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荒林—纪念我的老师诗人彭燕郊

纪念我的老师诗人彭燕郊

文 / 荒林



他离开的时间是2008331日凌晨。洁白的玉兰花开放在丝丝春雨里。他走的时候,是长沙最美丽的季节。享年88岁,对于一位纯粹的诗人而言,是神赐的祝福语言。

他离开时我不在他身边。因为没有离开的感觉,我也不觉得他现在已经离开。这些天来北京浓郁的春色,如同我的心情,满满是感恩和感动,仿佛要向这世界释放太多芬芳和光亮。

我的老师的语言通过每一枝绿和每一瓣花向我说话。虽然,其实很早时候,老师和我说话,根本是我不明白的。那时,我写诗,刚进入大学,刚到成年的年纪,我的老师是享誉诗坛的七月派诗人,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奇迹。我接近他都不可能。最初他的语言通过春天的方式,从高年级的师兄那里传到我写作的油印诗集上:他说,告诉荒林别浪费自己的才华。然而我不明白。我充满了青春期的冲动,童年记忆犹新的文革图景,一个人独自面对过的那些无以言表的恐怖和死亡事件,我无从向人说清楚,我的诗句是下意识的炭火又是意识的铁钉,我不能组织我自己的情绪。我又不敢向老师回传信息,我不明白他希望我如何做。

我的明白要在二十年之后,但我的老师的指导却是在我那最迷茫的年月开始。这样的指导经得起时间不断回首,一点点让我自己发现我自己需要什么。别浪费自己的才华像一个警句,总是在我最迷茫的时刻出现,令我建立了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即使在爱情的遭遇中,我也会因此懂得选择和放弃同样需要勇气,是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不浪费。

后来我想,或者老师是有意为我安排这样一堂形式欣赏课,也是我唯一一次以本科生的身份,聆听他给我们讲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菩萨蛮》。因为我的记忆中,这堂课就在他托人警言给我之后不久。我却如鲁迅对于藤野先生的体验一样,如有芒刺在背,虽然坐在离讲台尺咫的中间一排,却未敢与老师有只语交流。我的双眼在老师书写的诗句上久久徘徊,我还远不曾明白,一个女人的生活与她的命运的关联,一种美丽得以永存与写作形式的关联。刚刚步入正轨的中国,物质之美丽和生活之精美的形式,还没有在我们的任何一本书中出现,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在以追求温饱为目标。我的老师所讲解的,却是贵妇的美丽和命运: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将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老师就照花前后镜,花面将相映的意境构成做了细细讲解,说面与花比是单纯意境,前后镜中之花与如花之人面再叠便是复合意境了,此时镜外人对镜看自己看花影,便有许多故事与心事在举手之间了,这才是后面那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所要表达的深刻寂寞由来,一个深闺中的女子,幸福只是衣裙上自绣的鹧鸪。

十多年之后我经历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种种体验,中国也发生了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变,照花前后镜,花面将相映的美丽与深刻感动,与老师送我的警句一样,成为我观察生命的一个角度。美丽和繁荣不过一个过程,保存的方式却由自己决定。

仿佛是带着一些不曾想明的明白,又或者为了更深的明白,我的写作和我的生活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我的老师从没有和我近处,却又从没有和我远离。我到北京学习之时,我的女儿不足三岁,我的生活处于混乱,我急需自我建设,我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处境。老师什么也没有问,给我一本他的《与亮亮谈诗》,再给我一封推荐信。这是我北行唯一的却是至重的礼物。它们的重要性在后来的时间中越来越清晰,如夜行中感受过启明星指引的人那样,我后来在时间的光亮中,总是想到老师所给的无声的启明。

我把《与亮亮谈诗》交给老师要我给的人,那是我久仰的一位诗人学者。他看着我说,你的老师非常优秀,你就是那位亮亮吧?我当然不是亮亮,我也不会知道老师的亮亮是谁,但是,这样的问句带给我快乐和信心。我幻想从我不想当的生活角色中逃出来,成为书中的角色,这样带着肯定和信任的问句,几乎点亮了我的野心。恰如其分地说则是,这样的问句使得我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因为我的老师优秀,别人肯定了我可能的优秀。

我又把推荐信交给老师要我给的另一位长者。他是当时高校改革的积极推动人物之一。他看着我说,你可以和我女儿一起生活,体验北京。他的女儿从清华大学毕业,正准备赴美留学。他说,你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多多交流。

就这样,老师用他的声望和影响为我铺好了在北京学习和生活的坦途,我的还在探索中的自己,有了全心全意的精力应付生长和变化的生活。在《与第三者交谈》这本诗集里,我记录了自己在北京的诗意感受,一个新生的自我、第三者,从我的灵魂中也从我的语言中成长出来,从此以后,当人生的路上出现重大阻碍,当有大山横亘前行的空间,我的第三者总是帮助我绕道而行,把它们变成我们回首之际的一道风景。

在我从青年变成中年的过程,我的老师步入了高龄。他复出之后,与中国开放同步,从60岁到88岁的福瑞之年,都是他的创作高峰。创作终身成就奖于他而言是恰如其分。但在老师漫长的创作时间中,他的卓越的创造力并不总被人们认识到,在高校他也没有获得应该的更多的光荣。唯他的人格魅力如不可遮蔽的光芒,照亮着他那些气势磅礴的诗篇。

1997年,老师发表了他长达二万多言的散文诗《混沌初开》,其时我正在北京大学访学,我看到了诗坛的反响和许多高度的评价。而我知道,这篇长诗的打印稿早在1991年就出来了。1992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老师寄给我最早的打印稿,我阅读之后,深深震撼:

闪烁不定。透过不稳定的缝隙看到的空旷世界,不能提供任何见证,任何平衡,任何安慰。在无涯际的空旷里你得到的,首先是茫然。

……

我虽然是他的学生,却因着他的启明,已经勇敢到可以担当话语的重量。我说,我应该也可以,为您的《混沌初开》写一篇评论。我说着,就写下了《敞开的全光》一文,借助老师的诗句说:你相信全光,你得到光,你发光了。

许多年过去,《混沌初开》得到越来越多好评,研究老师新篇旧作的论文也越来越多,去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老师的评介文集。当我收到这本文集并看到我自己最初大胆为老师写的评论文章收在其中时,真的很感慨。由茫然到发光,做人和做事,哪样不是这个深入的过程?又哪样容易到达这样深入浅出的过程?

今年春节前夕,我从美国回来,给我的老师电话,他说,给我寄些你的新书来。之前,他已经先给我寄书。我们之间早已是忘年的朋友了。从他的声音,我从来没有年纪的感受,我也听师兄们说,他非常健康、行动敏捷,且,还常常会见朋友们和学生们。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太粗心,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会离开,我想,我总是有时间去看望他,而结果,我竟然就再没有去看望过他,自从我离开湖南!



我知道他会知道自己对于我的意义,且知道这意义将永恒于我的文字中,就如同他看到我曾经写过的他自己,又如他自己的诗所写:

一朵火焰

——呈孟可

一朵火焰,有柔和的光

恬静的、越看越亲切的光

并不摇晃,并不闪烁

可以长久注视的光

一朵火焰,水晶球般迷人

平滑的棱面里,火花在熔化、沉淀

凝练成半透明的液汁

轻微的颤动里,映现着一个世界

一朵火焰,缓缓地散布光芒

幽静的光波悠悠潺湲

隐隐约约的声波

伴奏着火焰难以抑制的扩散

一朵火焰,把我的身体包裹

温软的、细腻的光芒

丝丝缕缕地把我缠绕

知道我有一颗幼小的、嫩稚的心

一朵火焰,靠近我,把我的心照亮

每一道光的跳动都掩映在我的心上

每一道光的流荡都折射在我的心上

和着每一次增强后的减弱,微暗后的复明

一朵火焰,平凡的圣迹

在它的每一个斜面和尖端上

在所有的金红的雾霭和阴翳里

殉教者般地发光,但不耀眼,也不刺目

因为火焰的意义在于传承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诗人彭燕郊


作 者 简 介

荒林,原名刘群伟,1986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曾任旋梯诗社副主编,博士、博士后,著名女性主义学者、诗人,曾获“施学概诗歌奖,第二届“世界华文杯诗歌大赛”优秀奖,“册亨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银奖。多次获中国女性文学奖,获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奖,并获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优秀成果。已出版诗集《与第三者交谈——荒林诗选》《北京,仁慈的城》,散文集《用空气书写》《天生女性主义》《澳门之美》、论文集《日常生活价值重构——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撩开你的面纱——女性主义与哲学的对话》等,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及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交流。2015年1月18日珠海电视台生活频道、珠海作协、香港新商报、澳门大学镜海诗社联合主办“首届珠澳诗歌——荒林博士诗歌专场朗诵会”由著名朗诵家殷亚敏教授主持和领衔朗诵荒林原创诗作26首。曾执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执教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念我的老师彭燕郊
笑颜原创散文丨相遇
〖诗词鉴赏〗现代诗(一九六) 彭一田/彭燕郊的诗
韦泱:那些年,我的诗坛前辈
远人:曾与彭燕郊先生相遇
湘大旋梯诗社:诗不止是青春的,然而青春一定是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