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史之绘画历史(4)》

2019.11.12./作者:王 春 /编辑:杨永辉

史前绘画是指没有确切文字历史记载之前的历史,距今约300万年前—4000年前。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和以磨制石器、彩陶、绘画、雕塑为主的新石器时代(10000年—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约占人类历史的99.8%,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空间,从出土的石器遗物看,原始人在劳动中对自己制作的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培养了对形状和质感的感受,如尖状、球状、橄榄状,锐利、粗糙等。在这些感受中,已经孕育了一定意义上的美术因素。

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已发展为具有较高智力的晚期智人,其生产技能、劳动工具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为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州市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现了刻有猎人、羚羊、飞鸟等图像的兽骨片,这种绘画遗迹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3万年前猎人动物等图像的兽骨片)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已知有岩画、彩陶画、线刻画、壁画和地画。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线刻(包括敲击磨制),如岩画及石器、骨器和陶器上的图像;另一类是涂绘,如岩画、彩陶画、壁画、地画。对于史前艺术,绘画性作品的标准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依其图像的写实性程度而定。下面就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发现最多的岩画和出土量巨大的彩陶画介绍如下:

(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地画)

岩画

岩画是人类先祖刻画在岩洞壁上或山崖岩石上的图画。岩画分凿刻画与颜料画两种,凿刻画是用一种较坚硬的石头打制或磨制成斧、椎形的石器作为工具,在较松软的石面上敲击成各种图形,颜料画是用一种天然红色矿物赭石作为颜料绘成的图画。岩画不仅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同时,岩画还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以艺术语言打动人心。岩画中的许多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中国岩画分布很广,目前共有15个省的70多个县发现岩画遗址,南部地区有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北部有阴山、黑河、阿尔泰山等。南部地区岩画普遍用炽热的血红色调表现人们的祭祖及生产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北部地区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题材。

(阴山岩画)

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祖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接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南北宽约40-70公里的画廊。题材极为丰富,包括有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人类的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法、以及日月星辰、圆穴等大量的符号、标记等。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之悠久,令人叹为观止。

(阴山岩画)

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岩画长22米,宽15米,分别凿刻在山坡的西、南、东三侧,画面形象包括人面、农作物、鸟兽面、星象和一些符号。据估计至少是距今4000年前的遗迹。这些奇怪的图案和符号究竟蕴含着什么内容呢?有学者说那是原始先民对土地神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学者说是原始先民对谷神的崇拜,还有学者说是古代先民纹面习俗的遗留,至今谜团未解,而所有的猜测都让将军崖岩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而人们称将军崖岩画为中国

(将军崖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成颜料绘制在距地面高2至10米左右的石灰岩崖面上,可辨认的图像有1063个,包括人物、动物、房屋、树木、太阳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沧源岩画具有三、四千多年的历史,采用剪影式轮廓画法描绘人物,绘制技法简单、粗率,造型稚拙、古朴。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沧源岩画)

彩陶

追溯绘画的渊源,除岩画外还有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器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是最具影响力的“国粹”,亦是陶瓷绘画艺术之中的艺术。陶器的发明与使用不仅提高了原始先民的生存能力,而且还承载着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彩陶的绘画装饰是先民以神奇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创造出的艺术珍品,掀开了中国美术史辉煌的篇章。它是最接近人性的艺术,集中、自然、真实地凝结着原始先民“天真未凿”地自然天性,洋溢着跃动的生命情感,表达了生命在自然中的体验。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人面鱼纹盆)

半坡彩陶绘画形象主要有鹿纹、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绘画纹饰比半坡较为成熟。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强。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恬淡、闲静的心态。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庙底沟类型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鹤鸟石斧图陶缸)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纹样,可以区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马家窑类型彩陶制作精细,以黑色彩绘较多。彩陶纹样有条带纹、圆点纹、弧纹、波纹、方格纹、垂幛纹、线纹、人面纹、蛙纹和舞蹈纹等。

(马家窑类型的蛙纹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尖底瓶)

半山类型彩陶也以黑彩为主,但兼有少量红彩,构图复杂,纹样有螺旋纹、菱形纹、圆圈纹、葫芦形纹、三角纹、编织纹、连弧纹、网纹和锯齿纹等。

(半山类型的彩陶罐)

马厂类型彩陶纹样,有在红色陶衣上面施用红、黑二色绘制的彩陶。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在青海大通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马厂类型的彩陶罐)

(舞蹈纹彩陶盆)

另外,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在数量、规模、艺术水平上与上述文化类型的彩陶有一定差距,本文不再赘述。

作者介绍:王春,生于1955年,197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庆阳县文化馆、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工作。曾任县博物馆副馆长、馆长,市博物馆馆长等职。兼任甘肃省历史学会、民间文艺家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民俗学会、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会员、政协庆阳县六届常委、政协庆阳市一届常委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智慧,马家窑文化彩陶
中国美术简史——绘画史1
中国名画1000幅——史前与先秦
中国原始绘画(图文)
原始绘画中的花鸟、鱼虫、走兽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你会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