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何以都能善终(林志坚)

在中国每逢改朝换代政权更迭之时,一般草民倒无谓,只要吏治上路,我种我的田,商贩做他的生意,管他谁做皇上。但对于士大夫读书人阶层就不同。祸从口出,文字狱随时都有可能光临士人的头上。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通览查看历代新旧交替时期,士人的命运遭遇如何。发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船山,顾炎武亭林,黄宗梨洲,这三个可谓对爱新觉罗氏入关抵抗最激烈的“反动”文人,却都得以善终,黄宗羲还活到85高龄。

先说这三人如何“反动”吧: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从明万历四十七年出生到清康熙三十一年病逝。四十三岁之前一直坚持武装抗清,对于新朝来说,可谓是个“武装反革命顽固分子”了,当明确反清无望后,还写了一百韵的《悲愤诗》。之后隐身泉林,从事著作,宣扬“均天下,反专制”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道主义,终生站在反清复明的立场不放弃。

次说顾炎武,字宁人,苏州昆山人。他成年后正逢国难当头的岁月,积极参加南明抗清的救亡活动,多番挫折入狱忠心不改,过着长年流亡生活,一边著书立说,被称为“清学开山始祖”,在经学、史地学、音韵学各方面卓有成就。他坚拒仕清,写诗明志,“遗民犹有一人存”。反清到底,最后死在山西流亡途中。

再说黄宗羲,浙江绍兴余姚(今属宁波)人。字太冲,别号梨洲老人。是三人中年纪最大,也是活得最久的人。同样也是在复明运动中最卖力的“武装反革命”,直到六十多岁,兵败后才隐居著述。他的著述最有名的是《明夷待访录》与《明儒学案》。康熙皇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他赴京修《明史》,被他坚拒。召其进京当顾问又被婉拒。可谓是个坚决反清的老顽固。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三个反清分子为何在康熙盛世存活下来,没有受到惩治入狱或杀头呢?原因大概有两点:第一,清朝的社会结构脆弱散漫,在那样一个时代,民间尚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地方宗族势力对他们起了保护伞的作用。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曾说:“清初遗老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讲要复‘封建’,就是看清了社会上没有有组织的力量,足以与征服集团抗衡。”第二,根本原因是他们遇上了一个开明的大度的好皇帝康熙。连毛泽东都表扬他拓疆保疆有功,当时中国的版图可能是历来最大的。这些硬实力方面且不表,只说康熙帝统治时期,中国的软实力也是全世界佩服的。几乎跟盛唐一样。例如允许洋人在中国办教,将西方的洋玩意引进来推广。更宽宏大度的是起用汉族士人当高官治理国家,基本上不搞文字狱不迫害持异议士人。历来夸奖他的人很多,这里只引梁启超先生一段话作结:“康熙帝是比较有自由思想的人,他早年兴文字之狱,大都是未亲政之前的事。本身却是廓达大度的人,不独政治上常有宽仁之义,对于学问,亦有宏纳众流气象,试读他《庭训格言》便可以窥见一斑了。所以康熙朝学者,没有什么顾忌,对于各种问题可以自由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清初三大思想家对张謇的影响
文化丨余姚四先贤——黄宗羲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知识点详解课件PPT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谁?
2019-26J《古代思想家(二)》纪念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