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代县不知道的美(三)—代县杨忠祠堂


杨家祠堂,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胡峪乡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

杨业,北宋名将,初为北汉军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后投宋,宋太宗因他熟悉边事,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长驻代州(今代县)抵抗辽兵。杨业与其子能征善战,威震中原,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

代县杨忠祠堂

在后院正中有一块鹿蹄石,关于这块石头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杨业的十四代孙杨友与他的弟弟杨山在一次狩猎时,射中一只梅花鹿的前蹄,这只鹿带伤而逃,杨氏兄弟二人在后面紧紧追赶,那只鹿逃到鹿蹄涧村后突然消失不见了,杨氏兄弟在鹿消失的地方挖掘出一块印有带箭梅花鹿形状的怪石。他二人认为这定是有神仙点拨,所以就选择在此地居住了。

杨忠祠堂后院

元代时,杨家十七代孙奉旨建祠,明清时又曾予重修,已大部分成为明代遗物。

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有堂屋、东西厢舍、正殿等。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东西厢房三间,正殿五楹,殿顶为悬山式。正殿内,塑有杨业与其妻佘太君的坐像。杨业八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祠内,有“佘祖图”碑一通,碑文铭记着杨业后裔世系。

杨家将彩塑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忠祠堂颂德楼

祠堂坐北向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在祠堂。祠门以南,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这里是杨氏族人祭祠祖先的祭台。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两厢有描述杨家将战绩的连环壁画,陈列着杨家将史迹展览和相关文物。后院是祠堂的主体部分,有正殿五间,正中是杨继业夫妇的塑像,两侧是杨门八子像。此外还有许多石碑,都是历朝历代褒扬杨门忠烈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代县杨忠祠堂

在鹿蹄涧村,除了能看到杨令公祠,还能看到一轴十分珍贵的杨族史卷。这轴族史卷全长2.7丈,宽1.3尺,以素绢为幅。据说这是杨家“五通”(五个史卷轴)之一,其余的都已失传。卷轴中裱有黄绫御旨一幅,杨族历代武将名臣的传记四幅、画像五幅、赞词五幅,共计十五幅。

另外,在鹿蹄涧杨令公祠里还保存着两部杨氏族谱。据族谱记载,杨氏族谱始修于元代的杨怀玉,继修于明万历,三修于清道光,四修于清光绪。今元、明两版皆散佚,只有道光版本和光绪版本尚存。道光本共十卷,一卷为旧话记略,二至六卷记世系,七卷记封秩,八卷记诰封,九卷记坟墓,十卷记人物。光绪本与此略同。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都是杨家后代精心保存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用刺刀逼着保存者将族史卷轴交出,终未得逞。“文化大革命”中,族史卷轴几乎被当作小学生字帖卖掉。想到自宋代以来,雁代之间,干戈常起,朝代屡易,而杨家祠堂和这些珍贵的族史卷轴能保存至今,实在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奇迹。

作者:代州惠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忻州市,代县,杨忠武祠
杨家将故里——鹿蹄涧村采风记
遥临滹沱岸---杨忠武祠
千年犹忆杨令公:山西代县杨忠武祠
山西这个村子,有一半都是杨家将后人,还存有中国最完整杨家祠堂
太牛了,这是历史级的杨氏祠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