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数宁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哪些?



先来看看宁阳县

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都知道吗?

细数宁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都知道哪些?

小编带你去看看...

 

1
宁阳木偶戏

        宁阳木偶戏,传统戏曲类,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木偶戏,清朝后期(距今约130年)传入宁阳,属杖头木偶类,偶头大如茶壶,夸张逼真。在操作技法上具有独特风格,身架用4根杆操纵,除嘴、眼、耳朵、胡须、舌头活动外,手能耍枪弄棍,端茶“饮水”。宁阳木偶戏是由全国唯一四根棍发展为三根棍的杖头木偶,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北方木偶,被誉为“江北第一木偶”。

孙氏木偶第六代传人  孙振涛

2
宁阳彩粽及送彩粽习俗

       宁阳彩粽及送彩粽习俗,民俗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彩粽及送彩粽习俗在宁阳有数百年的历史,彩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来源于“缠画”,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宁阳吉祥彩粽。送彩粽是一种重要的习俗活动。

       吉祥彩粽体现了宁阳人民高超的手工技艺。主要作品:宫灯式大如意、莲花仙子、皇罗伞下站贵人、双穗荷包、六顺发财、才女织春、大五彩、小五彩、吉祥娃娃、同心荷包等。

(点击图片试试)

3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民间文学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文物例证的有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均有记载。与大禹治水相关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禹王台的传说》、《筷子的传说》、《建立禹王庙的传说》、《“禹碑虹渚”传说》、《威镇水妖之庙的传说》、《大禹定属相的传说》、《大禹“夫妻树”的传说》、《“虬枝歧柏”的传说》、《禹攻云山的传说》、《铁牛镇海眼的传说》、《白马庙里祀禹父的传说》等


(大禹治水的传说)

4
宁阳斗蟋

        宁阳斗蟋,经济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中期延续至今。

        宁阳斗蟋,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古被誉“天下斗蟋第一虫”,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

       宁阳是中华蟋蟀的摇篮,是蟋蟀文化的故乡。1984年天津蟋蟀友谊赛、1989年上海蟋蟀大赛、1992年上海与天津蟋蟀大赛以及每年全国蟋蟀友谊大赛上,宁阳斗蟋力挫群雄,夺冠称王。98年宁阳开始举办全国民间蟋蟀大赛,99年改称“中华蟋蟀友谊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宁阳蟋蟀又以泗店镇蟋蟀最为著名。宁阳斗蟋品种繁多,有青、黄、紫、红、黑、白等7大类300多个品种。

(点击图片试试)

5
宁阳龟山砚

        宁阳龟山砚,民间美术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九九砚谱》记载,龟山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泰安市有历史记载最早的砚台,原料就是龟血石。“龟山砚又名鹤山石,分布于鹤山镇龟山。”龟山,有“小泰山”之称,由于形状如龟,故称“龟山”。由于大汶河长时间的冲刷积淀,形成了质地较硬适于制作砚台的龟山石(紫砂页岩)。龟山石储量丰富,分布不均。西部石质较软,适于加工茶具;东部石质较硬,适于制作砚台。宁阳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制作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砚台—龟山砚。

       龟山砚具有坚而不顽、柔中有刚、滑不拒笔、涩不滞墨等特点,且上布金星,极为珍贵,有“研笔如锉、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誉。

6
宁阳朱氏唢呐

        宁阳朱氏唢呐,民间音乐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朱氏唢呐是一种汉族传统音乐艺术。属于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

        宁阳朱氏唢呐,其表演技巧独特,气息要求收放自如,舌工讲究双吐、三吐、反吐、正吐等技巧。朱氏唢呐的开门吸取了各地各派所长,经过多年推敲和演奏,形成了柔和细腻、刚劲有力、别具一格的风格。

7
宁阳拉魂腔

       宁阳拉魂腔,传统戏曲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后期延续至今。

       宁阳拉魂腔,拉魂腔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尾音翻高或有帮和,故叫“拉魂腔”,它形成于清代后期,在民国年间流传到磁窑镇王府村,后经艺人们加工和改编,形成了节奏明快、赶板夺词的宁阳地方戏曲——拉魂腔。其唱腔优美,融合南、北方风格,婉约与豪放并蓄,尤其是女声唱腔,婉转柔情、优美动人,被群众誉为“有拉魂的魅力”。

8
宁阳弦子戏

       宁阳弦子戏,传统戏曲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延续至今。

       宁阳弦子戏,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唱腔突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唱腔有时洪亮、有时圆润、有时柔美、旋律动人,并按剧情需要巧用“花腔”和“变调”,突出人物性格。发展了《娃娃》、《锁南枝》、《山坡羊》、《道情》等140多个曲牌,演出剧目有《打登州》、《双龙冠》、《挂龙灯》、《红嫂》、《审椅子》等三百多个。弦子戏的演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一般由五人组成,主要以“笛、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有“笛是骨、笙是肉、弦是筋”之说。

9
宁阳乡饮小凉席

        乡饮小凉席,民间手工技艺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朝延续至今。

 乡饮小凉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宋代即作为朝廷贡品。一领上好的小凉席,从高粱秸收割开始算起,经过扦莛子、选料子、配颜色、捆坯子、破篾子、轧篾子、浸篾子、刮篾子、编花等工序,直到最后嵌边整形,需要30多道工序,仅道具就需要六七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项虽以普通的高粱莛子作原料,却蕴含着浓厚文化气息的传统民间技艺正濒临绝迹的境地。

10
宁阳四八宴席与酒礼

        四八宴席与酒礼,民俗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朝延续至今。

       “四八”宴席及酒礼在民间流行主人请客写帖(请柬)邀请宾客,客人按约赴宴,行至门外,司仪与主人迎宾客于门外,一一握手互道问候。司仪引宾客入席,主宾坐上席,众宾以辈分、年龄大小依次入席。主人行安桌礼,然后开席。 

(点击图片试试)

11
宁阳渔鼓

       宁阳渔鼓,曲艺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延续至今。

       宁阳渔鼓,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宁阳坡庄人翟教寅十分热爱渔鼓艺术,总结隶属“曾、柴、张、杨”四大门派的技巧,勤学好问,拜曲阜姚村的张合法为师,不仅继承了山东渔鼓传统艺术,而且有了新 的艺术发展。翟先生所演唱的渔鼓为“寒腔”派,他的演唱,嗓音宏亮而细腻,唱腔婉转而含蓄,吐词清晰,动作洒脱。人们称他的演唱有“三好”,即:行腔坐韵好,鼓板节奏好,身法表演好。宁阳渔鼓吸收了山东琴书的部分精华, 在表演上吸收了戏剧表演的一些动作。剧情生动形象而又幽默,从无闲言冗语,更不作庸俗的插科打诨。

12
宁阳鸣虫葫芦

        宁阳鸣虫葫芦,传统美术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朝延续至今。

        宁阳鸣虫葫芦,是一种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最大的妙处在于品质好,出叫。葫芦虫具既有艺术观赏价值,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收藏价值。

       宁阳鸣虫葫芦形状多样,共有一百五十余种,其中八十余种是清朝流传下来的老模具。宁阳鸣虫葫芦依其造型可大致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四种。根据畜养虫的种类不同,分五大类:一蝈蝈葫芦,二蛐蛐(白虫)葫芦,三蚰葫蝼(黑虫)葫芦,四蚱仔葫芦,五两用葫芦。


13
宁阳伏山剪纸

        宁阳伏山剪纸,传统美术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中期延续至今。

         宁阳伏山剪纸属于宁阳的特色文化,伏山剪纸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主要作品有:《喜报三元》、《喜鹊闹梅》、《龙凤富贵》、《八喜牡丹》、《金鸡报晓》、《芦下双娥》、《蝴蝶戏梅》、《寿星菊》、《金猫戏葡萄》。


14
宁阳乡饮粉皮制作技艺

        宁阳乡饮粉皮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同治年间延续至今。

       宁阳乡饮是有名的“粉皮之乡”,以南赵村最为著名。粉制品加工是该村群众的传统手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粉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也由当初单一的大粉皮,发展到2013年的粉皮、粉条、淀粉等十几个品种,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15
宁阳许氏烧烫伤膏帖

        宁阳许氏烧烫伤膏帖,传统医药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民初延续至今。

        宁阳许氏烧烫伤膏帖,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宁阳许氏烧烫伤膏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民国初期的一位宫廷御医隐居东庄崔解,将其秘方传授于当地人许孟敏,经过几代传不断地改革创新,许氏烧烫伤膏贴已由最初单纯的治疗烧伤烫伤发展到现在结合现代工具和无菌消毒操作,能治疗各种农药、电、火、碱等化学烧烫伤。

       许氏烧烫伤膏贴由冰片、香油、黄柏、大黄、石膏等20多种名贵药材加工泡制而成膏,再把膏浸润在纱布上,经高温消毒后加工而成。用药后十分钟止痛,治愈达99%,不留疤痕。具有很高的医用医疗价值。

16
宁阳神童山梨花会

        宁阳神童山梨花会,民俗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朝初年延续至今。

        宁阳神童山梨花会,是宁阳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名片,是泰安市主要节庆活动之一,成为展示大泰山旅游,弘扬宁阳“泰山之阳,圣人故邻”形象的重要窗口。

        神童山梨园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公元八八六年,鹿氏先人从陕西迁居,开始在神童山栽植黄梨等果树,后逐渐扩展至整个神童山地区。

17
宁阳骆驼蹄鞋制作技艺

       宁阳骆驼蹄鞋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骆驼蹄鞋,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物质条件限制,百姓所穿的鞋只能用草绳编制或者棉布缝制,后来草鞋逐渐进化到布鞋,并经改进,制作出了专门为儿童所穿的骆驼蹄鞋,流传至今

18
宁阳韩式剪纸

        韩式剪纸,传统美术类,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韩氏剪纸嫡亲传承传了五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剪制技巧独特,融各派剪纸之长,如婚庆系列和节庆系列,发展了传统剪纸的应用范围;如居室装饰,抛弃了传统剪纸中的腐朽部分,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气势磅礴,得到了美术界同仁的称赞。

韩式剪纸传人韩运水

19
宁阳显胎文人锡壶

      宁阳显胎文人锡壶,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李会宝

20
宁阳崔氏唢呐

       宁阳崔氏唢呐,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丰镇西故城崔氏唢呐至今已延续了六代,在西故城崔氏家族里,崔氏唢呐第六代传人崔文文、崔文龙姐弟是为数不多的获得国家唢呐认证的,两人分别获得中国管乐学会九级认证证书(最高级别是十级)和中国管乐学会六级认证证书。

21
宁阳佛手花糕制作技艺

       宁阳佛手花糕制作技艺,泰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手花糕,用红枣和面粉制成塔形的花糕,顶部再装饰上彩色的石榴或寿桃形状,寓意人们的生活“福寿双全年年高”。春节蒸花糕和新媳妇回婆家带“花糕”都是这一带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花糕形状繁多,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可做上各种不同寓意的吉祥饰物,为生活中找到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精神寄托。

22
宁阳廖桥御膳香油制作技艺

       宁阳廖桥香油,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廖桥牌御膳香油”是一种高质量的绿色调味品。选用优质芝麻做原料,经特定的工艺流程精制而成。香味浓郁、口感圆润、留香持久、保质期长。

“宁阳文史”记载有三百多年,历史悠久。古时曾供黄城做御膳,八九年被山东省工商界评为“名、优、新、特”产品,九三年省政府以“齐鲁名食”刊载向中外客商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作了推介,零四年获十大“泰山名优特产”金奖证书,零六年九月获十大“山东历史文化名吃”荣誉称号。

23
宁阳牛村犬肉制作技艺

        宁阳牛村犬肉制作技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犬肉是省内外驰名的传统名吃,又以泗店镇牛家村的犬肉为最佳。

   牛家村加工制作犬肉迄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雍正年间,该村以彭姓为主开始了宰狗肉的生意。解放初期,发展到彭、侯、刘等7家,由于选料、配料、 加工讲究,煮熟后内色棕红、食无腥味,香郁不腻,味道鲜美,具有独特风味。

    牛家村犬肉在加工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一是挑选肥狗宰杀后,将肉分成三大块,清洗至无血色。二是把肉和用纱装好的砂仁、肉蔻、肉果、茴香、八角、桔皮、白芷、丁香、花椒等20余种调料放入锅中,然后加清水,先用大火绕开再改为中火,半小时后加入食盐,关键在于把握火侯,不能煮得过烂,三是待肉煮至八成熟时,用木棒将块状火硝(适量)夹住点燃,迅速插入肉汤深处,这样不介使其除脏去毒,并能使肉色鲜嫩,四是当锅中火硝融化、停止翻白沫时,撤去明火,焖六至八小时即可出锅。

24
宁阳钟庄豆腐皮制作技艺

       宁阳钟庄豆腐皮制作技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钟庄豆腐皮历史悠久,以精大豆、纯天然泉水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薄如草纸,清爽劲道,口感独特,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系东庄名吃。

        钟庄豆腐皮制作工艺精细,经打浆、高温、去渣、结膜而成,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本品采用本地优质黄豆为原料,黄豆抗病力强,不易感染病虫害,未受农药污染,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字资料

名称类别批次
伏山纪氏中医皮肤疮疡疗法
传统医药



泰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镶锡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彩山特曲传统酿造技艺
孔氏装裱技艺
伏山李氏中医治疗面瘫法传统医药泰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长安葫芦


传统技艺


泰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阳显胎文人锡壶
槐抱椿的故事 (点击看故事)


民间文学











泰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义姑的传说
灵山寺的传说
崔氏唢呐传统音乐
宁阳宁氏木雕


传统美术

宁阳苏家石刻‍‍
宁阳佛手花糕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宁阳董家手搓面制作技艺
宁阳古井桥酒酿造技艺
宁阳廖桥御膳香油制作技艺
宁阳绿豆粉皮制作技艺
宁阳牛村犬肉制作技艺
宁阳钟庄豆腐皮制作技艺
宁阳伏山条编制作技艺
宁阳文宝斋王氏装裱制作技艺
宁阳绣花鞋垫技艺
宁阳县孙氏古典戏法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看到这些文化遗产

有没有感觉大宁阳文化的灿烂

关于宁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编就整理到这里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下方留言

PS:部分资料整理不全

如果你知道欢迎联系小编11605388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这就是和美汕头】咱的汕头 咱的非遗
云南大理多项目培训传承非遗
你了解乐亭吗?|滦县|乐亭县|唐山市|河北省
淮北市文化遗产
北碚6项非遗项目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