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巢湖柘皋镇的孔探桥与晒书墩

作者:毕永彪 ,最忆是巢州

——附会与雅趣的见证

中国人好“附会”,于是在很多的地方,都有着因附会而来的传奇故事。进而也让这些地方的地域文化,得以丰富多彩起来。

比如说我们的巢湖,虽然历史也很悠久但喜欢附会的“雅恙”,则一如其他。诸如巢城的“洗耳池”与庐江的“冶父山”,好像都源于附会而给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带来了不一样的韵致。

中国历史上,孔子是个不可多得的名人。于是不仅他老人家的文章与思想为后人所崇拜,就是其生平事迹,也让很多的人津津乐道。由于巢湖人的“附会文化”很浓厚,所以孔子当年的“周游列国”,便被安排了一趟柘皋之旅,而且还留下了一处名曰“晒书墩”的古迹。

在巢湖以北约五十里的古镇柘皋,由于历史悠久而催生出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比如古镇的徽派建筑特色,比如享誉一方的饮食文化,比如有趣的历史传奇故事等等。其所涉猎的历史传奇里,除了有关曹操大军南下时的遗迹与典故,还有明太祖朱皇帝的传奇故事,以及“附会专家”们分配给孔夫子的“孔探桥”和“晒书墩”。

有关这个“孔探桥”与“晒书墩”,其实根本就没可考的遗迹而仅限于当地人的口口相传。

记得我曾于2008年,涂鸦过一篇题曰《柘皋趣闻》的随笔。文章中有关孔探桥与晒书墩,我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全国地名普查时采录的传说,对其做过这样描述的:柘皋镇很古老,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传说故事,比如说晒书墩。

晒书墩,位于柘皋东约一公里处。传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柘皋时,因不知离巢湖还有多远便请教路人。然而这人却告诉孔子师徒:走慢一点兴许大半天可到,如果心急则可能一天也走不到。

不明究竟的孔子师徒,只好继续上路。走不多远处,就有一条小河,河上架着简易的木桥。这种桥,走人还能勉强,可是孔子乘坐的是一架牛车。由于心急赶路,弟子们便打着老牛想快速地通过,但慌乱之中则把车弄翻,车上的书简也落入河中去了。

看到书都掉进河里去,孔子便到河边用手杖探查水的深浅。幸亏河水并不太深,弟子们便很快将落在河里的书全部捞了上来,并晒在河边的一处土墩子上。由于孔子曾在桥下以杖探水,后来当地人便把那座小木桥叫做“孔探桥”,并将孔子晒书的那个土墩子,叫做“晒书墩”。甚至还有人说,《论语·子路》里的“欲速则不达”,就是从孔子的这次经历中得来的呢。

其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孔子从五十五岁开始直至六十八岁,都是在外奔波的。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孔子周游列国”。同样依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当年的孔子周游列国,似乎没涉足过现在的安徽巢湖流域。他老人家的足迹,基本是沿着鲁国的周边进行的。大概的路线应该是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

至于我们的柘皋嘛,即使就是他人家的地理知识十分丰富,大概也只有神游的份了。而之所以又以附会的方式把他老人家请来一游,估计也大概是巢湖人的好客所致。虽不能当作历史去传播,但作为茶余饭后之消遣,也不失一番“雅趣”呢。

只是前人的此番“雅趣”,不要被后人认了真而以讹传讹,便好。

最忆是巢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周游列国
巢城古桥一抱书桥修缮完工
嘿,孔子丨归来兮,真实的孔子(续一)
记者带您游文庙
千姿百态的巢湖古桥
亚父故里巢湖:山水风物巢州胜,亚父文章最堪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