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涉县第一大寺——清泉寺

千年古县——涉县!涉县从古至今延续着五大文化脉系,其中最鲜活厚重的是佛教寺庙文化,汉代之初,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刚刚萌发时,这种古老的文明就传播到了这里,由一位汉代高僧在此主持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成为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块奠基石,那就是涉县第一大寺清泉寺。

古寺选址在风光秀美的卧云山顶,此山山峰翠碧,高耸入云,四面似刀削斧劈,峭壁陡立,山顶终年有白云缭绕,卧云山由此而得名。据说当年那位高僧就是被这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融合了建筑工匠的智慧和佛教文化的精髓,修建了这座清泉古寺。登上卧云之巅,就会不禁想起清泉寺的一副古对联:昂头天外试看这万仞高峰环抱曲榭回廊顿觉六尘扫尽,举步云端请游那一股清流掩映苍松古柏居然五蕴皆空。

清泉寺南依青头山腰,北临悬崖峭壁,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建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毗卢阁、大雄殿、雷音殿等建筑。寺内龟石龙碑,对联匾额,骚人题诗,游人散记遍布寺院。历朝历代陆续增建,据明嘉靖碑文记载:该寺“前后梵室计三十余楹,古寨墙垣越五十余里,僧房百五十间,居僧几百余众”盛及一时,现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房屋86间。

这里的布局和建筑看似与其他寺院没什么区别,可仔细观察这里却蕴含着大大的不同。那就是著名的“清泉三绝”。

走到山门我们先来找一找这第一绝:它位于山门两侧,千百年来,它始终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姿态,守护着寺院的安宁,就是清泉寺的镇寺之宝——一对石狮。这对石狮高约两米,周身线条流畅、轮廓分明,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基座四周雕刻有活泼精巧的十二生肖像,它们与高大雄伟的石狮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狮子的形象由汉代进入中国,被古人视为驱魔赶邪的镇宅之物,那么这对石狮与我们通常看到的有何不同?我们大多看到的是一雌一雄,而这里却是一对雄狮,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古人原本是将一对雄狮立在门前,因为较雌狮来说人们更加偏爱于雄狮的威猛,后来为了迎合我国的阴阳观念,便将门前的一对雄狮改为了一雌一雄,这样一来,也为森严的门庭增加了一些温馨和和谐,因清泉寺这对狮子为镇寺之宝,因此保留了原来的雄狮形象,现在它已是“华夏独有”。

走进山门大家仔细聆听是不是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呢?卧云山的灵气一半就来自于山上的泉水,山上有一明一暗两股泉水流入寺院,清泉寺也因此而得名。泉水不但给寺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造就了寺院的第二绝,那就是这座“八角莲池”。池上立有望柱、石栏,石栏上雕有“太平桥”“三才子过江”“收卢俊义”等典故故事,整个池塘被石雕修饰的美伦美焕。池壁正南伸出一只石雕龙头,龙嘴中吐出一股清泉,这就是明泉的泉眼,那暗泉又藏在何处呢?我们低头看这池塘,大家注意一下池塘中的水位,无论龙头向池中吐出多少泉水,池中水位始终不变,同样它也不会受到干旱和蒸发的影响。这样说来大家明白了吧,对,这其实是一池活水,池底就是暗泉的出口,同时也是暗泉的最高水位,水多排水,水少补水,据寺中文献记载池中水位历经两千多年始终未曾改变。

八角莲池的池水是用来观赏的,那么寺院僧人的生活用水又是从何而来呢?那就要说到清泉寺的第三绝了——“月牙井”。月牙井水深五米,水面与井口相距两米,月牙井在建造时选址和井口面积都经过了精心的测量,所以每逢阴历的七月十五寺院举行盛大的盂兰盆节会时,这口月牙井都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夜里子时一轮满月会不偏不移的出现在井中,刚好占满整个井口。为盛大的法会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可惜我们今天是看不到了。

大家会惊奇发现月牙井和八角莲池的水是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没错,他们的水源其实用的是同一条暗泉。看似简单的物理原理,却被工匠们运用的如此巧妙,两只泉水被修饰的自然而又神秘,工匠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赋予了这座古寺永恒的生命力,至今它的“独特之处”仍让世人叹为观止。

雄狮昂首数千载,

明月倒映月牙台,

莲池泉水倒不尽,

清泉古刹誉蓬莱。

随着清泉三绝谜底的揭晓,相信清泉寺和卧云山的美景已深深地留在了各位的记忆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佚名(涉县):游清泉寺记
涉县名寺之八清泉寺
涉县招岗山上为什么没有寺院?
北京.西山大觉寺
南浔文园景观(雄狮屹立石、明代石狮)一一手机拍摄
【滋水 · 散文】樊新萍:雄奇大漠 温情月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