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人类大脑喜欢音乐中的低音?

日文编译:Gemini-Pierre

音乐在旋律和音色方面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低音乐器演奏的“低音声线”和打击乐器所制造的“节奏”,是所有音乐构成乐曲的重要元素。无论在哪种门类或文化中,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具备由低频声波构成的低音部和节奏。那么,为什么低音能够让人感到兴奋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对此进行说明。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认知学者Karin Stromswold认为,节奏扎根于人类身上的理由之一,是因为“胎儿期时,人类为了听到母亲心脏的跳动和母亲的声音,负责接收低音的大脑区域在很早的阶段就已经发育得相当发达。”

心脏的跳动声,原本听起来就是低音形式的;而胎儿通过母亲的身体所听到的声音,也是将高频声波削弱后胎儿才能够听到。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正是胎儿在腹中能够听到低音,据深深影响了婴儿在初期语言功能的获得。

即使婴儿出生后,在胎内听到的节奏还会持续地传入其耳中。文化与居住地不同的人们都能够察觉到音乐中的节奏,这不正证明了人脑先天和节奏有着生理学上的联系吗?

而且,听到音乐的低音部分,很多人一定都有心跳加快,情绪高涨的经历。音乐中乐器的低音已被证实有着特殊的影响——会使人体分泌肾上腺素。这是因为人在听音乐时,习惯调节神经,跟音乐节奏同步。

贝斯的声波在32赫兹到512赫兹之间,因此低频声波会在节奏当中直接产生。为什么歌曲和音乐中要有节奏,据说这其实跟人体需要骨头一样,它发挥着曲子的骨架(基础)的作用。

2014年加拿大的McMaster音乐与心理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关于低频声波的研究。对于大脑会对高频声波和低频声波分别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进行了测试。

测试内容是让35名测试者同时听一段带有高低频声波的钢琴演奏。测试中,演奏者会将两种声波中的一种与节拍错开50毫秒,然后观察测试者是否能够察觉到。结果,很多测试者在低频声波变化时,能够察觉到这其中微小的差别。也就是说,与旋律相比,低音的变化更容易使人感觉到这是首“奇怪曲子”。

低音乐器和节奏所带来的效果,虽说是近几年通过研究所得出来的结果,但也许在很久以前作曲家们就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的奇效,音响的魅力
为什么耳机跟喇叭听到的声音就是不一样?
给你无限大的可能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声音也得美起来了!
于浓厚音质中迷醉— —Reference 3K扬声器,来自德国Canton的音响名器
SRS WOW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