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中的教子智慧(之一)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太上》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七章。


1、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

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

3、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4、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

5、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这一段的意思是: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无为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里讲的是君主之道。其实,父母也应该是这样。




最善于教导孩子的父母,施教于无形,孩子不知道父母在教导他们,可是他们却能够顺利成长。咋看起来,孩子们完全是靠自己成长起来的;


其次一等的父母,每天都会讲很多道理,发出许多指令,孩子总会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因为没有父母指点的话,他们可能什么都做不好。他们会处处依靠父母,觉得父母亲切可爱;


再次一等的父母,时时刻刻控制着孩子,用严苛的戒律约束孩子,稍有越轨就会实施处罚。孩子们必须时时小心,他们害怕父母,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最差的父母,让孩子厌恶,他们从恐惧走向反抗,最后彻底叛逆。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找不到希望,得不到自尊和自信,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凭着年少的意气,做出证明自己的举动——而这些举动往往都是危险而荒唐的,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呢?是父母不当的言行逼迫他们走上了这条道路。




做一个好父母,首先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让孩子看到,让孩子听到。你不必刻意教什么,孩子学习你的样子就足够了;


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要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不必要声严厉色,使人望而生畏;


教会孩子自己成长,比什么都好。好父母最值得尊敬的地方,不是让孩子离不开自己,而是让孩子早早学会独立生活和学习。


教育,越自然,越好;越是发自本心,越好。



children see,children do.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

但或许能改变一个父母,改变一个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读】道德经(17)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道德经第72章翻译
以孝治天下,就是强盗头子要当人民的爸爸
道德经解读:“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
《道德经三百问》263. 为何统治者“有为”反而“民之难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