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界巨擘郭鹤年传奇

与李嘉诚、李兆基等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显得异常低调,他的产业,如北京国贸、香格里拉、金龙鱼、南华早报,都是世人皆知的品牌,但他个人的声名和财富,却并不家喻户晓。低调的他还差点成为邓丽君的公公。这些都让郭鹤年和他的商业帝国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左)少年郭鹤年英姿焕发。

(右)贵为全球百大富豪的大马首富,郭鹤年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传媒大亨”众多名衔于一身,却是世界华人商界最低调的企业家之一。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同乡的郑格如结婚,两人育有3名孩子,其中长子为郭鹤举,次子为郭鹤麟,而1923年10月6日出生的幼子,即是本章的主人公——郭鹤年。

(左)郭鹤年于1月份推出《郭鹤年自传》,首次亲身述说童年成长回忆及商业帝国的发展史。

(右)郭妈妈(坐着),后排左起为二哥鹤龄、大哥鹤举和鹤年,早年珍贵的合照。

24岁创业 从“大马糖王”跃升至“亚洲糖王”

郭鹤年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7年,郭鹤年正值24岁,他只身赴往新加坡,并以10万令吉为资本,创办首间公司——Leo公司,经营商务、杂货、船务经纪等业务,这是郭鹤年的创业之始。

翌年,郭父逝世后,郭鹤年返回新山。在母亲的建议下,郭家成员在1949年,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入股者包括郑格如、郭鹤举、郭鹤年及其他家族成员。

该公司联合郭家兄弟资产,继承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食品。由于郭鹤年才识出众,加上拥有创业经验,因而被推举为公司董事主席。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1954年,郭鹤年远赴英伦进行学习和考察,他学到了英国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对期货产生了兴趣,有很长的一个时期,他天天流连于伦敦的商品交易所中。在伦敦商品交易所的这段日子使他学会了高超的交易技巧,这段经历也使他和商品期货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

1957年大马独立,郭鹤年看准时机,英国传统经济势力消退后,大马的消费品市场,将会出现真空,而且当时大马并没炼糖厂,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经过家族成员同意后,郭鹤年决定孤注一掷。

1959年,郭鹤年与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大马首间炼糖厂,他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家糖厂加工后,运销至各地,并在大马迅速建立销售网,形成“一体化经营”体制。

此外,郭鹤年也从古巴进口蔗糖,并转卖予东南亚国家。并通过香港商品经纪公司,将糖销往中国。经过数年后,郭鹤年已控制大马蔗糖业,并获得丰收利润,自此人们尊称他为“大马糖王”。

在李光耀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起飞,郭鹤年是当时的经济顾问。

1970年,郭鹤年预见世界糖价呈上升趋势,因而在糖价上涨前,收购大批原糖,并投资巨额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他一举购进60万令吉,震惊国际糖交易市场。

其公司不但掌控大马糖业市场60%份额,并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150万吨食糖,占据当时国际糖业市场20%份额,而郭鹤年则从“大马糖王”,登上“亚洲糖王”之宝座,成为国际糖业的风云人物。

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成为“酒店大王”

70年代初,亚洲政局大致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郭鹤年利用在糖业所积累的资本,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之势多元化发展,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将事业引向多元。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逐渐发展,更让郭鹤年看到无限潜力,他率先将触角伸向酒店业。1971年,他投下1亿马币,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在其心目中,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就像世外桃源,他希望香格里拉酒店能够成为顾客的世外桃源,不受干扰卸下负担,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香格里拉”的英文释义是“世外桃源”,源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1993年所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郭鹤年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对书中所描绘的如画卷一般美好的香格里拉非常向往,因此,他当年听从朋友的建议将酒店定名为“香格里拉”,就是希望能够为顾客营造最为舒适、理想的居住体验。

以香格里拉首次亮相酒店业的郭鹤年也由此一鸣惊人,之后,他又在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内陆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建香格里拉酒店,特别是在香港投资1.63亿港元建设的面向维多利亚港建立的五星级豪华酒店——九龙香格里拉,开业不久即被评为亚太区最佳酒店第三名,即便在经济低迷时期,也仍旧保持了80%以上的入住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阶段的投资,郭鹤年都是在经济萧条,酒店陷入亏损的状况下完成的。当时郭鹤年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抵押香港的产业,从银行取得贷款;二是出售自己在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股票,兑换大量现金;三是将泰国香格里拉运作上市,募集资金。如此迅速且有效的资金运作方式,难怪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郭鹤年似乎有用不完的钱!”

这就是郭鹤年的风格,不仅能顺势而行,更能逆流而上。“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须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他说。

如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糖王”郭鹤年,也再次被冠以“酒店大王”的美誉。

多元经营 缔造商业传奇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20世纪80年代,郭鹤年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

1984年,郭鹤年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长安街兴建了国家贸易中心,这是当时外资在中国的最大笔投资。该项目一经建成,便成为了北京的地标式建筑。郭鹤年回忆说:“当时我的伙伴林凯来找我,他讲建国门外有一大块地项目,一共大概40万平方米,当时有美国和日本集团竞争,我想今天中国还要依靠这些国家帮助?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华人。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现金在香港盘古银行,我就决定来用这个投资。”也是在这个时期,郭鹤年为北京亚运会捐出200万美元。如今,由郭鹤年投资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三期落成后,不但是北京最高的建筑,而且树起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崭新形象。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投资环境还不甚良好,如果郭鹤年当时将这笔钱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投资,回报可能远远不止现在这些。但谈及这本账,郭鹤年却并不后悔,他说自己不是个有本事的商人,“我不会算”。

因为这样的“不会算”,5亿美元且有着很长回报周期的项目在很短时间内便做出了决定;因为这样的“不会算”,在其他外资纷纷撤出北京时,郭鹤年却仍旧增资数千万美元。这样的“不会算”后面,是郭鹤年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对邓小平所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强烈支持与回应,也是郭鹤年的长远眼光和长远经营意识。邓小平曾在接见郭鹤年时,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在郭鹤年等海外标杆华商的带领下,众多海外华商到中国投资,成为支持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第一波居功至伟的力量。“我一个人的力量来帮助祖国中国,只是大海洋的一滴水,但是我做一种榜样,同时很多商人也要和你竞争来做,这都是好事。”郭鹤年说。

进入90年代之后,郭鹤年在内陆的投资更为增多,而这些投资在后来都为他赢得了超常的回报。1995年,针对CBD地区高档写字楼稀缺的状况,郭氏旗下的嘉里集团联合北京北奥公司兴建了高级写字楼嘉里中心,其中包括嘉里饭店。而从1996年到1999年的短短4年时间里,郭鹤年就在中国开设了9家饭店。这样的长线投资开始自然无法带来多大利润,但需要养活一大帮人的郭鹤年却并不着急,他有着自己的考虑与打算:“在中国内陆投资,今天签了合同,等于种一棵榴莲树,你要等6、7年,才第一次看到结果,这中间的6、7年,饭从哪里来?我们在香港的企业、生意,东南亚的饭店、砂糖工业和面粉厂,这些的利润,不止养我一家,还有我们公司下面的好几百人、好几千人,大家都可以过日子。”

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到粮油,郭鹤年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商业王国持续向上。2018年3月6日,《福布斯》发布最新“全球亿万富豪榜”,郭鹤年以148亿美元(约577亿令吉),连续13年蝉联大马首富,而全球排名则名列第96。他所积累的财富,与李嘉诚不相上下。他也和李嘉诚、霍英东这些人一起,成为了亚洲商界“教父级”的人物。

隐者多思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郭鹤年从小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吸收了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他一生以诚心对待合伙人和下属员工,“要照顾别人的利益”是他的口头禅。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爆发,当时港岛香格里拉酒店的入住率曾经只有百分之二。媒体充斥各家企业紧缩业务裁员的消息,但他拒绝考虑,因为那无异于将员工遗弃在沙漠里。他每年年底都给员工相当好的花红,对表现好的员工更给予特别的奖励。他的管理哲学是使员工成为公司的伙伴之一,通过把公司的股份卖给员工,使他们成为公司的一部分,产生认同感和积极性。很多人认为,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事实上,郭鹤年极少谈起他的所谓成功秘诀。多思,寡言,是郭鹤年最能区别于其他富豪的特征。但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这位年近九旬的老者,用他一生的经历和经验,给年轻人提了四个建议:

“一个,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业,要抓住机会,不要东想西想,找到好的项目,要抓紧,推动力要大;第二,必须有耐心,路程中肯定有不少困难,但会很容易的克服掉,我记得邓小平先生叫做不倒翁,打倒了站起来,打倒了又站起来,做生意一定要这样;第三,成功以后,赚多钱以后要特别小心。几十年前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本人的经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请你们大家要注意这点;最后,赚到的钱也最好回归给社会一部分,越多越好。”

2012年,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与李嘉诚、李兆基等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则显得异常低调,他不喜抛头露面,也不爱宣传招摇,即便是控股《南华早报》后,他仍然不改其一贯作风对任何访问都一概拒绝,想多了解一点他私人及家庭的事情绝非易事。

如此低调的作风自然使他不为人们所熟知。知道他名字的人却仅限于商界,一般老百姓都知道香格里拉酒店,却不知道它的老板是谁。

坦言母亲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深远的人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是一位出身福州的闺秀,年轻时被父母从大学里中断学业,盲目到南洋嫁给一个陌生人,才发现丈夫又吸鸦片又好赌,性格也不合,后来又有外遇。

郭鹤年在自传中坦言,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深远的人。直到他中年以后,一旦有生活和业务上的疑惑,都会去请教母亲,而母亲总能在言语和思考中,以及从佛理上,为他找到解答的路径。母亲的教育让他在商业和公司管理上建立严谨的道德原则,也让他从小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亲切感。

母亲晚年笃信佛教,常根据中文报章报道的社会悲惨和苦难者新闻,拿着剪报要公司助理去捐钱,并且要求匿名。郭鹤年这段叙述猛然令人想起新加坡报社早年经常收到一位“无名氏”的捐款。从来没有人知道那是谁。

郭鹤年虽然是在马来亚出生,却有很深的中国情怀。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大陆严重缺糖,派人秘密与他接触,希望透过国际商品市场进口,基于对中国的感情,郭鹤年开始一连串的部署,避免引起国际市场注意,私底下在全球食糖市场调兵遣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为中国赚取了一笔外汇。

婚外情深深自责

在众人印象中,郭鹤年是企业强人,精明能干办事果断,然而在对待夫妻与家人的感情领域,却似乎有所亏欠。在其自传中,郭鹤年披露其鲜为人知的家庭与感情世界,包括他与两任妻子──亡妻谢碧蓉(Joyce),以及第二任妻子何宝莲(Pauline)的三角关系。

他坦言,由于早年忙碌于事业,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不但错过五名孩子成长时光,而且长期与妻子谢碧蓉的分隔,也间接促使两人婚姻出现婚外情。当时,其家人住在新加坡,为了经营业务,郭鹤年经常往外跑,有时甚至只在新加坡,逗留一到两个小时,尤以1963年后,他经常都在伦敦的酒店房间内,处理大马与新加坡的业务,并且只能在清晨7时,通过电话联系家人。”1970年代初期,郭鹤年刚于香港创立公司,专注于事业,并对一名年轻女士——何宝莲,产生强烈的好感,如今对方已成为其第二任妻子。

对于他的婚外情,郭鹤年似乎略显愧疚,并曾为此而承受精神风暴:“我的大哥感到震惊……母亲也无法理解我,我彷佛成了一个罪人。我深深感受到这一切,并承受精神风暴。”无论如何,郭鹤年曾赞扬谢碧蓉,是一名贤妻良母,并如此形容说:“就像我的母亲那样,她是一位贤慧的女人,而且不会批评别人。”

郭鹤年与何宝莲成立家庭时,谢碧蓉曾对他说:“我不会跟你离婚,我们只是分开各自生活。”而郭鹤年也尊重其决定。较后,谢碧蓉曾患上乳癌,经过5年抗癌后,她在1983年去世,而郭鹤年一直照顾她,直至她逝世。

孔丞丽君恋 祖母棒打鸳鸯

很多人知道郭鹤年,最初还是因为他的大公子郭孔丞和台湾歌星邓丽君“拍拖”的事情。

郭孔丞是郭鹤年的长子,他最初在香港见诸报端乃至声名大噪,并非因为郭氏家族的辉煌业绩,而是因为他与一代天后邓丽君的一段未了情。

1978年8月,香港余仁生的一位少东请郭孔丞到一家夜总会吃饭,这位少东的太太是邓丽君的好友,刚巧邓也碰巧来这里吃饭,由此和郭孔丞相识。

这之后,一向不看娱乐新闻的郭孔丞也开始留意起娱乐版,而他的房间里也经常回荡着邓丽君的歌声。有一次,邓丽君来港开个人演唱会,反应极度热烈,创下当时香港个人演唱会场数最多的纪录。这自然成为传媒报道的焦点,然而传媒最感兴趣的还不是这个,因为无孔不入的记者发现邓丽君身旁有一位男伴。

这位神秘人物的身份很快被查清:郭孔丞,27 岁,香港香格里拉集团董事,其父为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一时间,郭孔丞成为传媒争先报道的新闻人物,香港人通过这件事才知道本地还有个叫郭鹤年的超级巨富存在。

一时间二人的传闻成为香港各大媒体的头条,而双方一改昔日的低调,对这段恋情坦然承认,邓丽君亲自为郭下厨做饭,而郭则非常乐观地对新闻界透露二人将在1982年春天结婚。

公众都热烈地关注着这段罗曼史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这段罗曼史的发展却恰似一部没有结尾的电视剧,正在高潮的时候突然没了下文。圈内人士透露,当时郭邓的婚期已然确定在3月17日,许多好友已经收到他们的结婚请柬,然而这些请柬却在婚期前5天内被收回。冷水淋头的震撼意外,使得外界顿时感到迷雾重重。而遭受沉重感情打击的邓丽君,随后前往新加坡而缓解精神状态,同时躲避众多媒体的围追堵截!当时邓丽君的歌坛巨星形象,在亚太地区的震撼影响力已经巨大,所以这件终止的婚事也越发显得扑朔迷离,引发新闻媒体们纷纷调查报道。

其实,当初郭孔丞与邓丽君从相爱到订婚,郭氏家族是非常支持的。首先郭氏家族正处于拓展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内陆的业务发展之际,而邓丽君在华语歌坛的巨星形象,已经震撼地辐射影响到亚太地区,通过这门婚事可以深化郭氏家族的商界形象及事业发展!另外当时郭孔丞的母亲身患重病,很想看到儿子能够早日成婚及生育孩子。所以郭孔丞在父母的支持下,同邓丽君的感情发展一路顺利。然而豪门就是豪门,家族老辈的影响力非同小可,这段恋情最终没有开花结果的原因,则是邓丽君闯不过郭老太太这一关。

郭老太太,就是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郭鹤年对儿女的婚事比较民主,但家里人的事一向还须郭老太太作主,当长子为这桩婚事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便顺水推舟地告诉孔丞,他的婚事要先过祖母这一关。

郑格如一向非常钟爱自己的长孙,视为掌上明珠。对孔丞和邓丽君的恋情,郭老太太早有耳闻,也早有些不快。倒不是认为邓丽君不好,只是她不想有个抛头露面的歌星作孙媳妇。

据说,邓丽君第一次去郭家,郭家的佣人司机蜂拥而上索要签名留影,郑格如很不高兴,于是向邓丽君提出三个苛刻的条件:交代过去的历史;婚后洗尽铅华,不做歌手;从此不得在任何场合抛头露面唱歌,和演艺界断绝来往,和所有男性友人划清界线。

当时在歌坛如日中天的邓丽君表示为了爱情可以舍弃自己歌唱事业,但要她断绝和娱乐圈的一切联系,这委实太难,因为如果不再唱歌,她想以后学作曲。郭老太太坚持郭家媳妇婚后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再和娱乐圈有任何瓜葛。结果,双方各持己见,意见达不到统一。

郭孔丞也不敢违命,全因郭老太太在郭鹤年心目中的巨大影响力。郭鹤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母亲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郭老太太郑格如,无疑是惟一能够左右郭鹤年重大决策(比如接班人的确定)的幕后关键人物。

最终邓丽君远走法国,郭孔丞娶进日本姑娘裕见子,这段感情无疾而终。有趣的是,这位日本女子非常喜欢邓丽君的歌曲,邓丽君在得知他们的婚讯后也宽容地说:“我祝福他们。”

而据熟识郭孔丞夫妇的人透露,裕见子脸形的侧面,像足了上世纪70年代刚刚出道时的邓丽君。

【财智锐话】

晚年的郭鹤年曾透露,他自己对于长子郭孔丞心怀愧疚……我们或无从断言,这是一种怎样的愧疚?这中间会不会存在一种可能——当年他为遵从母愿,最终使郭孔丞与邓丽君的计划婚约“戛然而止”,从而给儿子带来了深深地情感伤害?……或许,郭老还有很多人情苦话会永远埋藏心底吧!

综合 | 环球资讯 华商 亚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酒店大王,亚洲糖王
一年爆赚 2000 亿,起底“亚洲糖王”:马来富豪,却成北京最大包租公
他从“亚洲糖王”到酒店大王,再到“传媒大亨”,96岁依旧奋斗
父亲每年在北京收租50亿,他是财富继承人,与邓丽君相爱被拆散
又一豪门美女,香格里拉酒店接班人郭惠光的成长史
2800亿养出来的“港圈千金”,活得比我还寒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