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藏专辑丨狂与逸的极致浪漫:明代“青藤白阳”水墨写意花鸟画

代中期画家陈淳(1484-1544)和徐渭(1521-1593),以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陈淳别号白阳山人,徐渭自号青藤道人,二人在画史上并称“青藤白阳”,为相当具代表性的个性派画家。两人特立的性格,使他们朝向大写意的绘画风格走去,融入草书运笔的快速动态,于笔墨中挥洒自我,展现个人内在特质,这正是文人画的主要精神之一。

陈淳,《瓶莲图》,明代,北京故宫藏

陈淳——阮籍流风背师道

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出生于文艺气息浓厚的苏州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皆与当地的许多著名文士密切交游,包括重量级的文人书画家沈周和文徵明,又由于这样的通家之谊,陈淳自然被安排进入文徵明门下学习,也因此被归于文派出身的画家。然而,往后陈淳选择了沈周写生自然的绘画路线,并进一步发展为大写意的笔法,与文派的雅致风格渐行渐远,终而自成一家,后生徐渭亦受其影响。

据研究,陈淳在绘画风格上的选择与他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明代书家王宠曾将陈淳比作魏晋文士阮籍,率性自然而不拘礼法,“怀才而放逸”,然而这是王宠对陈淳的理解与包容。陈淳33岁时,父亲仙逝,此后他的性情有了改变,开始“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对于家中的财务状况也放任不管,整日“焚香隐几,读书玩古,高人胜世,游与笔砚,从容文酒而已”。陈淳对于名利的态度相当淡薄,于40岁左右拒绝了北京的官职荐留,归乡隐居于五湖田舍,从此绝意仕进。

然而,对于他纵酒狎妓的放浪作风,文徵明相当不认同,强烈的冲突使陈淳决定自此“绝不作细楷字,亦不作小山水图”。为顺应自己纵逸的性格,陈淳在书画风格上做出了决断的选择,此后“笔下浩然,自诧以为神,旬日后,衡山见之大惊”,可见他在书画风格上有了重大改变,与文徵明已不同道。

我在丹青之外

陈淳对于石田翁的水墨写生作品相当企慕,曾临摹沈周的《观物之生册》,也见过沈周的水墨花鸟册,赞其“似不经意而精妙入神”。他还模仿沈周作《瓶莲图》,于画上草书《临江仙》一词,追和沈周于自画《瓶莲图》的题词,并谦称自己是“小子效颦”,可说对沈周推崇备至。《瓶莲图》为陈淳晚年所作,以浅淡生拙的线条描绘一瓷瓶,瓶中荷叶、荷花各有姿态,大荷叶叶背仅以蟹爪状的线条率性勾勒叶脉,仿若镂空,反转露出的叶面则以墨染成形,几片小叶则全用墨染,淡墨清勾花瓣,枝梗则极具书法性的线条,全画墨色清淡却层次丰富,相当清雅。图画上方的题书面积占了近三分之一画幅,陈淳的草书追习北宋书家米芾,姿态灵动,此种书画相映的作法亦是习自沈周。文徵明与沈周都画过墨荷,然而陈淳的笔调放逸自然,散发自由率性的气质,正是“草草水墨”使他的荷画更加生气充沛。正如文徵明曾赞他所画花卉“种种皆有生意……意态自足,诚可爱也”,这位门生青出于蓝,由此可见。

陈淳,《牡丹花卉图》,明代,北京故宫藏

薄施脂粉,牡丹不俗

陈淳还有一类浅色淡墨的花卉作品,以极轻浅的设色或水墨表现妍丽花朵,气质清雅脱俗。北京故宫所藏《牡丹花卉图》,画幅下方一株大花折枝牡丹,以清淡如水的墨线圈出层层花瓣,原本富丽的牡丹变得如云朵般蓬松轻盈,清秀素雅,枝叶以没骨法画出,墨色较深,展现水墨流动之美,更衬出牡丹花朵的清淡迷人。陈淳自题“春是花时节,红紫各自赋,勿言薄脂粉,适足表贞素”,将华美的牡丹褪回素颜,表现其贞纯朴素的一面,却更加动人。明末鉴赏家李日华题曰“破一滴墨水,作种种妖妍,改旦暮之观,备四时之气”;王世贞则称他“不好模楷而绰有逸气,故平生无一俗笔;在二法中俱可称散僧入圣。”

墨中飞将军

陈淳善狂草书体,与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被后世封为“吴中四大书家”。他将草书笔法融入绘画之中,明末钱允治称他“横肆纵恣,天真烂然,溢于毫素”,王世贞则将他的绘画与祝允明的书法并称,封他为“墨中飞将军”,具有“狂怪怒张,纵横变幻”的强烈特质。

陈淳,《写生卷》之牡丹,明代,台北故宫藏

台北故宫所藏陈淳《写生卷》依序画有八株水墨折枝花卉,卷首的牡丹全用没骨法画成,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点染出层层花瓣,呈现浅灰至黑色之间丰富的色调层次,单纯的水墨若有五彩缤纷的效果,即所谓“墨分五彩”。牡丹叶片则先用水墨染出叶形,再以浓墨随意勾勒出简单的叶脉。枝叶部分虽是巨大花朵的陪衬,然而如书写般一口气拉出的细长枝梗,墨色浅淡却优雅吸睛,率性的叶脉线条仿佛随叶片舞动着,为整株牡丹增添不少生气。同卷中的荷花与荷叶如受强风吹拂,剧烈向右倾斜,勾勒荷瓣轮廓的浅色墨线粗细变化自然流畅,可见笔尖在提顿之间的运笔功力。淡墨勾勒的留白荷瓣,以及向背由深灰和浅灰墨染组合成的荷叶,如跳动的音符般点出鲜明的墨色层次。伴生的细长芦草随风翻飞,画家以书法线条中锋和侧锋的变化灵活展现草叶翻飞的姿态,并使用连断与飞白笔法来表现细长叶片受光与背光面的强烈对比,可说是相当精彩的配角。

陈淳,《写生卷》之荷,明代,台北故宫藏

徐渭,《杂花图卷》之荷,明代,南京博物院藏

螃蟹与石榴

螃蟹和石榴是常见的水墨写生对象,然而它们其实各自蕴含特殊意义。不若徐渭经常在画上题书发发牢骚,陈淳并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我们得仔细从画中寻找线索。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陈淳《花卉册》中,便包含螃蟹和石榴两项主题,徐渭则有《黄甲图》和《榴实图》两件代表作。

陈淳,《花卉册》之螃蟹,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黄甲图》,局部,明代,北京故宫藏

螃蟹因有硬甲而有进士甲科的暗喻,代表金榜题名所带来的富贵荣禄和社会地位。陈淳《花卉册》中的螃蟹正从水面浮出,甲壳下半部隐于水中,正伸出一螯探向低垂的稻谷,一副随遇而安、怡然自得的样子,相当低调。徐渭《黄甲图》中的螃蟹上方有着巨大的荷叶遮蔽,相对渺小的螃蟹则正往画幅下方爬行,颇有避世之意。他于画上自题“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嘲讽那些腹中空空、气质豪粗却能登甲为官之人。徐渭满腹才学,却八次乡试都未录取,也难怪要发出不平之鸣,讽谕当时黑暗而腐败的政治乱象。

徐渭,《榴实图》,明代,台北故宫藏

陈淳,《花卉册》之石榴,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徐渭于《榴实图》上自题“山深熟石榴,向日葵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熟成的石榴因在深山而乏人问津,徐渭藉此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困顿心境。画中长长的枝条上仅有一颗大石榴,已经成熟至果实爆开,在上方裂了一个大口,里头珍珠般的结实果肉以大小不一的墨点表现,就快要从裂口满溢出来。石榴对徐渭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他曾自题《芭蕉石榴图》,写道:“蕉叶屠埋短后衣,墨榴铁锈虎斑皮。老夫貌此堪谁比,朱亥椎临袖口时。”并自注“芭蕉比衣袖,石榴比椎”,将芭蕉比作刺杀秦始皇的朱亥,石榴比作攻击秦始皇的武器铁锥,藉以表达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愤怒。反观陈淳《花卉册》,枝条上有两颗石榴,一颗稍小,下方微微有一裂隙,另一颗石榴稍大,虽已爆开一个小口,却仅朝观者露出小部分果肉,果肉以淡墨圈出,大部分仍包覆在饱满的果实内而不可见。相较于徐渭强烈的自我抒发,陈淳此幅石榴内敛而平静,或许暗示了白阳其实颇为享受这样的状态,正如他当初虽然可得官职却毅然归乡隐居的选择。

徐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为浙江绍兴才子,他除了精通诗文书画之外,也是一位戏曲创作家,还精于军事战略,可说是博学型的人才。然而他的一生相当坎坷,中年以后精神异常。其水墨写意画大胆泼辣,令人惊艳,有书画界的梵高之称。徐渭20岁考中秀才,颇有文名,尔后入赘潘家,与越中十子等艺文人士交游唱和。25岁以后,身为家中支柱的长兄及妻子潘氏陆续过世,家产也因纠纷而殆尽。28岁时离开潘家,设立学馆“一枝堂”,以教书为业,过着“天地为林鸟一枝”的清贫生活,同时也结识不少名家文人。37岁后受军务总督胡宗宪赏识而入幕数年,胡宗宪虽击退倭寇有功,却与奸相严嵩同党勾结,两度入狱,最后死于狱中。徐渭相当忧心会受此事件连累,又逢此前八次应乡试皆名落孙山,功名无望,受到相当大的打击而几近疯狂。他数度自残,用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部,并“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都未死。47岁时,他又因故杀了妻子张氏,被捕入狱。经过友人数次营救,徐渭出狱时已53岁。尔后他四处游历,进入书画创作的巅峰。然而他的老年生活贫苦无依,死于73岁。

徐渭,《墨葡萄图》,明代,北京故宫藏

徐渭《墨葡萄图》正表达了他失意困顿的心境,画上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结实累累、如珠玉般晶润的葡萄却无人赏识,正如他孤独又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徐渭擅长大笔泼写,“不求形似求生韵”,其所绘物象的外形几乎快要消融于恣意挥洒的水墨之中,生气迸发,震动人心。《墨葡萄图》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以淡墨泼染的葡萄叶一片淋漓,再以较浓的墨色局部点染,自由随兴的快速笔触,使其写生更加鲜活。葡萄枝干横断画幅上方,于左右两侧垂下长长的藤枝,构图如实时取景般自然,搭配徐渭癫狂的行草字体,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强烈的情绪流动。也正是如此狂放无畏、几近脱离造型的大胆笔触,立下了水墨写意画的历史里程碑。

暗黑界的奇异花朵

徐渭的书法奔放狂肆,尤其擅长狂草书体,自比为唐代草圣张旭。他亦用草书的笔触来作画,明末张岱曾评其绘画与书法有相同的特质,“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是故“青藤之书,诗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徐渭以其心中不平之气、狂癫的精神状态,在书画创作上迸发出灿烂的奇异花朵。

徐渭,《杂花图卷》之葡萄,明代,南京博物院藏

徐渭,《杂花图卷》之芭蕉,明代,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的《杂花图》长卷则是徐渭癫狂笔墨的经典作品之一,画有牡丹、石榴、荷叶、梧桐、葡萄、芭蕉、豆荚等花草树木蔬果十余种。其中,荷叶与葡萄只见水墨狂舞,形影迷离,荷叶如云,葡萄与叶如雨中残影,以快速的笔触一气呵成,仿佛吐尽胸中块垒。正如徐渭曾赞早年的画家友人陈鹤之画“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陈鹤的泼墨画风亦对徐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徐渭曾评陈淳“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徐渭水墨花卉的动态感则更加强烈,如狂草乱舞。然而,徐渭狂乱的笔墨中自有其细致的布置,在乱笔写出的荷叶枝梗基部下方,开出了一朵莲花,以细笔淡墨草草勾出花瓣轮廓,线条几不相连,甚至使人误以为是几枝乱草,荷叶后方亦藏有一株白荷,仅露出两条淡淡的弧线,欲语还休。葡萄老干则以干笔焦墨刷出飞白,葡萄叶全以水墨泼染而成,叶形几乎难以辨认,几丝杂乱的葡萄藤蔓隐于叶中,葡萄果实仅以不规则的浅淡墨点表现,徐渭去除了叶与果实在质感与造型上的分别,使其于视觉上融为一体,水与墨在纸上尽情流动,独立展演。

徐渭,《梅花蕉叶图》,明代,北京故宫藏

醉芭蕉

徐渭的写意芭蕉亦是一绝,芭蕉生长于南国,叶形巨大而颜色青翠,为明代文人经常入画的对象。徐渭特别注意唐代王维所创的《雪中芭蕉》图,将不可能生存于雪国的芭蕉置于雪景之中,这种违背自然生态的画法,是画家的创意想象,象征一种清雅不俗的形象,也被认为是富于禅理的创造。徐渭也曾经学王维画雪中芭蕉,北京故宫所藏的《梅花蕉叶图》上即自题“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将南方与北方生长的代表性植物置于一景,创造一种奇异的冲突感。此图芭蕉以提顿明显的淡墨湿笔勾勒大片蕉叶,狭长的画幅中只于左侧布置了两三片蕉叶,上方伸出没骨梅枝,底部勾写两块岩石,全幅背景以淡墨渲染,蕉叶、梅花和岩石留白,一片雪景意象。

徐渭常将不同时节的植物置于一图,曾于画中自题“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彀差池”,用此类怪异的植物组合以讽喻世事乱象。其中,芭蕉和梅花的搭配还有另一层意涵,他曾于诗中写道“芭蕉雪中尽,那得配梅花?吾取青和白,霜毫染素麻”,点出其以芭蕉的青色和梅花的白色喻示自己的清白。徐渭经常乘着酒意挥写芭蕉,画完《牡丹蕉石图》后,已连喝了五杯酒,“醉矣”。有时则是处于宿醉或烂醉的状态,画《芭蕉玉簪》时是“烂醉中秋睡起迟,苍蝇留墨研头池”,《芭蕉鸡冠》上则自题“老夫烂醉抹此幅”。

徐渭,《杂花图卷》之芭蕉,明代,南京博物院藏

徐渭笔下的芭蕉有着多种面貌,《牡丹蕉石图》全以没骨画法泼染,墨汁淋漓,芭蕉、牡丹和奇石仿佛消融于水中,如雨泼开,墨色浓淡交融,可见其快速的层次渲染。南京博物院《杂花图》卷中的芭蕉构图特殊,横幅中一丛芭蕉从中截断,仅剩部分茎部与垂落的蕉叶先端。茎部以淡墨飞白写出轮廓,中空留白,扇状蕉叶以湿笔刷出叶片,再于局部刷染浓墨,水墨氤氲的蕉叶与白皙的茎部,产生黑白干湿之间的强烈对比。

画如其人,白阳散逸,青藤奇纵。陈淳与徐渭在人生际遇与潜在性格交相作用之下,一个天真淡泊,一个愤世嫉俗;一位曾受教于文徵明门下,尔后却脱出文派风格;一个才气纵横却命运乖舛。陈淳具有放逸自然的隐士气质,徐渭则是精神异常的落魄才子,他们的笔尖都迸发出充沛的生命力,在水、墨与纸的交融中,演奏着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本文经编辑部删节

图丨李如珊、本刊资料室

李如珊,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硕士,自述艺术史漫游者,欲拒还迎,欲罢不能,藏身于灯火阑珊处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典藏 · 古美术》中国版2月号

惠崇的疗愈系小鸭:宋代汀渚水鸟画的发展与美学特质(廖尧震)

八大山人的吉光片羽,孔雀、鹌鹑与其他(郑婷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画家徐渭的《杂花图》
名师课堂| 张东华:谁言徐渭不宜学
文物小讲堂 | 徐渭《杂花图卷》
徐渭书画 ,精品中的精品
徐渭笔下的花鸟画
徐渭-明代三大才子,书画家徐渭简介,徐渭作品艺术特点和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