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行 | 初来拉萨,这些地方你都去过吗?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九月99 ”

嘿,朋友们,又是春暖花开季,你们都还好吗?

转眼从藏地回来已过大半年,时间溜得可真快,和自己说好的要一直在路上,可真正做起来实在太难。

每次翻看手机和电脑里的照片,总会在关于藏地的照片上多停留几秒钟,特别是圣城拉萨,我知道,那是心心念念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既然短时间内没有再去的可能,那就整理下照片,配些文字,做个记录,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关于拉萨

看过很多关于拉萨的文字,也听很多人讲过他们和拉萨的故事,而关于拉萨的传说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知道拉萨的人,无外乎都是从布达拉宫开始的,而知道布达拉宫,又无外乎是从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开始。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郎”。

但至少我认为,想要了解拉萨,还得从一壶甜茶开始····

光明甜茶馆

早上睡了懒觉,闲庭信步穿街走巷找到了传说中的老光明甜茶馆,粗犷的牛肉饺,简单的藏面,配上一壶温暖的甜茶。一条长凳,一张油着暖黄漆色的桌子,不管你是刚来的旅人还是当地的藏民,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笑欢颜,听人和自己聊过往、现在、将来,享受着这日光城里最美好的时光。

拉萨城大大小小分布着近百家甜茶馆,而最出名的当属光明甜茶馆,光明甜茶馆又分老甜茶馆和新甜茶馆。

同行的队友说我们找到的这家是老光明甜茶馆,从里面出来后,我想找写有“光明甜茶馆”的字样,遗憾的是门口的匾牌上没有文字,只好拍张照片作罢。

后面从阿里回来后,我一个人又去了八廓街,恰巧路过了那家最大的人最多的新光明甜馆“光明阔琼甜茶馆”,与我们去的老光明甜茶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在店门前驻足停留片刻后就离开了。其实,不管是新与旧,只要能感受到那种氛围就足够,毕竟,还有再重逢的时候。

八廓街

有人说:不来八廓街,就未曾到过拉萨。

八廓街有怎样一种魅力,想必没来过的人是不会明了。藏式风格的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物品,街头换上藏服拍照的姑娘,帅气的摄影师小伙永远都是最靓丽的风景线,而手工制作唐卡的艺人们总会让你不时发出惊叹声,客栈门口时不时还串出一只慵懒的猫来······

在八廓街,随时都能看到虔诚的转经人,他们多数右手举着转经筒,左手拿着念珠,一圈又一圈的转下去,似乎没有尽头.....

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比较完整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


玛吉阿米

为什么我要把玛吉阿米拿出来单独说呢,因为它的名气太大了,来到拉萨的游人必拍照打卡的地方,而且特别受小姐姐的欢迎。

在八廓街东南角和东孜路交处,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著名的达赖六世---仓央嘉措和情人幽会的地方,玛吉阿米。在此地他曾写下广为传颂的情诗《在那东方的山顶上》: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了洁白月亮

 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来到玛吉阿米怎可不一睹其芳容,从褚红色的大门进去,墙壁的四周贴满了绘画,还有一些极具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及图书,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悠远的民间音乐和精致的西式小点。


从二楼的窗户往外,可以俯瞰八廓街及远处的山。

布达拉宫

将近 10 月的布达拉宫广场外一片绿意盎然,距离布达拉宫 3 公里外的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因暂不对外开放,只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这座神秘而又伟大的宫殿——布达拉宫。

蓝天白云下,雪白的宫墙托起褚红色的宫殿,在碧绿的倒影下,濯濯生辉。整座宫殿是典型的藏式风格,高 200 余米,外观 13 层,但实际只有 9 层。

午后的拉萨,烈日当空,穿过布达拉宫广场后,布达拉宫宫殿越发显得雄伟壮观。参观布达拉宫一般是右进左出,验过门票后,随着人群一步步上台阶,高大的白墙赫然矗立在眼前,此时此刻好想和白墙来个大大的亲吻。

每年藏历九月二十二神降节这天,信教民众会捐赠很多牛奶、蜂蜜和红色的颜料来粉饰布达拉宫的墙壁。

而白墙组成的宫殿又称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的所在地,高七层。四层是白宫里面积最大的宫殿,也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五六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七层则是达赖喇嘛的起居宫,因终日阳光普照,又称为东、西日光殿。

从白宫的东大门一路上升,来到白宫主大门 ,因此地不允许久留,观赏片刻后,我们沿着主大门狭窄且颇陡的红木梯进到白宫里。

进入白宫后,殿内金碧辉煌,墙壁上绘有各种价值连城的壁画,因禁止拍照,只好默默感受它的低调和奢华。

而布达拉宫另一座宫殿红宫,内部比白宫更加奢华。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八座达赖喇嘛的灵塔,无数的奇珍异宝,至于惊叹到哪种地步,大家可以自行脑补,脑补不上的直接去了哈,记得一定要请个导游讲解,才不虚此行。

从红宫出来后,与白宫外墙相呼应的则是红宫的外墙。红墙则是用一种草做的,是西藏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白玛草,这种草是一种怪柳枝,秋天晒干,去皮,再用皮条编扎成小捆整齐压在檐下外侧。

如果不想和我一样,为了留下一张好看的照片,就使劲的摆各种 pose 吧。这种红色沾到衣服上真的真的很难洗掉。为了这扇窗,我等了两位大妈十来分钟,也算是蛮有耐心的哈。

拍完这张窗台照已是下午四点多,凉风飕飕,和小伙伴儿沿着石阶一路往下。在一个转弯的平台上拍下了这张拉萨城的全貌照。在高度不到 80 米的台阶上,能将整个拉萨城尽收眼底。

蓝天,白云,山峰,房屋,第一次离我这么近,似乎伸手就能触及,这样一座远离喧嚣的城,这样干净纯粹的城为什么不能让人心心念,真的找不到一种不去拉萨的借口和理由。

参观完布达拉宫后,又恋恋不舍的和小伙伴回到布达拉广场溜达,正好钱包里有两张五十元的人民币,游客照打起。经典的布达拉宫倒影照也一样不能少。

作为一个初来拉萨的旅行者来说,除了布达拉宫、八廓街这些必到之外,拉萨的寺庙也是不可不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次大陆,而西藏比较靠近印度,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后,又和西藏本土的文化和宗教相融合,经过一系列的历史变更和斗争后才形成了现在的藏传佛教,并占据当时乃至现在社会的主导地位。

其次,在西藏藏传佛教最盛行的时候,要求每个子女家庭都要有人出家,十六世纪后,西藏僧尼最多时占到藏族人口的 1/4。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西藏有僧尼近十余万,占到藏族人口的 1/10,从而导致西藏的寺庙规模大增。据统计,到现在,全西藏将近有 1700 多座寺庙、宗教场所,其中尼姑庵 130 座。

而拉萨作为西藏的政治中心,众所周知和一些小众的寺庙就有十多座。这次在拉萨停留的时间比较有限,九月只能和大家分享几座去拜过觉着还蛮不错的寺庙。

夜色下的布达拉宫依旧恢宏壮观。

哲蚌寺

从拉萨市区到哲蚌寺,打车大概需要三十分钟时间,车子可以开到哲蚌寺大门口,但下山的时候就会稍微麻烦些,需要拼车或者徒步下山,如果能租车或自驾就最方便了。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十公里处的根培乌孜山上,海拔 3800 米,沿山逐层而建。哲蚌寺系黄教六大派系之一,僧侣数目最多的时候多达万人,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 1416 年创建。

进到寺里,最先看到的就是一排转经筒,黄色的经布跟着旋转的经筒轻舞飞扬起来,像极了曼妙舞姿的仙女。

沿着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可以仰看甘丹颇章。甘丹颇章为极乐宫,曾为五世达赖处理政务的宫殿,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利中心,后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再往上走到一个小平台,可以俯瞰整个甘丹颇章。

哲蚌寺有很多个辩经场,虽然没有色拉寺的辩经出名,但哲蚌寺的辩经水平似乎更高些。去的那天没有看到辩经,倒是在室内看到了一场高规格的“辩经会”。为什么会给它打引号呢,其实我认为它不是辩经会,更像是一场盛大的法会。后来查阅资料也问过一些朋友还是不得而知。

整个哲蚌寺最具特色的当属每年的雪顿节了,我去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底,雪顿节早已过,但展佛台和绘制有唐卡的巨石仍旧依山而立。

看完展佛台,往东,一路都是白墙建筑和白石板路。

穿过白石板路,来到措勤大殿,在这里遇上了在“辩经会”场里的僧侣们,听他们的对话才得知,他们代表着不同地方的寺庙,今天齐聚在哲蚌寺向高僧学习。这些僧侣们看起来很年轻,有的甚至是第一次来西藏参加这种高级别的宗教活动。

国庆假前期,来哲蚌寺的游人并不多。哲蚌寺很大,但一个上午的功夫也能将整座寺庙看完。考虑到下午的行程,看完措钦大殿后,我随着另外几位游客慢悠悠的朝山下寺庙大门口走去,搭车前往北郊的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又名“大乘色拉寺”,和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建得最晚的一座,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

色拉寺的大门口比哲蚌寺要明艳很多,很喜欢这种绚丽的色彩,看着心情都明媚。

客栈的老板说色拉寺最值得看的就是下午 3-5 点的辩经了,虽然上午在哲蚌寺看过更高规格的辩经大会,但仍阻止不了我对色拉寺辩经的热情。

拿了不认识小哥哥送的门票,保安大叔验过后,我一路小跑直奔辩经场,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小姑娘,跑慢点,跑快了高反”,我停下来扭过头朝后看,是位高高帅气的男生跟在我后面。

我四下看了看,旁边并没有小姑娘。出于礼貌,我问他,你是在说我吗?他说,是呀,看你跑得挺快的。我笑着回答他说,我不是小姑娘,我们也不认识,你可能是认错人了?他说,现在不就认识了吗。好吧,鉴于安全问题,对于这种陌生人的搭讪方式我是不太认同的,随即转身离去。

到辩经场的时候,周围已经挤满了游客,我找了个缝隙位猫着身子挤到前排,虽然听不懂也听不清他们在讲什么,但看他们的手势和动作,觉着是还蛮有意思的,索性饶有兴趣的看了会儿。

穿过辩经场左侧的小木门,沿着小巷往前走几步,一座四层的石墙建筑呈现在眼前,与哲蚌寺墙壁不同的是,这里的墙壁都没有刷白,都裸露着最原始的颜色,特别有年代感。

抬头仰望天空,一缕阳光正好从鎏金钢瓦的金顶斜射下来,串成一组绿蓝色的光圈,特别像童年时吹的泡泡。

转身转向窗檐的瞬间,又出现了一串光圈,按下相机快门赶紧抓拍下来。在没去阿里前,只在哈巴雪山 5200 多米的月亮湾遇到过一次,那次的光圈更大更漂亮。

一路穿巷,偶尔看到窗檐下躺着慵懒的猫,每看到有人举起相机的时候,便立起身飞速跑开,哈哈,这是一只不太喜欢入镜的猫呀。

越往寺庙的东侧去,我发现墙壁、窗檐布的颜色逐渐变得明艳起来。这个黄色的墙壁我要特别说下,如果是妹子去,一定要带上一块红色的披肩或是及膝连衣裙,拍照效果是杠杠的。

因为我是一个人去的,所以只能是想想的份儿。还有个小重点要说明下,西藏的寺庙女生都不可以露腿进去的,不然在进去之前就会被工作人员给拦住的。如果真的想拍照的话建议最好是穿长裙加裤袜。但拍摄的时间也不要过于太长,毕竟是佛家之地。

拉萨的天空真是蓝得透明、纯净,原本高大的展佛台在树枝的抢镜下显得比较娇小。因展佛台在寺院墙的外面,且要走很大一圈路,看了一天的寺庙,也蛮累的,就没过去了。其实展佛台是色拉寺蛮值得去的一个地方。

似乎拉萨的很多寺庙里都喜欢种花,在哲蚌寺、小昭寺,还有后藏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我都见到过窗檐下或是大殿旁都会有很多花花草草,看起来都特别的漂亮。

大半天的时间,差不多能把整个色拉寺都走完。遗憾的是色拉寺的后山没机会上去。来色拉寺前,我在网上做了攻略说是,如果能上去,兴许能看到天葬。但天葬只对当地人开放,而且上山的路不好走。加上是独身一人,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出来后,在寺前的广场上拍了张后山的照片当做纪念。

扎基寺

扎基寺是我从阿里回来后,在拉萨看的第三座寺庙。客栈同室的王姐姐是位比较虔诚的佛教信奉者,她说来拉萨必定要去扎基寺,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扎基寺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财神庙,寺庙虽小,但香火特别旺。

既然是财神庙,无论如何都得去一趟。于是,我和王姐姐约好第二天一大早去扎基寺,王姐人特别好,带着我去买敬拜财神的香、白酒和哈达。

扎基寺的香火真的特别旺,敬拜的游客从门口一直排到大殿里,由于手上拿着敬拜的物品,也没办法拍照片,倒不如诚心求拜,心诚则灵嘛。

在门口等王姐姐的功夫,拍了两张扎基寺外观的照片,不得不说,这颜色搭配得真是好看呐,这大概也是很多搞艺术的人热衷于西藏的原因之一吧。



小昭寺

从扎基寺出来的时间尚早,且回深圳的机票是在晚上,于是我又去了距离扎基寺不算远的小昭寺。十多天的行程里,我去了将近十座寺庙,你们肯定会问我,不腻吗。

嗯,不腻,如果你要去西藏,我是建议能去就都去看看,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能体会到每座寺庙不同魅力的所在。

小昭寺也是一座非常有故事的寺庙,而当年的松赞干布王、文成公主和印度的尺尊公主便是这故事的主角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百科下。

没想到在行程的最后一站,还能遇到这么可爱的人。我在小昭寺大殿的广场上拍金顶的时候,一位拎着茶壶正在上楼的僧人对着我做起了鬼脸,哈哈,这个可爱的表情被我定格在相机里了。

拉萨街头

在拉萨停留的时间零零总总算起来不过三天。正是这短短的三天,我才会想要更用心的去发现和了解这座城,我想走遍这座城的角角落落,我想听闻这座城的每一个故事,更想认识这座城里每一个人和我一样有趣又可爱的人。可我相信,每一次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再重逢。

嗯,拉萨,别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街头的玛吉阿米,是夕阳中的情郎和新娘;那倒影里的布达拉宫,在我的心头荡漾····

「九月99」

一个理想主义者中的现实主义者

喜欢徒步、旅行、拍照、阅读

记录在路上的点点滴滴与你们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萨这10个细节,寻找隐藏在不同角落里真实而平凡的西藏!
拉萨什么季节去好?适合玩几天?如何安排行程?
拉萨怎么玩(必去景点/行程安排/贴士)
拉萨海拔:拉萨旅游景点海拔及拉萨旅游高反应对
去拉萨,一定要去的10个景点,你去过几个?
忽然,想去拉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