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中用”? | 匠艺

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器物如此,家具如此,建筑也如此。究其根本,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是去了结构的灵魂

总听到有人说,

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

器物如此,家具如此,建筑也如此。

当钢筋水泥被“混合”进了家具和建筑,

我们制造的速度越来越快,

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明清时期的建筑比当代建筑牢固;

爷爷、奶奶那代人的家具比欧美的大牌耐用。

建筑之所以坚固,家具之所以耐用,

究其根本,最大的灵魂在于榫卯结构。



之前有个很火的视频,

一款榫卯构造的81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

这个迷你的天坛没有用到一根钉子,

7032个零件为燕尾榫、60个零件为直榫,

12个零件为螺纹圆柱销,

护栏能够拆下替换、窗户可以打开,

即便是小小的瓦楞,也带有燕尾槽,

通过燕尾导向,直卡定位,

利用鲁班锁的结构直接将它锁定。



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机械

结构方式的无非榫卯工艺。

榫,剡木入窍也。

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

凸出的榫,凹进的卯,不需要任何钉子

就能紧紧的扣在一起,一辈子。



榫卯工艺绵延至今已日渐稀少,

并非它的需要多么高的技艺和天赋,

只是因为它太慢、太慢,

慢得不符合当代人追赶时间的“急迫”心态。

从前的日头、车马、手艺都很慢,

慢工出细活的工艺也造就了器物的高标准。

不同于机械化“流水”生产的家具和器物,

榫卯家具因手工制造,即便是一套的成品,

也会有各自的特色——就像多胞胎,

他们是一家人,也是独立的个体。


榫卯的结构不仅于此,还在于表象的“装扮”。

两个木件之间用榫卯连接,

不但看上去严谨稳固,还有奇妙的装饰作用。

可以说,

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

在人类传统家具制造史上堪称奇迹。



诚然,国外的家居设计推陈出新,

家具的设计和历史堆满了出版社,

然而,故纸堆里蒙上了轻尘的榫卯

却是中国人心中最有智慧的设计。


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也曾手绘85种榫卯结构,

从简单到复杂,从入门到精通,

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与灵魂。

由于业内知之甚多,这里就不再赘言。



和中国的榫卯工艺及其类似的,

还有日本的细木工工艺。

这种日式的“榫卯”同样不使用钉子和粘合剂

通过复杂、互锁的木制卯

连接多个构件,制成家具。



为了更直观、更清晰的展现细木工工艺,

一位从事汽车营销工作的年轻人

利用3D软件技术来模拟重现

通过细木工工艺结合起来的构件,

在自学木工技能和软件之后,

他开始了创建细木工工艺结构动画之旅。



三块带有不同凹凸程度的长方体,

通过组合、锁定

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多面体。



它类似与缩小版的房屋脚架,

仔细看,

在将具有不同凹凸的长方体组合在一起之后,

是利用一个小小的圆木体锁住。



而这组则像是一个墙面总共有两个构件片,

一片的一侧凸出,

而另一片则是以凹进为主,

两片结合在一起便可锁住,

完成一个组件。



而接下来的这些组件也很有趣,

它们是不同大小的长方体,

都有不同的凹凸形成,

组合在一起之后有的可以直接固定,

也有的是只需要几个小圆木体便可以完成锁住。



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

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

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个构件的组装。



回望历史,再着眼当下,

我们失去的何尝只是榫卯工艺呢?

当一切都被冠以“高速”的名义,

那些在缓慢的时光里,

精工细作的物件,终究还是会被遗弃。

然而,我们如今需要的

不正是用这些“缓慢”的工艺

来打磨自己的内心和精神,

让我们慢一些,再慢一些,只为走的更稳。


图片来源 | 一起设计、清华美院家具设计研究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家具的灵魂—榫卯
美到骨子里的“榫卯”
我摸到了7000年的工艺
【榫卯】来,和我念一遍sǔn~mǎo~老祖宗的玩意,竟被宜家盯上了
榫卯(sǔn mǎo) 一种惊艳上千年的中华美
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榫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