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何民 ‖ 董湘琴和《松游小唱》

“三垴九坪十八湾,一锣一鼓上松潘。”公元1892年,邑人董湘琴应时任松潘厅总兵的夏毓秀邀请,由灌县(今都江堰市)赴松潘作夏毓秀的幕僚。旧时从灌县到松潘有一条俗称“松茂古道”的崎岖山路,溯岷江而上,约700里路程。董湘琴是个文人,颇有文才,喜吟诗作文,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信手拈来,发而为诗,到松潘时,不觉已成一万多字的长诗,取名《松游小唱》。

寥寥几笔

都江堰景致在笔端

直到今天,在松茂古道沿线的都江堰(原灌县)、汶川、茂县、松潘,及至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羌地区,仍有众多《松游小唱》的拥趸在研究、解读这首诗,许多老人随口就可以背诵几句:

《松游小唱》绘图本(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程江山雄构,镇夷关高踞虎头。恶滩声,从此吼,大江滚滚望东流。安澜在前,伏龙在后;青城在左,灵岩在右,二王宫阙望中浮。好林峦蔚然深秀,看不尽山外青山楼外楼。竟夷犹,故乡风景谁消受。

这是《松游小唱》的第一小节,写诗人走出灌县西关后所看到都江堰的景色和感受。寥寥数笔,就将整个都江堰景致尽收笔端。据研究者统计,全诗从灌县始,至松潘止,共记述了沿途一百二十多处名胜景物,十八处历史遗迹,十六处民族风情,十多个掌故传说,如沙窝奇景、安顺风光、大禹故里、松州古城等,至今仍是松茂古道旅游线上的景点,珠玑琳琅,洋洋大观。

《松游小唱绘图本内页》(图片来自网络)

《松游小唱》这首长诗借鉴了中国歌谣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古诗。中国诗歌最早发端于歌谣,产生于自然,来源于民间,合乐为歌,徒歌为谣,民歌民谣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如文学史上公认的《击壤歌》《康衢谣》。《诗经》中的国风更是集民歌之大成。这些诗歌一般都比较自由流畅,不似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约束于格律声韵。《松游小唱》这种非常接地气的古诗自由化形式,既有古诗的音韵格调,又不受其严格约束,为了表情达意,有时可以句句押韵,有时又转调换韵,甚至有时不求押韵,顺其自然,随吟随唱,非常潇洒自如。

自幼聪颖年轻时即显露才气

《松游小唱》的语言文字,既有文言的典雅,又有语体的通俗,行吟中感觉如行云流水,自然明快;叙事中则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抒情中直抒胸臆,喜怒哀乐跃然纸上;议论则纵横捭阖,侃侃而谈。这种带有古风的质扑,词曲的文雅,民歌的通俗,新诗的自由的“信口狂吟诵,自鸣天籁”的小唱形式,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一句话,天然去雕饰,雅俗共欣赏。

董湘琴(绘图:罗乐)

董湘琴(约1843——1900),名朝轩,号玉书,又字香芹,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虹口人。董湘琴先生自幼聪颖,敏而好学,年轻时即显露才气,精通文史,擅长诗赋,是清末灌县地区著名文人学者,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灌县名宿尹席珍老先生在八十八岁时为《松游小唱》作序说,他与董湘琴“琴歌酒赋,常相往来,同辈皆以玉堂人物目之,盖其精妙之思,隽永之词有非朋辈能望其肩背者。”然董湘琴先生尽管满腹才华,却科场不顺,仕途不济,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举,直到光绪乙酉年(公元1885年)他42岁时才取得一个直隶理番厅“岁贡”的资格。面对朝政腐败,家国多难,空有一腔报国之志而又怀才不遇的他,在极度失望之中,寄情于诗词文章。他在一篇《征雁赋》中以征雁自况,写征雁南飞,万里跋涉,“志皎洁而清尚,餐沆瀣而绝气埃”,慨叹“彼燕雀其安知”鸿鹄之志,表达了自己有心报国而效力无门的志向。

受邀做幕僚沿松茂古道赴任松潘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松潘地区发生动乱,松潘厅总兵夏毓秀督师平乱,夏久闻董湘琴名声,慕其才气,多次致信董湘琴,邀请董湘琴到松潘厅作总兵幕僚,为其出谋划策。也就是在这年9月,董湘琴携妻子一道从灌县出发,沿松茂古道前行,到松潘赴任。

松茂古道是南方众多茶马古道之一,是旧时成都平原连接松潘和茂县的唯一通道,故又称“松茂古道”。松茂古道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中唯一由南向北的一条道,起点在灌县(今都江堰市)西街,途经汶川、茂县至松潘,全长700余里,主要路段在阿坝藏羌地区。

远在两千多年前,松茂古道就已经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北高原的主要商贸通道了。那时的松茂古道又叫“冉咙山道”,最早在李冰修建都江堰时,得湔氐之帮助,凿通龙溪、娘子岭至冉珑的山道,打通通往藏羌的山道,故称之为“冉咙山道”。山道狭窄、崎岖,为羊肠小道,故老灌县民间还有将娘子岭称为“羊子岭”的,形容为山羊才翻得过的山岭。以前灌县人形容路途艰险,生活艰难就爱比喻为“翻羊子岭”。后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才形成近代松茂古道的线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湘琴《松游小唱》
羌族诗人董湘琴《松游小唱》的故事
20180902 周末杂谈 茶马古道的记忆
我家乡的明清文人(四)| 胡培翚、翁方纲、邱心如、王艮、董湘琴、阮元
「寻迹两千年古堰·松茂古道篇」这条藏于闹市巷尾的古道不一般,明代城墙、巍峨雄关...是时候来一趟了~...
自驾G213川北段,重走松茂古道(附线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