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业病防治系列(二):防治职业病,劳动者自己该做什么?





用人单位在组织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各类生产活动中,由于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缺乏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作业场所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超标,加之劳动者不能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作业场所内存在或产生的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严重时甚至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因此,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职业病危害对自身健康造成的影响,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主要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岗前的职业健康知识学习



劳动者在就业前必须根据自己将要从事的作业活动,主动获取一些必要的职业病防治常识,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一是由用人单位组织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二是劳动者自己主动学习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与义务等。

劳动者要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环节、怎样防护、应急处理等知识。


二、生产过程中的加强自我防护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严禁盲目蛮干;要自觉遵章守纪、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应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排除一切干挠;应自觉佩戴和正确使用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


三、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病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免遭职业病危害对身体造成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通常情况下,改善作业条件、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根本性的措施,而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预防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作业环境职业卫生条件差、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标,或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起不到防护作用的情况下,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则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即使作为辅助性预防措施,在劳动保障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绝对不能忽视。

常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有:

防尘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防毒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

防放射性用品:如防放射性服、铅玻璃眼镜等。

防热辐射用品:如隔热防火服、防辐射隔热面罩、电焊手套、有机防护眼镜等。

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耳帽等。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规定的发放标准正确选用和采购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应针对接触危害因素的种类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及时更换报废防护用品。


四、主动参加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当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岗前、在岗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本人也应该及时提醒用人单位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早知道自身的健康状况,用人单位也能了解到劳动者能否从事接触有毒有害危害的作业。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同的职业健康检查,其内容、目的和意义稍有区别。


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其本人的生活习性和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穿戴好职业病防护用品,注意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完整清洁,并严格做到工作服与便服分开存放。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脱离危害作业岗位,积极诊治,必要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甄别健康问题是否与职业危害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主要职责及重点检查内容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资料(正文)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你知道主要检查哪些内容吗?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02
职业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业务交流 |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主要询问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