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绝才人”绝非虚名!“京胡才子”盛名之下,被掩盖的诗词、书法、绘画造诣又有多高?

戏 缘 ⑥

能被称为“四绝才人”,郑剑西的这四绝绝非虚名。

琴艺为一绝,在上一篇已经提及。

剩下的三绝,来听听内行人的评价—— 

关于书法,瑞安著名书法家池志澂评价“尤冠一时”“大笔高名,颇传海内”。

关于绘画,行家评价:“山水人物,俱极妙品”“自一帮人心想到之处,一涉其笔端,无不惟妙惟肖,耐人玩索”。

关于诗词,瑞安文史研究学者余振棠评价:“读起来特别能打动人诗词立意遣辞,往往别出机杼,意境高远,文采斐然。”

授艺:流水有知音,弟子多才俊

天涯多芳草,流水有知音。

郑剑西拉琴名气大,收了不少学生。

他教琴的方式很特别,甚至有点超前。

缪天瑞

缪天瑞(1908-2009),瑞安人,著名音乐律学理论家,年少时跟郑剑西学过京胡。

“他的教育方法很奇特,只给示范拉西皮、二黄一两次,接着就叫我们自己拉了。”在一次采访中,已是百岁老人的缪天瑞回忆道。

从运弓到把位、指法,从曲牌到各行当的演唱风格……缪天瑞在郑剑西严格的音乐训练中,进步很快。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现代律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郑剑西还曾送给他一把京胡,他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可惜的是,后来这把胡琴丢失了。 

郑元材

“先生的创新意识十分强,对音乐的许多观点都很有见地,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学生郑元材这样写道。

郑元材,温州市知名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曾编写过《反主胡演奏法》一书,在器乐上造诣很深。“他教我一个指法,这指法就是把小提琴演奏中的滑指、颤指运用在京胡上,当时我无法领会,在练了好几年后,才学会稍稍接近先生所演奏出来的效果,其音色富有弹性,立体感强,有一种超脱弦线的润腔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接着先生又教我二条弦具有京胡独特风格的定音方法,方法新颖别致,易学而不易拉。”

许思言

许思言(1918-1987),原名许铁生,著名剧作家,是温州五马街绸布巨贾许漱玉(详见《“618”的这些促销套路,这位瑞安商业巨子早就玩腻了》)的儿子。按现在的说法,可是标准的富二代。

许思言也是打小喜爱京剧,熟谙老流派唱腔。后来结识了郑剑西,并拜他为师,从此走上了京剧剧作家这条路。

新中国成立后,郑剑西在周信芳等人介绍下,应聘任“上海戏剧改进会创作室”(后归上海京剧院)编剧。在此期间,郑剑西参与编著了大量戏剧作品。如参与集体创作的剧本有《闯王进京》《黑旋风李達》《李与燕青》。个人编写的有《三盗芭蕉扇》《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旗魏胜》等,以及个人编写尚未上演的有《白蛇传》《玉簪记》等。

许思言为继续跟他学戏,也去了上海,成了郑剑西的同事。

师徒两人的感情有多深?“豪饮可堪消块垒?剧谈时复见锋芒,不恭玩世浑闲事,只是天真未是狂。”郑剑西专门为许思言写了两首诗歌:《永嘉许生思言留住十日别后寄赠》及《寄铁生关外》。

上世纪80年代,许思言致好友胡中原信件中提到恩师郑剑西的警句“一念偷安便下流”,曰:“我平生仅知皮黄,想来想去,只有抄录先师郑剑西先生的诗句,表示我晚年坐卧不忘振兴京剧之意。”

许思言写给胡中原的手迹,其中提到恩师郑剑西

诗词:“前尘如梦感苍茫,日暮空嗟歧路羊”

写诗,郑剑西是有一手的,而且才艺不输其琴艺,只是被琴艺盛誉所掩盖。

著名书法家池志澂评郑剑西的诗词为:“超雅流利不让东坡,无清时诗家典琢雕刻之句。”民国时期书法家、金石大师许钧这样评价郑剑西的诗:“才人学人一齐俯首,性灵声韵兼擅其长”,并称他:“北涉燕蓟,南游沪杭。胜景悦目,世变怵心。妙词抒景物之情,丽句得江山之助。”

2004年4月,许思言的2000多册藏书由家属捐赠给温州市图书馆。在这次收藏的图书中,就有部分是郑剑西的遗稿。

温州市戏曲研究专家沈不沉先生介绍,在这批遗稿中有《万万庵诗稿》4册,还有三个剧本手稿,一名《制敌之花》,其前言中说明系清代流行在浙南的一个传说改编;其二名《反清风》,系《水浒传》中的清风山故事;其三系据《后汉书》中一个故事改编,剧名《中国最早的女革命》,抄写虽较工整,但都有眉批,可能还只是初稿。

其中,《万万庵诗存》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结集出版。其中200多首诗表达了对旧社会官场腐败的深恶痛绝和对下层百姓饥寒疾苦的同情。

《萬萬庵日記》手稿

显然,郑剑西的诗词饱含着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感悟。才子的感情总是特别丰富,对爱情友谊的感触,对身世飘零的感叹,对怀才不遇的积郁,加上阅历、观察力、描写力的三重叠加效应,笔端所及很是打动人。

郑剑西墨迹

“前尘如梦感苍茫,日暮空嗟歧路羊。无恙湖山憔悴我,白苹风里立斜阳。”

“是处流霞红可怜,雷峰旧迹渺如烟。斜阳也有沧桑感,衰柳栖鸦又一年。”

“湖光山色两悠悠,惯与人间触万愁。毕竟闲愁触不尽,澄波不肯向东流。”

这是郑剑西《西湖杂感》10首其中的3首。看似描述西湖景色,实则托物言志,读到的是浅淡的忧伤。

“梅惊六十犹倾国,程怅痴肥总擅场,空巷万人看不足,春兰秋菊费评章。”

这是上世纪50年代,他所写的诗《连日观梅程剧有感》四首中的一首。梅是指梅兰芳,程是指程砚秋,诗中可读出他们亦师亦友的至深情感。

“殷地清商发,层城北斗斜。猿啼巫峡月,鹃咽武陵花。思妇灯前泪,征人梦里家。十年湖海迹,到处听悲笳。”

这是他的一首五律《悲笳》,是面对当时皖豫一带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而用诗歌写下的“悲鸣”。

“秋光着意动羁愁,银汉无声自在流。多少天涯沦落客,一齐回首妒牵牛。一片缠绵结爱深,天衣针线了难寻。人间枉有璇机锦,辛苦相思夜夜心。”

诗歌《双星渡河之夕,十年来均在客中,迥望秋空,顿生离索之感》,则生动写出了郑剑西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叹和哀伤。

书法:“大笔高名,颇传海内”

只是后来到了中年,郑剑西把诗抛却了。他说他悟透了人生,要给自己实行减法。

但书画和琴艺他不愿意丢,书法能让他尘世的灵魂得到安宁。琴艺呢,那是他觅得知音的良方。

郑剑西墨迹

郑剑西的书法作品气势恢弘,而不乏骨力。书法界业内人士称其有雄阔疏放之风,令人由书而想到其人,风格上最接近颜体书风。

在著名书法家池志澂的眼里,郑剑西的书法应当在其琴艺之上。他说:“剑西自少敏达,书画琴棋无学不精,而书法尤冠一时。书精汉魏篆隶,而正楷唐颜鲁公、宋黄山谷外,最似清大书家翁常熟先生。雄厚虽逊常熟,而超轶过之。大笔高名,颇传海内。”

也难怪关百益说:“瑞安郑君剑西风雅士也,多才多艺,世鲜其俦……书法远涉晋唐,篆刻上追秦汉。绘画则山水人物俱极妙品。凡神仙、鬼物、美人、高士,以及百工操作之事、群庶游戏之态,自有人心想到之处,一涉其笔端无不惟妙惟肖,耐人玩索。”

关百益的书法宗魏碑,擅行、楷、隶书,风格雄厚质朴,是民国时期河南省的大家,能在书法、篆刻、绘画上对郑剑西给以这样高度的肯定,是很不容易的。

《瑞安近现代人物轶事丛述——郑剑西二三事》中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抗战时期,郑剑西在温州举办个人书画的展览会,其作品人争购之。当时,适值京剧名演员高百岁、谢兰玉应邀来温演出,莅临参观,尽购其作品之高贵者。

郑剑西四条屏手迹

1989年10月,北京大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收有郑剑西作品《放鹤亭》诗(原刊于《当代名人书林》),而他于1947年创作的《长安秋兴》书法条幅,更具较高的史料收藏价值。

书法业内人士为《长安秋兴》的书法条幅这样注解:“此幅诗轴纵135厘米,横33厘米,书法的结字以端方为本,为了避免整幅字的千篇一律,均匀如算子,作者在笔画上翻出新意,一字之中往往粗细悬殊,给人以厚重而古拙的美感。这种笔画上的变化启自颜真卿,而清人刘石庵、何绍基也都谙于此法,发展了颜书的这种特征。郑闳达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故其书法正面开张,气势雄浩,不乏古意,却具有自家风貌,于晚清学颜中又开一新境界。”

梅兰芳与郑剑西合作的画

晚年,郑剑西患了严重的眼疾,据说是高度近视。他原想著一部名叫《祥符调》的书,便不得不断了此念。演奏京胡精力也不济了,他开始在剧目中客串某个角色来打发时日,虽说在戏台上不戴眼镜几乎看不见,但听着鼓板的起落,也演得丝毫不乱。

1958年,郑剑西在上海寓所突然病逝,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

听闻那个时候,他正坐在书案前,铺好了宣纸,戴上新配的眼镜,研墨准备临写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行书法帖。

而这一幕,永远定格了。

编辑:项丹妮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陈锦海




●陈傅良背后的女人
●名列“瑞安民国十才子”,常为梅兰芳操琴,著京剧曲谱开山之作!广为流传的“一弦伴戏”是真的吗?
●曹村到底出了多少进士?很多人都弄错了
●风度翩翩的“京胡才子”怎么会成为满城皆知的癫人?背后的悲催人生令人唏嘘
●与西泠印社结缘的瑞安人,还有他们
●西泠印社为何与瑞安结缘这么深?那要从两个书痴说起
●永嘉学派对浙学的四大贡献
●一代宗师外号“王老虎”,三种解读让人忍俊不禁。瑞中学弟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竟成“南戏研究泰斗”

“瑞安印记”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瑞安印记》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瑞安印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擂琴 京胡 京剧《乱云飞》
珍琴流芳——传世京胡撷萃
这个京胡师应该是个名琴,演奏京剧赤桑镇可不是一般的好
国粹——京剧的乐器常识
南北琴王同奏一曲 京胡名家尤继舜与李祖铭 夏慧华献唱京剧《霸王别姬》
京剧融合《北京一夜》月琴和京胡的斗琴厮杀太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