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喻经【白话译文】(70)·尝庵婆罗果喻

七十、尝庵婆罗果喻
原典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①而欲食之,而勅之曰:「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咽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当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而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注释
①庵婆罗果:梵文Amra即芒果。花多而结子甚少,有两个品种,小的一种生时青色熟时转黄,大的却始终是青色。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想吃庵婆罗果,便派人拿了钱到他人果园中去买,吩咐道:「很甜美的,你就买来。」他就拿钱去买果了。果园主说:「我这树的果都很好,没有一个坏的。你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人说:「我要一个一个都尝了,才买。若是只尝了一个,怎知好坏呢?」随即取果一一尝了,拿回家来。长者见了,觉得厌恶,便都扔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听说受持戒律、进行布施可以得到大富极乐,身体会觉得安稳怡惬,没有烦闷狂躁之类的毛病,世人不肯相信,说:「布施得福,我真的得了,然后才可相信。」放眼望去,现世的贵贱贫富,都是先世业行所获的果报,却不知推一想十,以果求因,总怀着不信的心理,需自己亲身经历了方信。一旦命终了,就丧失了一切财物,如那个愚人,将果一一尝了,只好把一切的果都丢弃了。
解说
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也可参见本书(引言),佛对梵志「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的回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尝庵婆罗果喻:百喻经中英今文(70)
贷钱办食
第七三则
《弟子规》释译整理
业报难逃,世尊成佛也被索债
昌义法师:和颜爱语利人利己 度生妙法不可思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