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经千年而不衰,深藏霍山却闻名世界的广胜寺!

京剧《玉堂春》和“要知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谚,使洪洞县名闻全国。不过,笔者以为,当我们去洪洞县寻根问祖之余,还是要去看看规模宏大、灿烂辉煌的广胜寺。

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在山巅,下寺在山脚,水神庙与下寺仅一墙之隔。

霍山脚下的古老霍泉,喷珠溅玉,宝刹名泉,交相辉映,真是一派好山胜水。据说霍泉曾经以每秒6立方米的泉水灌溉着洪洞和赵城二县的万顷良田。自古以来,洪赵二县的农民为了争夺水源而械斗不已。唐代贞元年间,平阳知府召洪、赵两县县令拟定了匪夷所思的平乱之策。知府找人在霍泉的水神庙前,架起大油锅一口,放入十枚铜钱,将锅中之油烧沸,命两县各选一个代表用手捞钱,捞得几枚钱,便得几分水。在两大营垒民众山呼般的助威之下,赵城选拔的硬汉,将手插进滚腾的油锅,一下抓出铜钱七枚。壮汉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烂。这个汉子,被视为泽被一方的英雄。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阳知府刘登庸的主持下,将霍泉水“三七”分开,赵城七分,洪洞三分,并建了好汉庙、分水亭和碑亭,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历史遗迹。

由霍泉源头沿着古柏参天的曲经登临霍山之巅就到上寺。山门下二金刚左右对峙,威武雄壮。门内矗立着高大的琉璃塔。这种把塔设在大殿前中轴线上的格局,是我国早期寺院建筑的一个特点。

这座宝塔人称飞虹塔,明代的能工巧匠花了13年时间才把它建成。塔高47米,分为13层。

飞虹塔的外表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琉璃构件,穷极工巧,溢彩流金。

塔后是弥陀殿。这座单檐歇山顶的殿堂,重修于明嘉靖11年,但大殿还基本保持着元代建筑的结构。

殿内的塑像,照例是西方三圣。中间的阿弥陀佛用铜铸成;两边的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姿态秀美,比例适当,是元塑中的佳品。

说到弥陀殿,还应该说一下《赵城金藏》。《赵城金藏》是一部珍贵的藏经,刻印于金皇统九年(1149)到大定十三年(1173)。因刻于金代,后被供养在广胜寺,而广胜寺位于赵城县,每卷卷首又有广胜寺加刻的《释迦说法图》,所以称为《赵城金藏》。

1933年,一个名叫范成的高僧在广胜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藏经。1934年,一个名叫蒋唯心的专家经过40多天的研究考证,才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的孤本秘笈。

1942年,侵华日军企图夺取这部藏经,八路军太岳军区闻讯提前将其秘密抢运到根据地。目前,这部国宝级的藏经收藏在国家图书馆。

广胜寺下寺位于霍泉源流的北侧,下寺向西过一个便门,就是水神庙。人们常误以为二者是同一庙宇,实际下寺是佛教寺院,水神庙是风俗神庙。

水神庙分为前后两进院落,建于1319年的明应王殿是水神设中最重要性的一座殿堂。

殿内塑造了明应王坐像及待者立像。明应王也称为大郎,就是当地百姓极为崇信的水神。

农历三月初八,传说是明应王诞辰;附近乡民每年祭祀,形成庙会。人们唱戏娱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殿内13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元代壁画,正是这些景象的真实写照。

东西两边的壁画,主要是祈雨图和降雨图。水神明应王端坐中央,两侧旌旗招展,文武官吏,金童玉女,待立身旁或恭立下边。

元代绘画大师赵国祥、王彦达等,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耕云播雨的风伯雨师,鸣雷闪电的雷公电母,腾空翱翔的苍龙描绘得栩栩如生,须眉皆肖,把芸芸众生渴盼甘霖的心情渲染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幅题为《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壁画。台上正在演戏,一个男人撩起帐幔,窥视台口。台上那位身着红蟒,手持牙笏的演员也许就是演主角的忠都秀吧!

广胜寺的确是水乡洪洞的骄傲,是山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胜寺三月十八庙会
洪洞广胜寺~水神庙
《广胜禅寺》“藏头诗”
稷山 冯民选//​山西洪洞县旅居记(3)广胜寺
广胜寺、霍泉 【山西洪洞】
山西洪洞广胜寺:一座寺庙的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