。这样的生活充满了松弛的诗意。


《兰亭集序》的结尾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是说虽然时代变迁,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古往今来,江南是吟咏不尽的江南。


如今的江南,是被过度开发的景点。我们心里的江南,也许是古代的江南,是想象中的江南。但这不妨碍,江南仍是我们的至美情怀。这样的江南,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栖居地,它丰富的物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高层次的文化,满足了我们对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双重追求。是让我们心灵平静,可以终老的地方。如果说,黑格尔认为“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那么,江南就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


唐诗宋词里的江南,太多太美,推窗对月,一一吟咏,可消永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南到底在哪里?
了解精细务实的江苏人
长三角哪个城市的人整体人缘最好?——江浙各个城市的民风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乱弹(不断更新)
解读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不只是风花雪月
近代上海何以成为江南地区文化中心?|熊月之“城市比较优势与江南文化中心转移”(三)
自组全陪【爱上江南】—华五 扬州 华西村 三国城 乌镇、周庄、南浔三水乡单飞单卧7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