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张“九霄环佩”古琴现身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

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意见》。

意见第十条指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也多次提出,文物是中国文化之传承与结晶,并肯定了文物在中国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无不昭示着文物理论之研究,文物文化之探讨,文物收藏之丰富,均将迎来新的春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泱泱大国,崇礼尚书,历来为礼乐之邦。琴棋书画,为历代中国文化人之好。起源于文献所称的“三皇五帝”时期。据记载,伏羲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作为文玩类艺术品之首,蕴含历史文化元素丰厚,富人文气息。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古琴最初是作为巫的通神之乐器,隋唐以来,古琴的记载更多,如四川雷氏家族的雷俨、雷威、雷霄等三代九人、郭谅、沈镣、张越、冯昭等。至宋代,将“琴棋书画”并列,成为雅文化的符号。明代则整理古琴史料,始大量刊刻琴书,斫琴之风大兴,有清至民国,古琴式微,不绝如缕,但是琴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却更加丰富。一言以蔽之,古琴的文化精神,在儒家为乐教,在道家为天乐,在释家为梵呗,在隐逸为情结。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古琴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始终,共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有清代以前的古琴不到200张,唐代的古琴不足20张。以故宫为例,现有藏品180万件之多,故宫研究员郑珉中先生著有《故宫古琴图典》统计故宫古琴仅有46张,其中唐代4张、宋元11张、明代13张、清代7张,面板均无纹饰。观赏琴有铜琴5张、铁琴2张、石琴2张、面板有花鸟纹饰琴1张、琴模1张。

说起“九霄环佩”古琴,全国琴界无人不知,该琴被列为故宫所藏46把琴中的第一琴。查阅郑珉中先生《蠡测偶录集》关于古琴的论文,就故宫藏有的四张唐代古琴就把唐代289年的斫琴年代和历史就判定完毕,从学术的观点及客观逻辑推理来说,仍觉得物证欠缺难以服众。

就故宫所藏“九霄环佩”这张琴来举例,目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个人收藏家何从如先生,共有四张同名的“九霄环佩”琴,且都被断为唐代,然除故宫之琴有“开元癸丑三年斫”字样外,其余三把琴皆无年代刻载,均是依款式来推断为唐代。郑珉中先生认为“开元癸丑三年斫”语序不伦,断定此琴乃历史上剖腹所作伪款,但琴确定是唐代的。笔者认为:“开元癸丑三年斫”语义通顺,“三年斫”乃是“斫三年”之意,须知古人斫一把好琴至少一年以上时间,花费数年时间极为正常,另外既然有人作伪,该人也必知暗刻琴款的常识,以现代人之汉语语法习惯就武断为后人伪款,实缺乏说服力。

上图伏羲式《九霄环佩》琴为故宫所藏

笔者近日见到一张连珠式“九霄环佩”琴,通长122厘米、额宽19.5厘米、尾宽14.5厘米、厚4.5厘米,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施朱红漆,遍蛇腹纹,包浆沉厚漆色黯然,面板第10、11、12徽部曾有修补,右侧颈部至腰部及额部剑锋露白,有明显使用痕迹,但不同的是面板上有四位仙女分别吹弹曼舞,形态惟妙惟肖,皆是手工勾勒细刻,施以锗红、粉红、黄红、蓝色、绿色彩绘图案,龙池内腹左侧有“元中统庚申日”(1260-1264年)、右侧有“吴江陈中造”阴刻款,背面字体同辽宁省博物馆所藏伏羲式琴一样几无二致,琴背轸池下方刻16厘米长4.8厘米宽篆书“九霄环佩”四字,其下方刻6.3厘米见方印,印文篆书“夏氏泰符子孙永宝”阴刻款,长圆形龙池,下方刻6.5厘米见方印,阴刻篆书“清和”二字。篆书字体皆有描金呈暗淡色。凤沼为长圆形。紫檀岳尾。轸足皆红木旋成。

此琴经斫琴大师鉴定并调弦试弹,确定材质为桐面梓底,造型同现代琴略有差别,音质正常,只是因有蛇腹纹剑锋略有突起及人物刻纹些许凹陷,手感同现代琴略有异样罢了,若要恢复古琴之原有声韵,还需略微整斫并经常弹奏保养,方能焕发出古琴之天籁光彩。

又把此琴照片,传于国内著名古琴大家,当即回复“好琴”两字,并相约专程前来会拜试弹。

本页连珠式《九霄环佩》琴为民间收藏家收藏

查阅历年来古琴的拍卖行情纪录,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12月5日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成交,创下我国古琴拍卖的历史记录。可见古琴在藏家心目中举足轻重的敬仰之意。

历年来拍卖成交价超过100万的古琴数十张,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板无纹饰。与收藏大家,古琴专家,斫琴大师其探究原因,我们认为拍卖行无古琴专家,往往简单依据有限的书本知识,那么,若专家的知识是片面的话,必将会导致一些不被人们所认知的珍贵器物散失消亡。这也就是刘玉珠局长在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之基础问题之一。

那么,面板上有人物文字、动物花鸟、楼阁山水、镂刻描金的古琴是否就是到代的古琴呢?笔者求教过几位古琴斫琴家、演奏家、收藏家,他们对面板有纹饰的古琴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斫琴家认为:古琴上纹饰繁多,工艺精湛,现在已找不到手艺如此高明的技师;演奏家认为:老琴声效不如现代制造的古琴,琴音声响未能嗡鸣悠远,特别是纹饰的浅刻造成演奏时滑音技巧能否准确体现,;收藏家认为:包浆到代、工艺无人夺其右、材料干燥、桐面梓底、造型优美、画风与当初年代相符。现代斫琴工艺无从仿效。以上观点皆有其合理性。

《故宫古琴图典》第192页记载了一把清代“金漆花鸟琴”,“细弦一侧花丛底部山石以漆堆隆起并施金粉,有碍弹奏。”被一家之言,定义为观赏琴,笔者也见过一张乾隆年制款的观赏琴,面板上彩漆纹饰堆砌较厚,空拨七弦音响洪亮,但按指下去高低不平,无从弹奏且也无任何抚琴痕迹,说明有些古琴在制作时就被当做高雅的装饰品,并非都是弹奏使用。另外,在一些老琴的面板上或背面,有后刻“乾隆御赏”或大臣们的赞美诗句,说明乾隆皇帝时期也把此类古琴作为观赏艺术品。

上图观赏琴为民间收藏家收藏

认真追索各大国有博物馆的古琴来历,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民间。很多古琴经历了千百年沧桑,换了数不清不知姓名的主人,而其穿越历史长河,与生俱来的文化象征及诉说,从未改变。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说明国家对文物文化的工作进一步重视。今年1月17日国家文物局长刘玉珠在凤凰卫视同记者对话时,说到:民间文物收藏也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物收藏是国有文物收藏的数十倍(具体是指可移动文物),也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客观的提法,给文物研究,文物收藏,乃至国家传统文化之保护,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就古琴而言,国有博物馆的近200张古琴不可能代表中国数千年的古琴全部历史,个别专家的论著,也仅仅是对其看到的几件器物而推断,不可能全面。我们需民间不断自我文化素养,及综合鉴赏水平,以现有的书本知识为参考,更全面,更深入,更细微的关注及研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方能进一步提高认知和保护文物的能力。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性,多样性,兼容而客观的推理,探讨,求证。共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江苏苏州 徐苏安

2017年2月2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遗忘的国宝 彩绘古琴
辽宁首个古琴文化展18日启幕,1200岁国宝将亮相
最古传世名琴亮相故宫古琴馆
辽博1200岁古琴将再与观众见面
辽宁省博物馆藏唐九霄环佩琴首次面向大众公开展出
古琴艺术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