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家工作室(脚印、汤素兰、甲骨文)的经营之道




版主按 


近年来,出版界又开始流行成立工作室,在少儿出版界尤甚。工作室主要分3种类型:以名作家、资深编辑及品牌产品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在出版社内部运作,又区别于出版社其他编辑部,成为业界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有人说,工作室是出版社转企改制的结果。也有人说,工作室是将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出版社工作室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它们的运行状况如何?它们将会给出版社乃至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别对3家知名工作室进行采访和调查,试图发现它们不一样的生存之道。



名编辑型工作室  

脚印工作室:在擅长的领域耕耘


张君成


成立时间:2012年

目前规模:4

品牌特色:以出版当代原创文学为己任


脚印工作室成员在讨论书稿


成立于20125月的脚印工作室,虽然只有4名编辑,在4年多时间里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连工作室的负责人脚印都对这样的成绩有些惊讶:“没想到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而被《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问到运作诀窍时,脚印有些腼腆,她觉得在发展过程中整个工作室就像名字一样,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眼前的路:“或许这就是我们坚持这么久的原因吧。”


体制创新与更好沟通


对于脚印工作室成立的缘由,脚印认为这是出版体制创新的需要。2012年中国出版集团准备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老牌出版单位里,进行编辑体制创新,鼓励编辑成立个人工作室。当时脚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其策划编辑的多本图书,如《尘埃落定》《暗算》《历史的天空》等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还有一批像《长征》《解放战争》《国运》等既获国家多项大奖,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双效”书。人文社正是看中她的敬业和专业能力,于是建议她迈开创新的一步,成立个人工作室。事实上,脚印也正有此意。在她看来,出版的发展亟待在体制上有所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于是在中版集团和人文社的支持下,脚印工作室以出版当代原创文学为己任亮相。人文社在选题策划和基本人员配置、资金配套、流程管理上,也给予脚印工作室充分的自主权。


此后脚印工作室发展迅速,出版的图书获得了国家多项大奖与市场的双丰收,如《回鹿山》《生死十日谈》《淮军四十年》等。


脚印觉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了集团和出版社的支持,她表示经过几年的磨合后,各方的配合愈加合拍。“事实上人文社成立编辑个人工作室是在体制上一次重大突破,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经历一段磨合期。通过磨合,制度会更完善。”


这并不难理解,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发之前的一些规章制度的变革。“出版环节是很复杂的链条,也比较长,成立工作室之后我们就需要在更多流程管理上掌握主动。很多问题是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好在我们都一个一个解决了,4年下来克服了很多困难。”脚印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很重要,编辑工作室要处理好与社里各部门和集团的关系,遇到问题大家坐下来一起沟通解决,不急不躁,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价值判断与脚踏实地


脚印觉得成立编辑个人工作室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图书进行项目管理,这也是出版的规律使然。每年年初脚印工作室都会确定几个重点项目,然后全力投入。“项目制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从确立选题到编辑,到策划、发行,有很多环节,不仅需要从整体把握,也需要各个击破。”


由于工作室自负盈亏,所以脚印工作室需要对负责的图书项目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我们是独立核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有亏损。”所以脚印工作室在选择图书时还是比较保守的,只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版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看到出版市场一些比较热闹的选题,最好不要跟风。我觉得做出版还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耕耘,不要老想着在别人的领地里获利。编辑个体最重要的是在做内容中发挥其能力。”


脚印工作室在选题上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写作价值:“比如历史题材的作品,写作的人很多,你必须选择那些有见解,有内涵的作品。”


在这种价值判断的指引下,脚印工作室出版精品不断,所获得的利润也保证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脚印觉得编辑在选题上的把握很重要,这种把握不仅来源于编辑的感性,也来源于市场的理性。在当前出版的大环境下,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盈利,所以脚印和团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工作室的未来,脚印只希望能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编辑和出版是靠积累才能见效益的事,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的想法是在现有的体制下有所探索,当时没有人知道结果是怎样的。当然我们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一路走来,我们走得比较稳,步子踏得比较实,工作室的优势也逐渐显现。所以我希望更多编辑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来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名作家型工作室 

汤素兰工作室:试水全产业链开发


韩阳


成立时间:2013年

目前规模:5

品牌特色:全面整合作家个人资源,对作家的全部核心内容进行收归,并开始尝试IP开发


汤素兰工作室集体照 


随着近年来童书出版市场的日趋火爆,创办童书作家的个人工作室也格外引人关注,其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工作室是其中成立较早的作家工作室之一。


2013年7月,曾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过16年编辑的汤素兰向出版社提出,是否可以依托湖南少儿社成立她的儿童文学工作室。此提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湖南少儿社乃至中南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从提出创意到工作室成立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201310月,汤素兰工作室在湖南少儿社挂牌成立。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曾表示,汤素兰工作室的成立,是湖南少儿社从经营图书品牌转变为经营作者品牌,作家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出版社和作家的合作,更是全面整合作家个人资源以及对作家的全部核心内容进行收归的深度合作。


3年专注做品牌


3年过去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汤素兰工作室的现状采访了湖南少儿社社长胡坚,据他介绍,目前汤素兰工作室运作情况良好,工作室固定人员共有5人,其中案头编辑2人,营销编辑1人,美术编辑1人,整体运营负责人1人。汤素兰工作室十分重视对汤素兰个人品牌的营销推广活动,采取了形式灵活、手段多样的宣传推广方式,尤其重视汤素兰在媒体上的曝光率。


“笨狼的故事”系列是汤素兰的代表作品,“笨狼”也成为汤素兰笔下最知名的童话形象,是本土优质的原创童话形象。自1994年该系列图书问世以来,“笨狼的故事”经久不衰。胡坚谈道,为了让该品牌得以最大化,汤素兰工作室肩负起“笨狼童乐园”官方微信号的日常运行及维护的重担,不断发布汤素兰个人信息及其图书信息。线下,汤素兰工作室坚持策划并实施汤素兰每年100余场国内外讲座的同时,还成立了笨狼读书会,为各地社区儿童提供一个免费阅读的场所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读书会和讲座。借着湖南少儿社版的“笨狼的故事”系列20周年精装纪念版上市之机,汤素兰工作室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组对接联系,成功让汤素兰在综艺节目上亮相。


2015年由湖南少儿社承办的“亚洲少儿读物节”主宾国活动中,汤素兰作为受邀主要嘉宾之一,携汤素兰工作室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讲座及系列主题活动,为汤素兰的作品在亚洲多个国家扩大了影响。在2016年博洛尼亚书展上,围绕“汤素兰图画书(中英文双语版)”的出版,汤素兰工作室还举办了首发式及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为汤素兰的作品走向国际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未来瞄准大IP


“其实成立作家工作室,对于出版社和作家个人而言,应该是双赢的。出版社依赖作家提供好的内容资源,与此同时,作家也依赖出版社让自己的作品和个人品牌得到更大地推广。”据胡坚介绍,在汤素兰工作室成立伊始,因为在当时工作室还是新事物、新概念,所以业界还是有很多不同意见的,但在汤素兰工作室成立并取得成功后,各出版社纷纷开始效仿。


“在出版业内,作家个人工作室在对作家个人产品经营上主要还是侧重于纸质图书出版,但在童书出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多介质、多媒体传播已经成为内容资源增值的主要途径,成立作家个人工作室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作家个人影响力的提升。”胡坚表示。


据记者了解,汤素兰工作室在2015年便开始尝试开发“笨狼IP”,专门制作的“笨狼玩偶”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在今年暑期销售档,湖南少儿社在全国200家实体书店举办卖场活动中所赠送的礼品全都是“笨狼”,包括书包、玩偶、儿童T恤衫、书皮等。2015年,湖南少儿社和汤素兰签订动画授权协议,由汤素兰工作室派专人负责运营开发“笨狼IP”。“开拓除纸质图书外其他介质产品及价值产业链的尝试,这样的举措将让作家的作品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胡坚如是说。




品牌产品型工作室  

甲骨文工作室:一定要做出品牌


孙海悦


成立时间:2013年

目前规模:9

品牌特色:专注学术畅销书和经典学术书出版


甲骨文工作室集体照 


从最初的年出版10本书,到今年出版超过50本书;编辑从3人增加到9人;每本书1万册起印,大部分书都会加印……成立近4年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已经拥有一批忠实“骨粉”,这一年轻的大众社科图书品牌令业界瞩目。


做“写得好看的书”


甲骨文工作室主任董风云当年刚进社科文献社时做的是法语编辑。留学法国近8年、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他慢慢发现,有太多好书值得做,而自己真正想做的,是能被广大读者喜爱的学术畅销书和经典学术书,也就是“社科书里写得好看的”。


“从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做一个品牌。”董风云说。甲骨文源于英文新造词“Oracode”,其中,“ora”有“神谕”的意思,“code”可以译为“法则”。甲骨文工作室的选题定位是:紧扣时代、关注热点,但不随波逐流,“让我们一起追寻”则是甲骨文的口号。董风云说,甲骨文在选题上相对比较自由开放,在运行机制上与社里其他部门是一样的。


甲骨文工作室的第一本书《罗马帝国的崛起》的出版用时半年,当时董风云“心里并没有底”。成立第一年,甲骨文出了10本书,其中5本入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的100本初选书目。“从00.5”的这一步,给了董风云信心。


“甲骨文算是社科文献社这个大的出版平台里面的一个轻阅读品牌,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国际政治、人文和社会学等。”董风云说,相比于社里的主流产品,甲骨文更注重书的品相、注重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他举例说,《地中海史诗三部曲》是甲骨文出品的一套比较有代表性的书,3本书销售近18万册;《天国之秋》经过两年多的翻译、审校和编辑,出版后销售超过6万册;100多万字的三卷本《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曾两度更换译者,边翻译边校对,历时4年于今年11月上市。


“虽然出版过程中永远会有错漏和遗憾,但甲骨文力求在内容和装帧上精益求精。我们注重开拓新的社科阅读领域,致力于发掘未被国内读者认知的主题和内容。”董风云坚信,文化产品要以“我”为主,才会有一以贯之的风格。他说,甲骨文的选题论证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如原版书的质量、作者的知名度和实力以及内容是否适合中国市场、是否符合出版条件等。


有读者评论说:“甲骨文创造了一个新局面,它让人们知道,原来世界史的书也是有人喜欢的,中国人也是关心世界史的。”


不断开拓新疆域


董风云一直认为,“甲骨文书系”这类学术畅销书能被大量读者接受,其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更加多元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过高等教育,需要在这个时代更长远、更有深度地“开眼看世界”。甲骨文的诞生和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把年轻读者的需求整理、归纳,最后用他们喜欢的语言和装帧形式表达出来。


董风云说,甲骨文的读者主体是年轻人,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居多,也有一些大学教授、学者和相当数量的文化行业从业者。这从读者与甲骨文在微博、微信以及豆瓣等新媒体和社群的交流上可以看出来。目前,甲骨文的读者群还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加入“骨粉”行列。


目前甲骨文工作室有9人,多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可熟练掌握中、英、法、德、日、韩等语种。除了编辑工作,甲骨文工作室还利用新媒体和社群营销手段进行推广。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装帧形式、营销方式,都是完全市场化的。


“不要想着去教化别人,我们只能教化自己。我们这个团队,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最想做的那个人。”这是董风云经常与他的团队分享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编辑出版工作对于团队中的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做了几本书,而是每个人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提高。他说,如果仅仅把甲骨文工作室的成员定义为编辑,“那就小看他们了”。他觉得编辑不仅是编辑,还应该是思维和创造力的释放者和激发者。


在思想的疆域中驰骋,是董风云对甲骨文未来的期许。他说,甲骨文将来可能不仅是一个图书品牌,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义为编辑,我们只是在做内容,而内容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目前缺少的只是技术而已。甲骨文好比游牧民族,可以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董风云说。



照片由各工作室提供



责任编辑  左志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这些小众出版品牌买书,准不会错
童书新品牌大批冒尖 传奇组合“华东六少”扛不住了?
卷首语 | 童书新旋律
『出』的甲骨文超象形!从谷底走到外边的脚印!我的祖先厉害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
出版社流行成立个人工作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