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业保理在中国:爆发在当下

在欧美国家商业保理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但在我国商业保理虽然发展了一段的时期,目前商业保理还处于发展期。另一方面来说,目前也是商业保理最好的切入点。




商业保理是一整套基于保理商和供应商之间所签订的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服务。保理商根据保理合同受让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并且代替采购商付款。如果采购商无法付款,保理商则付款给供应商。



商业保理公司的前景

官姐觉得商业保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国内很多企业资金链紧张,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被应收账款占用了太大的流动资金,导致自身资金循环不顺。而保理业务的初衷就是以企业对外的应收帐款为标的,为企业提供融资,相当于企业以一定的代价提前将应收账款收回来使用。而现在国内商业保理业务量还很小,所以从市场空间来说,商业保理的前景很好。


中国的商业保理发展之路

1993年中国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保理业务的机构,自此我国保理行业开始兴起但是全部为银行保理所垄断。2005年,天津灜寰东润国际保理有限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营业,成为我国第一家商业保理公司,中国的商业保理发展之路由此开启。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关于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的意见》与《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表露监管层积极探索信用销售与发展信用服务业的决心,成为商业保理试点实践的前奏。2012年6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同年12月又批准在广州、深圳开展商业保理试点,商业保理首次获得了政策的肯定与支持,由此告别零星的草根发展阶段迈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当前我国商业保理的基本面

当前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环境总体有利、增长动力强劲。国家提出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总体环境更加适宜于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


1.行业政策环境喜中有忧。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有利于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行业标准规范文陆续制定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同时“营改增”的全面实施致使商业保理企业税赋明显增加。

2.保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25,800.2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9.82%,增速继续保持高位。

2016年前10大行业中应收账款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制造业(22.85%),表明汽车制造业应收账款集中度高,沉淀的资金多,是保理行业开拓市场的蓝海之域。


3.商业保理融资渠道仍需拓展。融资难及融资贵依然是当前制约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资产证券化探索前行,将是保理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P2P网贷政策颁布,严重地限制了保理公司的融资金额,对商业保理融资造成了一定冲击。


4.保理司法环境有所改善。根据《保理司法判例分析研究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统计的保理纠纷案件中,可以得知我国商业保理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司法审判环境日趋改善。


5.信用环境改善进展缓慢。目前绝大多数保理公司尚难以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我国社会化征信行业又不够发达,因此加快建立适应商业保理行业发展需要的征信系统迫在眉睫。目前商业保理专委会已建立了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保理业务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即全国保理行业黑名单系统,并收录了130多万条失信企业信息,为行业风险防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交易在线化快速发展。原本经营不够规范的中小企业,因为在线交易而走向规范。利用在线交易积累的数据,可对其支付能力、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有效降低保理服务风险和成本。同时,也使得那些原本没有固定资产可以抵押的中小企业,通过在线方式获得保理融资。

审视“类金融”之保理

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一大重要渠道,商业保理公司自2012年以来迅速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商业保理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6641家。然而,飞速发展的同时,保理行业也面临诸多困境,风险管理、资金来源、成本高企成为三大困境。


为降低资金成本,保理资产证券化成为一种资产端的创新。而在资金端,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成为一种创新模式。


2016年底,实际经营业务的商业保理企业就在1000家左右,而半年过去,2017年上半年新增注册商业保理企业1057家,实际开业企业仍在1000家,开业率不足两成。


2012年前全国只有45家商业保理公司,至2017年中已超过6600家,商业保理在我国走过了飞速发展的5年。但这种表面繁荣的注册潮之后,却是八成公司都未开业的奇怪局面。


注册门槛低、但业务开展难;注册公司多,但从业人员少;期待的万亿蓝海,实际经营中却面临盈利难。商业保理要发展还面临着种种矛盾和高风险、融资难、成本高等多重难题。


7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未来5年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对金融业务的统筹协调监管。商业保理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类机构纳入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目前深圳等地区已经完成监管交接工作。

新的监管格局或将带来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行业正在观望中。


官姐认为商业保理的两个非常主要的问题在于融资和风险把控。


目前商业保理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解决融资问题


毕竟股东的资金总有用完的时候,更何况做商业保理的都想着发放资金杠杆,拿自己的钱借给别人这事干不长久,也会降低整个公司的资金效率。这个瓶颈也是国内多数商业保理公司业务没怎么开展起来的直接原因。关于融资,很多保理公司已经探索的路子有发私募,或与P2P公司合作。银行融资其实是比较难拿到的,其他的路子成规模的还不多,有人在探索资产证券化这条路,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


另一个发展重点在于风险把控。


保理公司的风控,这也是制约保理公司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保理实际是一种信用文化,和融资租赁公司的抵押文化,银行的抵押文化有本质区别。受制于国内信用环境,我们国家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人才是大大的不足,而且经济形势目前又是比较复杂的,信用风险控制对保理公司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较差的经济形势下控制信用风险是个技术活,这个需要保理公司长年的积淀才能做好。


2016营改增对商业保理的影响


1、商业保理公司不属于增值税法意义上的“金融企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金融机构是指:

(1)银行:包括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2)信用合作社。

(3)证券公司。

(4)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

(5)保险公司。

(6)其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等。

商业保理不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中的金融机构,不能享有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缴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2、增值税“三流合一”对暗保理的影响

在暗保理中,债权人(卖方)只是将债权转让给保理商,但该债权转让并未通知债务人(买方),债务人还是向债权人预留的账户回款,并未出现向债权人以外的账户回款的情况。

故资金流符合“三流合一”的要求,对暗保理没有影响。


3、增值税“三流合一”对明保理的影响。

在明保理中,债权人会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给保理商的事实,债务人也会对此书面确认,确保回款进入保理商的指定回款账户,而该指定账户保理商为资金安全考虑,往往会设置成保理商名义开户的银行账户。


此时,在明保理中,资金流已经不符合“三流合一”的要求,买方企业无法开出增值税发票,若强行开具增值税发票就有违法犯罪的嫌疑。


这就导致明保理中回款账户还是债权人的账户,最多是重新设置,加大了保理商的风险。


税务机关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采用实物流、现金流、发票流必须一致的机械刻板标准。但是,商业保理实践中交易形式多样,货、票、款相分离的现象十分常见,难以保证三流的一致。而已有的税收法规政策又不得不执行,这就使虚开案件大规模爆发,纳税人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将保理视为一种安全可靠的贸易融资方式。国际金融危机为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市场环境,保理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行业继续扩张,已经进入了“黄金时代”。




纠正一下上文的一个小错误,官官在上文指出注册门槛低,现深圳商业保理归由金融办,政策收紧,注册难度加大,有想法的要提前布局,与时间赛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理业务增值税应税浅析
专家来稿| 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干货】商业保理怎样与融资租赁相结合?
干货:2万亿规模,你的保理为何就做不起来?
史上最全商业保理业务运作详细介绍
当商业保理遇上区块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