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攻陷天京之后,曾国藩心境真的是“流水高山心自知”吗?(下)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四

金陵城被攻破,洪秀全死了,湘军已经没有强劲的军事对手了,此时,曾国藩遇到了一生中最为难得的时机,他有机会选择不再走为人臣子的路,但是,曾国藩却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为什么?

我们有理由相信,曾国藩当时做这样的选择,一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决定。作为精明务实的军事统帅,作为颇有韬略的政治家,曾国藩习惯于先思而后行,深虑而后断,他是文人出身,是知名的理学家,但是,他不是书呆子,他不仅仅是一位只讲忠孝的顺臣,他是敢于有所作为的。在那个关键时刻,对于左宗棠、彭玉麟等人提出的“问鼎江山”方案,他不会是没有想过的,他一定会想得很透,思得很深,可是,他最终没有“问鼎江山”,而是选择了“激流勇退”,一定是有他的理由的,作为思虑周全、善于把握全局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做出这样的选择,必定事出有因。

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曾国藩选择“激流勇退”才是最保险最稳妥的方式,因为他深知,“黄袍加身”的路不好走,胜算极小,搞不好就会落了个非常惨的结局,极可能失去所有的功绩和荣耀,最终伴着耻辱离开这个世界。

当时,曾国藩有机会学习赵匡胤,但是,笔者认为,曾国藩不是不敢做,而是不能做,不愿意做!

首先,攻陷天京后,湘军看似已无敌于天下,而实际上,湘军的战斗力已过了其鼎盛时期,正江河日下。攻破天京后,彪悍鲁莽的湘勇被胜利冲昏头,乘势疯狂发泄,大肆烧杀掳掠,他们狂热地享受着胜利的成果,只待早日衣锦还乡,军心已涣散,已经失去了原来骁勇善战的锐气。杀了“长毛”,抢了女人,夺了金银财宝,湘勇们感到,享受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湘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如果曾国藩选择了效仿赵匡胤,想“黄袍加身”,那么,那些湘勇们,是否肯继续为曾家卖命是很难说的,退一步说,即便是依然肯卖命,但也聚不起原来的强势力量,唤不来之前的那种战斗力了。作为极善于领将带兵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其次,清廷对曾国藩一直防着,从曾国藩创立湘军始,清王朝就一直在监视着湘军的行动。严格防范汉人领兵是清廷一贯坚持的原则。早在咸丰四年,曾国藩攻占武昌时,咸丰皇帝很高兴,准备对曾国藩大加封赏,但是,当时就有大臣密奏:曾国藩一介闲官,能招募数万兵众,占领武昌,这并非是朝廷之福。这就提醒了皇帝,这让皇帝清醒了,意识到严防汉人掌握兵权是统治的至上原则。咸丰皇帝不行嘉奖了。自那时起,清政府对曾国藩的防范更紧了。湘军攻陷天京,清政府不允许曾国荃八百里红旗报捷,这是很荒唐的事,但却反应出清廷对“曾家军”开始抑制了。更明显的是,之前太平天国很强势时,咸丰帝曾下旨:“取江宁者封王”!而这一次,曾国荃领兵攻克江宁了,但是,朝廷抵赖了,只是封给曾国荃一等候的爵位,为访汉人,君有戏言了,皇帝出尔反尔。而且,还有更离谱的,清廷借追究幼天王洪天贵福逃脱的责任,责问曾国荃,弹压曾氏,这其实是拉下脸来,开始对付曾氏兄弟。更明显的是,当湘军在冒着性命,惨烈地进攻金陵城时,清廷却在天京周围布下重兵,由官文、富明阿、僧格林沁等将统领着满蒙重兵,对湘军形成合围之势。很明显,如果曾氏真的露出造反迹象,他们立马会遇到强敌,而湘军刚刚攻下天京,疲惫不堪,能否战胜满蒙携手的军队,这是很难说的。对此,征战了大半辈子的曾国藩,不会不清楚。

再次,湘军崛起的那一段时间,汉人将领所带领的部队却不止曾氏一家,当时,即便是在曾国藩阵营中,也还有两支重要的部队,一支是左中棠统领的楚;另一支是李鸿章统领的淮军,楚军、淮军可以说在初期是隶属于湘军的,而且,左中棠和李鸿章都是由曾国藩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但是,本属湘军的这两支部队在成长起来之后,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李鸿章和左宗棠皆是颇有统帅之才,他们虽敬重曾国藩,但却都不愿意久居曾氏之下,他们更喜欢独当一面,独撑一军;另一方面,楚、淮两军的兵员来源地与曾氏部队兵员的来源地不一样,此间与湘军也有摩擦,曾国藩也不愿意一直将左、李放在羽毛下,宁愿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发展,同时,湘、楚、淮三军分开来,让清廷也比较放心,曾国藩如果统兵太多,朝廷是会很不高兴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曾氏领兵歼灭太平军,左、李势必大力支持、协助,楚、淮两军会奋力向前,师生情谊,兄弟部队,携手抗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曾家学赵匡胤,试图“黄袍加身”,那么,曾国藩的这两位颇有帅才,皆能独领一军的门生,不但不会成为他的助手,反而会成为他极难对付的对手,作为老师,曾国藩深知他的两位门生的秉性和能耐,也大体能预知他们将来会有怎么样的行动。如果曾国藩独树反清大旗,左和李要么忠君报国,领兵平叛,以此来向朝廷庆功领赏,要么也会树起旗帜,分别当起王来,如此一来,发生混战而导致湘、楚、淮互相残杀,那是曾国藩所不愿意看到的。

此外,如果曾国藩竖起反旗,不仅要对付由官文、富明阿、僧格林沁等将领统领着满蒙重兵,而且还要防备左宗棠、李鸿章的楚、淮两军,还有,即使曾国藩真的“黄袍加身”了,也还要面对太平军残余势力的抵抗,要对付捻军,要对付各地的民间武装,要解决湘军内部的分裂问题,尤其是还要对付外国的侵略势力。显然,曾国藩打天平天国很有办法,但要对付外国强敌和清朝内部各派的势力,就力不从心了。睿智奸滑的曾国藩,不会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最后,曾国藩率领湘军攻下天京后,他这位湘军统帅成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他是大学士兼两江总督,而他弟弟曾国荃是总督,统领湘军最精锐的部队吉字营,何况,天下半数督抚出于曾国藩门下,可以说,曾氏集团在打败太平天国后,声望和实力均达到顶峰。此外,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被俘后也想劝曾氏选择赵匡胤式的“黄袍加身”,他表示愿意联手曾氏,以湘军为骨干,辅以太平军余部,问鼎天下,他确信,两军合力,定能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可是,有一个可能出现的大事是曾国藩想起来感到隐痛,并很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作为骁勇无比、能征善战的湘军吉字营统帅,曾国荃野心很大,蛮横凶残,他统领着湘军的实力部队,如果曾国藩果真“黄袍加身”了,而且天下没有对手,那么,他的胞弟曾国荃会不会像宋代的赵光义那样,向曾国藩抢“红袍”呢?那时,兄弟凶残的局面便会出现,曾家族人将分裂而互相残杀,对此,曾国藩能接受吗?这是他不敢想的结果。

以上这些原因,让曾国藩不能选择学赵匡胤,而只能选择“急流勇退”。

当然,还有两个原因,让曾国藩放弃举反旗,一个是因为他原了所举的孔孟旗帜所累;另一个是由于他的理学修养使然。

曾国藩号称著名理学家,历来重仁义,讲忠孝,在对付太平天国时,他是以湘军的宗亲文化,即儒家的伦理文化来破解太平军的神学文化的;他是以传统的儒家精神,反对西方引进的神学,所以他最终胜利了,但是,如果他举反旗,该如何来解释忠孝旗帜呢?该如何扮演仁义之师呢?该如何以忠孝的名义来号令湘军呢?这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什么目的而战的重大问题。《孙子兵法》讲兵学有五个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道”排在第一位,曾国藩深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没了关于“道”的旗帜,还能有胜算吗?对此,湘军其他将领可能没想到,但作为熟读兵书,熟知儒家文化的原翰林院和礼部的高官,曾国藩是不会想不到,也是不能不想到的,所以他不可能与降将李秀成携手,也不能举反旗,因为如果毁掉了仁义旗帜,就等于丢掉了道义,丢掉了胜利的资本。

此外,曾国藩之所以没有造反,还由于他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宁可“求阙”也不求全,他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他长期写日记,日日三省其身。作为进士出身进翰林院做庶吉士的知识分子,曾国藩与赵匡胤大不一样,赵匡胤敢穿上“红袍”,而曾国藩还是迈不开造反的步伐,他不敢奢望“黄袍加身”,更想作为理学名家而名垂千古。

还有,连年的战事使江南大地倍受蹂躏,大众受难,民不聊生,三湘大地,已经死了很多人,攻陷天京之后,原来一直想成为理学名家的曾国藩,已经厌倦了战争。其实,成为军事统帅,干着带兵打仗的事,这是曾国藩不得已而为之的,而作为理学家,他更乐意,所以,攻下天京后,他不想再战了,他不想再让湘籍子弟再有死亡,不想让更多民众卷入战事。曾国藩放弃了,他宁愿整修秦淮河,重修夫子庙,恢复科举考试,甚至在后来,他还专注于重刻明末大学者王夫子的著作《船山遗书》,他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向清政府伸出橄榄枝,向南京及江南民众示好,及时改变紧张局势,致力于创造清政府所期待的“中兴”局面,所以,他也成了“中兴”名臣。

南 京 夫 子 庙

秦 淮 河

曾国藩身处政治军事浪顶浪尖上,能及时作出“激流勇退”的决策,并能有步骤地稳步实施,成功地撤退,这是非常高明的。在凶险局势中,曾国藩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表明在关键时刻,他胸有成竹,头脑清醒,能有把握顺利地化解危机,这样的选择,对曾家有利,对湘军有利,对清政府也有利,对于广大民众,更因为能免于再次卷入痛苦的战事,也大大有利。

曾国藩“急流勇退”、化解危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曾国藩的处事方式告诉大家:关键时刻的决策和选择是极为重要的,而选择之后将决策化为实施步骤,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要注意实施的具体方式、具体顺序、时间节点,以及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大局之中,组合好各种因素,判断可能出现的趋势,因势决策,争取最佳结果,朝着既定的目标果断坚决地前进,这才是统帅应有的风范,才能有必胜的把握。

总之,曾国藩“急流勇退”的经验,值得商界的精英们好好琢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潘:用破一生心
“一代大儒”兼“人生赢家”曾国藩原来是个伪君子?
曾国藩联语背后的机锋
怎么理解曾国藩“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既生左,何生曾--曾国藩左宗棠恩怨3
★天国之薨(洪秀全的恶梦)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