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犀角鉴赏
犀角自古就为极为贵细之物,今为禁止物品。一般做药之人很难见到。
在由有犀角配制而成的中成药中,都是十分昂贵的!比如“安宫牛黄丸”、“犀黄丸”、“紫雪丹”、'犀羚丸'、“至宝丹”、“犀角化毒丸”、“犀角紫草丸”、“牛黄犀羚丸”等。由于犀角极为珍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物种。定为特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严谨捕杀、买卖和使用其肌体上的任何部位及器官。因而,中成药中,也将犀角变换成了“水牛角浓缩分”了。
犀牛角由于是一味传统上极为珍贵的中药材,所以,古人对其鉴别也十分考究,并且,有其不少的专用术语,比如“天沟”、“地岗”、“马牙边”、“刚毛”、“'沙底”、“窝子”、“蘑菇头”等,形象而富有诗意。
性味:苦、咸、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功能:清热凉血,止血,解毒,安神定惊。
应用:热入营分,高热,神昏谵语,血热吐衄,发斑紫暗等。据闻,治疗白血病,疗效显著。
下面先从《中药大辞典》中摘录相关犀角的内容:
【出处】《本经》
【拼音名】Xī Jiǎo
【别名】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犀性凶猛,狩猎时须先隐伏路旁,开枪射杀,或察其足迹出没之路径,在途中设陷阱以捕获之。杀死后将犀角割下即可。《全国中草药汇编》: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atrensis Cuvier、黑犀R. bicornis L.及白犀R. simus Cottoni等,以角入药。
【原形态】①印度犀,又名:独角犀(《纲目》)。
体格粗壮庞大,体重仅次于大象、河马,身长约3.2~3.5米,肩高达1.8米。头大,颈短,耳长,眼小,鼻孔大。皮肤坚厚,除耳与尾外,完全无毛。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呈楯状,皮肤表面有很多疣状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带紫色。雌雄兽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圆锥状,粗而不长,普通长约30~40厘米。四肢粗壮,均3趾。
生活于亚热带的潮湿、茂密的丛莽草原。独栖或两只同栖,夜行性,嗅觉、听觉强,视觉弱。以鲜枝、嫩芽、竹、芒果等为食。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

②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
形与印度犀相似而较小。皮肤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条褶上下完全连接。本种仅雄兽有角,生于鼻端,角较小,长仅25厘米左右。
生活于热带密林中喜游水,怕日晒。常独栖或雌雄同栖,以鲜枝、嫩芽、叶、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分布爪哇。
③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体形最小,身长约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前角长,后角短,纵列而生。上唇不突出。
生活习性与上种相同。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状】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余厘米。表面为乌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15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纹。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质较次。
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或白犀的角。角形长大,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底盘圆形,窝子较浅,五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成不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
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长3~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较浅,多有纵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细。纵剖面丝较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弯曲。味稍浊。
【性味】酸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归经】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①《本经》:'治百毒,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
②《本草经集注》):'解莨菪毒。'
③《别录》:'疗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气。'
④《药性论》:'辟中恶毒气,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能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主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
⑤《食疗本草》:'治赤痢,研为末,和水服之;又主卒中恶心痛,诸饮食中毒及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又以水磨取汁与小儿服,治惊热。'
⑥《日华子本草》:'治心烦,止惊,退热泪痰,解山瘴溪毒,镇肝明目。治中风失音,热毒风,时气发狂。'
⑦《纲目》:'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里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前些年,偶有机会在一中医药博物馆得遇拍照,这里分享与同仁,仅做对旧时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下图:犀角(小馒头)

砂底:指犀角(含广角)的底部窝子内面布有细密砂粒状小孔,称之。对象是底面。
鬃眼:指犀角窝底针孔状的细眼,属鬃毛形成之眼状间隙,故曰。对象是眼孔。

下图:窝底(可见砂底、鬃眼、地岗)

地岗:指犀角(暹罗角)中与天沟相对的一面底盘上有一凸起的凸脊,因在地盘内凸起似岗,故称之。其长度在67cm间,高度12cm间。
下图:地岗

天沟:指在暹罗角的前面自底起顺马牙边向上,有一条纵长的凹陷沟,因沟面朝上,故曰天沟。天沟长在310cm间,深在0.53cm间。另外,犀角种类较复杂,包含广角,不是每一种类都具备这些特征的。
下图:天沟

钢毛:指犀角(含广角)马牙边上带有未去净的硬刺及少量稀疏的鬃毛,坚硬粗挺刺手,形似钢毛。

下图:钢毛

鱼子纹:指犀角或广角的横断面出现的类似鱼子的现象。二者相似,犀角色较深,广角色稍浅。(下图的顶端虽非横断面,但磨损后也近似于横断面的鱼子纹)
芝麻点:指暹罗角顶端有较明显密集圆形的鬃点;或指纵向、斜向镑片时对光照视见到的透明点,因状似芝麻而称之。

下图:鱼子纹芝麻点

马牙边:因犀角基部的周边凹凸不平,形如马牙。

下图:马牙边

竹丝纹:指犀牛角(广角、火犀角和水犀角皆有)的纵剖面有如竹子纵剖面类似竹丝纹理的现象,犀角破痕几无粘连,但广角往往丝状牵扯。
下图:广角的竹丝纹

公众号'国药探真'致力于对中药材传统的经验知识的探究,中药饮片炮制知识的承扬,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及对标准、时弊的讨论。如果您是中药人,如果您有兴趣,不妨关注一下!如果您对中药传统鉴别术语感兴趣,可以参阅《中药传统鉴别术语图解》一书;如果您是初入门者,想了解更多的中药基础内容,或可参阅《药店药师中药训练手册》一书。

如有失误,还请各同仁海涵并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犀牛角的种类
犀牛角的鉴别方法
犀角辨真假的方法,准确率百分百
犀角的知识和图片
犀牛角图片
心有灵犀一点通——犀角辨伪简要|犀角,辨伪,收藏知识|::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