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明史之史前建筑史—房址、干阑式建筑(11)》

2019.11.22./作者:王 春 /编辑:杨永辉

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后,随着农耕社会的到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走出洞穴,走出丛林。用劳动创造生活,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开始了人工营造屋室的新阶段,并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秩序,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诞生了。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在仰韶、半坡、姜寨、河姆渡等考古发掘中均有居住遗址的发现。北方仰韶文化遗址多半为半地穴式,但后期的建筑已进展到地面建筑,并已有了分隔成几个房间的房屋。

到了半坡晚期,穴居房屋逐渐淘汰,地面建筑大行其道。这些地面建筑不再深挖地窖,而是在平地上树立承重大柱和木骨排柱,显现出“间”的雏形,标志着中国以“开间”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趋于完成。

(半坡晚期地面建筑遗址)

(半坡晚期地面建筑复原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是中国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距今8200年左右,是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对其进行了近10次发掘。发现有聚落房址、环形壕沟、窑穴、墓葬、灰坑等全部居住遗迹的史前中华始祖聚落。考古人员清理古代房屋遗址超过150座,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圆角方形或长方形,屋内有灶址。居室墓均为土坑竖穴墓,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兴隆洼遗址建筑木构件复原图)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大地湾遗址,截止目前已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被称为中国史前建筑发展史的“一块活化石”,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人则是干阑式建筑的先驱。他们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的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的地板,地板上再立柱、架梁、敷橼、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人干阑式建筑)

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

(河姆渡人干阑式建筑复原图)

作者介绍:王春,生于1955年,197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庆阳县文化馆、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工作。曾任县博物馆副馆长、馆长,市博物馆馆长等职。兼任甘肃省历史学会、民间文艺家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民俗学会、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会员、政协庆阳县六届常委、政协庆阳市一届常委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木建筑——古人居所:从穴居到地上宫殿,从檐柱到斗拱
八十垱遗址
[史前时期]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一览
甘肃两处考古新发现为何都在陇山附近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山西发现首座6000年前五边形“大豪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