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哲学辞典】物自体

物自体:康德的术语、可与“本体”交替使用,是指独立于可能经验的条件并超越合法地运用范畴的事物。物自体相对于表象或现象,后者是向我们呈现出的事物。既然现象世界是惟一可能的知识对象,物自体是可思维的,但不可知。

康德在使用这个词时特别强调要把它作为感性的真实相关物。先验唯心主义的中心论题是:在经验中给予我们的对象只是物自体的现象。尽管物自体不能通过我们的感性表象而认识,但我们必须设定它们,因为如果没有东西在显现,也就没有现象。这是康德哲学的一个独断的论点,因此为后来的哲学家所批判。其他哲学家也问现象与物自体是否是同一事物,但受到不同处理,或者它们确实是不同事物。两种回答都有问题。

“空间现象之先验概念批判性地提醒我们:在空间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物自体;空间不是属于物自体,作为其固有属性;对象自身对于我们,是不可知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30。


哲理、思辨、学识、意见


长按两秒,快速关注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核心成员

忠于好奇

▼【每日哲学辞典】怀疑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5- §46 康德对知性和理性的区别和割裂
康德:感觉经验很重要,但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是直观!
對康德二律背反理論的看法 WORD
物自体
眼睛看到的都是假的,颜色不存在?为什么康德哲学认为世界不可知
康德对物自体和现象界的区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