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初这位大臣用此计成功骗倒朱元璋 躲过杀头之祸

明太祖朱元璋文韬武略、心计过人,很少有人敢蒙骗他。但在他定都南京之后,其手下一位大臣为逃避祸端,在他面前装疯卖傻,朱元璋经过两次试验检测,竟然信以为真并放过了他。

这位大臣名叫袁凯。根据史料介绍,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人,元朝末年当过底层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在民间享有“袁白燕”美称。明洪武三年(1370),袁凯被荐授为御史,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袁凯画像)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因为他剃过光头当过和尚,还做过“流寇乱贼”,所以特别忌讳僧、光等字。生和僧同音,则和贼同音,也犯他的大忌。据说有位官员因在贺表中写了“天生圣人,为民作则”而掉了脑袋。

<明史·文苑>里的袁凯传略记载,袁凯自己也因为一句话而差点丢了老命。原文说“帝虑囚毕,命凯送皇太子覆讯,多所矜减。凯还报,帝问“朕与太子孰是?”凯顿首言:“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帝以凯老猾,持两端,恶之。凯惧,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

明太祖朱元璋当朝时,经常让太子“练习国事”,“每有大狱,辄付论之”。太子却嫌父皇杀罚太狠,每次都提议减刑。父子间关于决断的态度要让监察御史来评判孰是孰非,这显然是很难表态的。袁凯采取两边都不得罪的回答,算是很得体了。可朱元璋却认为他“老猾持两端”,是用“两可论”来应付他,捉弄他。于是有了“太祖怒,下之狱”。三天后又放了他,仍让他当御史,但每天临朝,朱元璋都指着他说:“是持两端者!”在这种情况下,袁凯已经随时有杀头之危,不得不装疯避祸。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用今天的白话叙述这件事,应是这样: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圈录应处决的囚犯,让御史袁凯送给皇太子审核。太子将名单删减了不少,惹得朱元璋心中不悦,就问袁凯:“朕与太子哪个正确?”袁凯一听此话,汗都吓出来了,因为皇帝和太子双方都得罪不起,说不好就要掉脑袋。

急切之间,他巧妙对答:“陛下对囚犯处以极刑,从法律上说是没问题的;而太子宽宥罪犯,说明太子心地很仁慈。”朱元璋晚年对人猜忌多疑,苛暴寡恩。此时听袁凯这么说,认为他在耍滑头,就恼怒的把他关进监狱。三天后,朱元璋又把他放了,还让他担任原职。但是每逢早朝,朱元璋一见袁凯总要说“这是个说话两边都不得罪的人,滑头···”。

袁凯深知太祖朱元璋凶残狠毒的秉性,自己给他留下这么差的印象,一定大事不妙,恐怕会有一天大祸临头。

于是,在一次参加早朝过金水桥时,袁凯仆倒在地,装作疯癫病发拒不前行。同僚大臣们见状慌作一团。朱元璋知道后冷冷地说:“他既然疯癫了,就一定失去正常人知觉。让我试试,看他是否假装。”随即命侍从用木匠用的钻头刺他皮肉。袁凯忍住剧痛,像死人般一动也不动。朱元璋这才半信半疑,命人把他拖出朝廷,赶回家中。

袁凯回家后,知道朱元璋不会这样轻易放过自己,索性就继续装起疯来。他用铁索锁住自己的脖颈,弄得蓬头垢面。他还叫家人用炒好的面粉和蜂蜜搅拌后,从竹筒里挤出来,形状酷似猪狗粪便,暗地里撒在篱笆墙下和水沟边,故意让朱元璋派来的人看见他爬着去吃狗屎猪粪。

因为袁凯很有智慧和才华,朱元璋时常常念叨他:“东海跑掉了一条大鳗鲡,到哪里找回来呢?”于是再次派人到他家去,宣布起用他为本郡的儒学教授。哪知众目睽睽的饮酒礼上,被尊为上宾的袁凯竟然瞪着眼睛,注目细看使者,唱起了于此毫不相干的小曲《月儿高》。使者回报皇上,朱元璋这才确认袁凯真的疯了,便对他搁置不问了。

袁凯用装疯终于保住了性命,得以善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问:朕与太子谁对?大臣8字巧妙回答,却改变了全家命运
朱元璋和太子意见不同,御史说了一句公允的话,结果结局凄惨
【话题】装疯
朱元璋与太子意见不一问计大臣,大臣两边讨好,仍惹来杀身之祸!
皇上问大臣,我和太子谁正确 大臣说:都好,然后疯了一辈子
袁凯:装疯的无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