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太极拳非明事通理不成(1)—— 荣华丰著

 

前辈造拳时就提出“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我们且不说懂劲,就先看看有多少人懂事理,也就是明事理的。不管谁练太极拳,都要围绕着它的事和理来练,如能确确实实地把它的事和理练上身了,才算得到太极拳了。如果和它的事理相违背,那就是练一辈子也够不上它的边,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此,练太极拳,自然就先要明白它的“事”和“理”。

 

太极拳的功夫是讲以柔克刚,要想以柔克刚,就要把“柔”功练上身好去克“刚”。如果你不相信这个理,还带着怀疑的态度来练它,自然就不可能练成功,因为从一开始在思想上就已经有了阻碍。太极拳讲的以弱胜强,可你又偏偏想以刚胜强;它告诉你要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可你非要不等极软就要刚。那么,待日后出现的效果与你的预期有差异时,就容易对太极拳产生偏见了,容易变得很主观,说太极拳太软太柔,根本不行,从防身的角度看,一旦遇上强劲有力的对手,你还在那柔什么呢?这种人违背了太极拳的思想,产生了怀疑,又不停止练习或者改门换拳,还继续练太极拳,这是一种极其违背太极拳理的做法,那么,无论他怎么练,也不可能得到太极拳的东西。

 

既然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的拳术,人们就会问:柔的标准是什么,柔到什么地步才算是柔,才能克刚,克刚是克什么样的刚,怎样才叫松透了,什么叫透空劲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谁来解释呢?我想这些都是太极拳爱好者们想急于知道的事情,个人认为,主要问题是出在太极拳爱好者们未能看清太极拳的真面目,未能抓住太极拳的根源。

 

人们都说太极拳很高,而且也知道它是真高,可心里就是划不开拐,这个拐在哪里划不开呢?一般人嘴心两条道,明知道它高还不去抓基础层,而硬去高攀暂时不该他知道的东西,刚刚会盘两手架子,就和人家探讨高层次的东西,象透空劲等,这能挨得上边吗?不虚心去弄明白这个理,以为遇到某名师给他点拔点拔,他就马上能成神了一样,这只能是做做美梦而已。因此,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朝着对的方向练,却练不出来呢?

 

“层层功夫层层理,一步不知一步迷”,原来,是他自己的功夫还没到这个层次,就着急去练另一层次的东西,象什么震脚啊、松活弹抖等,这怎么可能成功呢?这就叫越理,没通事理!事要摆好,理要通。太极拳的成功像铸剑一样,我在太极拳心得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引进落空实难得,如同急火难铸剑”。太极拳需要放松,而后达到能柔化的功夫,那么,就要在“柔”上下功夫。例如,前辈、老师们讲的柔若无骨,在达到这个境界前,就必须要进入松柔软的训练,这样就逐渐找到柔若无骨的感觉,但如何检验自己真正柔软了,还是懈了呢?软柔有一定标准吗?

 

比如说,某天,有个同行来找你切磋,他很有力气但很僵,而你的功夫还没到炉火纯青,对自己的柔功能不能克很刚的来力没有信心。那天,来者斗不过你,在这事上也许让你对“柔”有了一点认识,也许你还不敢说自己的柔功能克刚,可你却知道自己的柔能克僵了,也就是说,能对付僵硬力了,这就是一个进步,你的真切体会。怎么样去松,去软,这些东西一旦有点感觉,就要不停地认真去琢磨,不可懈怠。明白了这一层理,再去研究下一层理,凡事都要一样一样的去弄明白,每件事都要做得细致,自然而然就上了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太极拳必看
练拳必看的十条道理,对你的习武之路有帮助
自在理
学习太极拳的一点心得体会
为什么大部分人练很久也练不出来太极拳?
事理本然如是参:有心与无心/可能得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摘自《王三堂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