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六经新解

本人自幼喜易,后来又因某种机缘开始习医,熟读歧黄,师从仲景。对于伤寒论独有见解。<br>  首先说说六经,六经本于六气,即风,寒,热,暑,湿,燥。六经病则现六气之特点,如太阳病则寒,阳明病则燥,等等。然而,六经初代表六气之外,还代表六个部位,即:太阳,命门至头;阳明,前胸;少阳,胸胁膈部;太阴,大腹及四肢;少阴,小腹及股;厥阴,手脚及少腹。<br>  另外,六经除了表示上下部位,还代表从外至内,太阳表皮(汗孔),阳明,腠理,少阳,筋膜,太阴,肌肉,少阴,骨,厥阴,髓。<br>  关于六经,用六爻比喻最为恰当。<br>  <img original='http://img3.laibafile.cn/p/mh/262228480.jpg' /><br>  上九为太阳<br>  九五为阳明<br>  九四为少阳<br>  六三为太阴<br>  六二为少阴<br>  初六为厥阴<br>  <img original='http://img3.laibafile.cn/p/mh/262228773.jpg' /><br><br>  <img original='http://img3.laibafile.cn/p/mh/262228836.jpg' /><br>

打赏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我感兴趣,先留名。

大韩20 Lv48

2016-10-26 22:36

6楼

先留名

先天卦天上地下,为天地否卦,所以上为三阳经,下为三阴经。也可以说外为三阳,内为三阴。医易同源,不能只看做内外或是上下,既是上下又是内外。

因为九五爻至尊之位,又是阳明经,阳气太过,所以分一些阳气入阴,交于六二少阴,在易经又一四,二五,三六相应,所以九五阳气下临交于六二。形成火水未济之卦,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生命之火生生不息。也就成了后天卦的形式。

这些专业性太强,没有读过伤寒论的和没有易经基础的根本看不懂

六爻分而为六,合而为三,三者,三焦也。上焦属阳,下焦属阴,中焦阴阳调和

上焦引经药桂枝甘草汤,下焦阴分引经药芍药甘草汤。桂枝汤调和阴阳走中焦,下焦属阴阳常虚,所以下焦阳气引经药为附子。所谓引经药即是君药,并非用量最多的,而是有确切走向的。

本人研究的是纯粹的中医,古中医,

所以,太阳病头疼,阳明经病项背强,少阳病胸胁痛,太阴腹痛,少阴小腹痛,厥阴病脚挛急

不管有没有人看,我还是要写两句,中医现在之所以没落,是因为现在人们的思维太过西化,不管什么都想套个公式,中医是国学,性同周易,善变而无定法。更没有某个方治某个病的定方。只有六气的治法,还有药性的升降出入。我发现现在很多学医的都犯同样的毛病,就是想把中医格式化,公式化,你见过网上排盘各种算命的,仅仅是排盘,分析那些盘还是的靠人,所以说,国学都是人文的,没有程式化,只有变通。

还有,中医用药,是按照四气五味,性,形等来用药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枝叶类升发,籽实类下行,等等,以形补形,以性治性,。偏偏现在有些专家没事干了,弄什么药理分析,分析有效成份,那还不如直接用西药呢。中医本来为玄学五术之一,与玄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形补形,用性治性就有点祝由的意思。所以中医就是中医,不能掺杂现代科技。好像修道,现在人们喜欢用念经机代替自己念经,能代替吗?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

亥焦子胆丑肝通。

子午流注

学过针灸的都知道这首诗歌,很多人都理解为单纯经络走向,肺大肠胃…………。但总觉得不妥。后突发灵感,画此图,发现还挺有规律。

早上3:00——11:00,是太阴与阳明经的工作时间,并不是一个时辰,而是一起(当然其他经也工作),输布全身津精,所以津精亏虚者上午容易补养。

午时11:00——19:00,是太阳与少阴共同工作的时间,调节全身寒热,所以发热病人这个时候容易降温,有的平时不发热的这个时候容易显出来发热。

晚上19:00——3:00,是少阳与厥阴共同工作的时段,调养全身气血,所以气血虚弱者要把握好这段时间。

经气先入脏后入腑又入脏。

学经典,找规律,悟大道。

他们还在纠结于表面文章时,我在悟最内含的东西。

算了,太专业的东西以后也不写了,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看懂了。现在学医的都成了抄方的了,对于五运六气,经络脏腑都没什么兴趣了。就某名医提出来方证对应,乐坏了一部分学医,认为只要熟读医方,就会看病了。一些简单的病方证对应还行,对于复杂一些的,还需我们辨六气,辨虚实,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经
学习中医并不难 刘文澄
​ 中医五行生克#五行有五脏#天的六气对六经
跟师李可老中医学医心得:
《铜鼓岭景区》未经开发的美景?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