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史之汉字起源(3)》

2019.11.10./作者:王 春 /编辑:杨永辉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它表达和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字因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传承,国家、民族文化也因文字的传承而延续、发展。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字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樵在《六书略·超一成文图》一书中,认为结绳是汉文字的起源。清末王阅运也说:“结绳为绳形字母书。”也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字源始于八卦。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黄帝史官仓颌造字,这至少到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吕氏春秋·君守篇》中言:“仓颌作书”。但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那么,中国古代文字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它又是如何应运而生的呢?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文字起源进行简要的考古学介绍。

最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和原始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

(贾湖刻划符号)

出现于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刻符,共发现17例,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专家研究,刻符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其4000年后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形似眼目的“目”,光芒四射的太阳纹等。由此可以说贾湖契刻符号应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双墩遗址出土器物及刻划符号)

出现于七千多年前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个刻划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众多专家认为,这种刻符反映了早期双墩先民的生活形态,处于文字起源发展的语段文字阶段,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

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发现了二三十种刻划符号,经过分析、整理和辨识,发现这些文字符号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可以分成两套,并且都是表示1—9数字的,其中有一套数字就是利用与河图、洛书中“五”象形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研究者认为,半坡人已由数码结绳记事阶段过渡到数码符号记事阶段了,这种刻划符号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它们已成为汉字的字形并为造字方式确定了基本框架。

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江苏青墩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麋鹿角化石上还留有古人刻画的符号。众多专家学者确认为这种符号是易学起源的初始符号。

同样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文化的浙江庄桥坟遗址中,发现240余件器物上有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有关专家论证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

(骨刻文)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赤峰地区先后发现了1000多块骨刻文和属于骨刻文时期的8件刻字玉石器、7件刻字陶片,约计3000个字符。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形成约在4600~3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证明了中国的远古帝王传说,并不是虚构的。

(陶寺朱文)

在距今4500年前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一片扁壶残片,残片断茬周围涂有红色,残片上朱书两个文字,其中的一个字为“文”,另外一个字专家们有“尧”“易”“命”等多种解释。这个朱书文字比甲骨文还早了1500年。

(水族文字)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24个水书文字 ,研究表明,该遗址陶器上的水文与水族文字有相通之处,距今约4000年前,相当于夏朝中、后期。

(甲骨文)

在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比较完备的甲骨文决不是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蝌蚪文)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三千多年来形体不断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

(金 文)

作者介绍:王春,生于1955年,197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庆阳县文化馆、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工作。曾任县博物馆副馆长、馆长,市博物馆馆长等职。兼任甘肃省历史学会、民间文艺家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民俗学会、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会员、政协庆阳县六届常委、政协庆阳市一届常委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汉字起源:8000年前出现原始汉字,6000年时“连字成句”
汉字正式形成于距今5500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
俱舍汉字课 | 汉字知识选讲之四
湖南发现一种字符,比甲骨文早6000多年,将中国文字史推向万年前
汉字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