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广东翰林,赖际熙太史书法精赏

广州郊外龙洞的一座小山坡,道光癸卯年(1853),一个增城客家人选择这里作为他的长眠之所,因为曾有相士断言,葬此地六十年后,你家当出贵人。为了佐证此事,他在墓碑上刻写了铭文。

十二年后,这个客家人的孙子赖际熙出生,一个甲子过去,光绪癸卯年,赖际熙在北京中了二甲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成为增城县在清代唯一的翰林,人称赖太史。几年后,清室倾覆,太史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一同来到香港避地的遗老之中,他并不算最老资格,但却颇有号召力,其一是因为他的客家人身份。客家人在近代有功名者并不多,是以香港客家人组织的“崇正总会”在1921年创办的时候,便公推赖氏担任首任会长。翻开二十年代的香港报纸,经常见到这位矮胖儒者的身影,赖太史的哲嗣赖恬昌教授告诉我,由于当年香港还没有“信贷评级”之类的机构,一般生意人或者银号要放贷款给客户,都请知名士绅作推介。当年只要赖太史口头说一句:“渠都信得过吧!”商家立马开票放款。

1925年,精通中文的金文泰爵士接任港督,他在此前已经在港生活十多年,也久闻赖太史的名气,上任之初,他竟然拜太史做他的汉文老师,每周一天在山顶的别墅听赖太史讲经学。当时香港的中文教育只有私塾形式的学校,赖太史趁机提出要在香港大学开办中文科,一班热心的中国富商如冯平山等也热心捐款,于是1927年港大中文学院正式成立,赖际熙为首任系主任。

赖太史住在港岛,每日由轿夫抬着到山顶港大上课,下午必往石塘咀的酒家流连。他好饮白兰地,求他办事写字的商人排着队宴请,每夜必醉,醉后由轿夫抬回家,有时醉倒在轿子踏板上,路人侧目而不以为怪。回家后仆人端上备好的鸡汤和小碗米饭,吃后又元龙高卧。他的好酒,其实也有浇愁的成分在。他善写书札,交代一点小事也认真写一张,字很有《砖塔铭》的味道,在他写给遗民富商陈子丹的信中提到,“刘伶醉死便埋却”,这和朱祖谋的“但求速死”似同一意趣。

1937年,赖太史病终香港,临终前他还拉着探花朱汝珍的手,叮嘱要保存好他所创办的学海书楼藏书和继续讲学,并遗命要葬在祖父墓地旁。港府为了隆重其事,特批港九列车用三个车皮装成灵车运送棺柩回广州龙洞安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溫肅生平简介
太史第
我的摄影之路▷2005年安庆学习调研
香港有个“平和村”,四百年前平和人前来开基
原创 | 邦加点滴:过年的腊肠与火筒粄
林建岳家族 结局如果不好说明还没到最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