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果氏家族:先祖抗沙俄有功,居齐齐哈尔319年,百年老宅亟待保护

卫善堂局部

图文:覃必成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东二道街97号附近,在几年前新建的居民小区中间,有一处青砖青瓦的四合院,虽然年久失修、外观破旧,但那古朴建筑上的翘角飞檐和砖雕饰物,依然古韵悠远、精美非常,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官宦人家深宅大院的壮观辉煌。这就是齐齐哈尔果氏家族故居,“卫善堂”所在地。

据《卫善堂果氏宗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果氏家族五世祖果有功、果晋功等兄弟五人率族人跟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北征罗刹,果氏族人临阵英勇,屡立战功,获得康熙皇帝御赐封赏。雅克萨战役胜利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果氏族人随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在卜奎城筑屋定居,繁衍生息,迄今已有319年。

精美砖雕

卫善堂,又称“令德堂”。经果氏家族几代人艰辛营建,至清光绪中期完成,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这套扩建后的果氏老宅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保存较为完整,门窗院落格局都没有改变,房屋均为砖瓦结构,是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院落分南北四合院,北院南开门,南院北开门。临街朝东,由北至南有六间门市房,是商铺用房,北京老城及沈阳老街常见这种式样的店铺。装饰形式主要是运用青砖的多角度变化和精美的砖雕,来美化门楼。三座门楼分别悬挂着“大夫第”、“天宝号”、“天宝当”3块大匾,依次由北向南而排。“大夫第”这块大匾是光绪帝御书,蓝底金字,显得格外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大夫第名号来自于九世农英阿、十一世果松禄,爷孙俩官职均为奉政大夫,故宅邸名“大夫第”。

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卫善堂仅剩两正两厢四间房,而且房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如不抓紧修缮保护,将会很快灭失,成为齐齐哈尔不可弥补的损失。

北正房局部

在卫善堂宅院及屋内,有“世有令德”、“德流去思”、“善与人同”、“宁静致远”,“慢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先圣格老为玉宝,祖宗遗训抵万金”;“继先祖一脉直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等匾牌。后堂有两条盘柱巨龙雕刻得活龙活现,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正门与后堂厅上的壁画《八仙聚欢》、《张松献图》、《牧童晚归》等形神兼备,立意高远,寓意深长,彰显了耕读世家的书香传承。

东厢房局部

卫善堂藏有国画数十幅,镜屏雕多幅,泥塑浮雕数个,无一类同,各具千秋。清代光绪帝师、晚清第一书画家翁同穌给果松禄题词:“嵩臣仁史雅正,当官思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必所巡”。20世纪40年代卫善堂中堂悬挂翁同穌题联:“家居麟凤世泽地,福寿绵长禄位昌”。历经几百年风雨,卫善堂诸多书画诗稿牌匾散失殆尽。令人欣慰的是,《卫善堂果氏宗谱》至今幸存于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果氏宗谱中记载着祖辈的功绩,也反映了老卜奎几百年的丰厚历史。

西厢房局部

过去,富丽堂皇的卫善堂虽是官宦富豪之家,但果氏家族一向保持“世有令德”的良好家风,倡导爱国爱家,励志后代积极向上,“世守耕读,兼习武备”,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果氏后人致力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故有“善与人同”的美名。

南正房局部

卫善堂旧居虽然是果氏家族的私宅,但也是齐齐哈尔重要的文化遗存。它不仅仅是一处建筑物,更是反映齐齐哈尔历史的实物“地方志”。它背后的故事,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爱国爱乡的炽热情怀。保护好这一历史建筑,是政府部门和中华文化继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卜奎文史】 齐齐哈尔果考亭故居散记
宗谱中的祠堂
临川游源万家村
【宗谱祭文】《上斯舒氏宗谱》告竣祭先祖文
又逢清明日,寻根待何时——恭祝《中华古滕商氏族谱》告竣庆典圆满成功
青砖老宅映荷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