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锂矿还能涨多久

投资要点:


碳酸锂掀起涨价狂潮,历史上涨多跌少,现价暴涨持续。在 1998 至 2009 年间, 碳酸锂年平均价格增长至原先的三倍以上,尤其在 2003 至 2007 年间迅猛增长 170%;在 2010 年一月碳酸锂价格下滑;2011 和 2012 年价格又一次回升至 6000 美元/吨左右。


经过了 2013 年至 2014 年前十个月的调整,碳酸锂受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开启了本轮上涨。本轮上涨的起点为 2014 年 10 月,对应电池级碳酸锂 39000 元/吨,工业级碳酸锂 37000 元/吨。截至 2016 年 2 月 18 日,电池级碳酸锂已达到 15万-16 万元/吨。


碳酸锂价格大涨主因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和上游资源瓶颈。


碳酸锂在 2015 年大涨 150%,主因有二:1、新能源汽车对锂盐需求拉动明显。据锂业分会秘书长测算,2015 年国内正极材料对碳酸锂需求为 4.5 万吨,比上年增加 1.40 万吨,同比增长 45%,短缺 1.15 万吨,足以带动锂价大幅上涨;


2、上游资源有瓶颈。与正极材料竞争格局不同,锂盐的产业链中,加工产能相对集中,资源供应更是高度垄断,从而使得需求爆发时,产能依旧有序释放,能够发挥定价权。


上游锂资源开发进度加速,矿价看涨。由于国内锂盐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 海外卤水进口受洪灾影响减少,矿石主要依赖进口泰利森。泰利森每年锂精矿产出有限,随着张家港碳酸锂加工厂被天齐锂业收购,其对外销售锐减,目前主要负责保证两大股东—---天齐锂业和雅保的原料供应。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锂盐厂的开工率,更限制其产能扩张。因此,锂上游资源开发进度加快。


中游产业成本增加明显,能否传导看竞争格局。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厂商在整个锂电产业链中地位极其相似,都是产能过剩或弹性生产,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瓶颈和产能瓶颈。在上游原材料涨价时,很难向下游传导,导致毛利率急速下滑。因此,竞争格局决定了各产业的议价能力,决定了生存空间。


正极材料受碳酸锂涨价影响较大。在 2015 年里,碳酸锂年初至年底上涨 148%,磷酸铁锂成本被动上升 20%,价格上涨 10%,正极材料厂商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并不强。截至 2015 年底,国产磷酸铁锂报价 16.5 万元/吨,上年同期 15 万元/吨;国产 NCM 三元材料 12.5 万元/吨,上年同期 12 万元/吨。


六氟磷酸锂大涨主因产能瓶颈而非碳酸锂成本推动。我们预计,六氟磷酸锂由于产量扩张慢于需求增长,因此价格仍将继续上涨,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毕竟,碳酸锂涨价和单耗对其成本提升作用远低于出厂价的涨幅。


下游新能源整车成本占比不大。碳酸锂成本一般体现在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中,按照 13 万元/吨价格(2015 年底)计算的话,占车用锂电池单元成本的 11%左右,占电池组的 8%左右,整车的 4%左右,比例较小。


不确定性。政策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气候风险;项目达产风险。行业相关股票:



1. 碳酸锂掀起涨价狂潮


1.1 历史上涨多跌少


锂原材料价格信息是由主要的生成商发布的,生产商直接与买方进行价格协商因此并不存在终端市场而且事实上也不存在第三方现货市场。


在 1998 至 2009 年间,碳酸锂年平均价格增长至原先的三倍以上,从年均 2000 美元/吨上涨到大约 6000 美元/吨,尤其在 2003 至 2007 年间迅猛增长 170%,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锂电池和锂化学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缘于两家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商对市场的主导权。




而在 2009 年,碳酸锂需求发生了急剧下降,因此 2010 年一月价格下滑。当时生产商降价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以此使低迷的需求复苏,另一方面则是主导市场的 SQM 通过降低未来的预期价格而将竞争者赶出市场。


2011 和 2012 年价格又一次回升至 6000 美元/吨左右,期间由于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四大主要生产商均至少提价 20%以上。


1.2 现价暴涨持续


经过了 2013 年至 2014 年前十个月的调整,碳酸锂受新能源汽车需求拉动,开启了本轮上涨。本轮上涨的起点为 2014 年 10 月,对应电池级碳酸锂 39000 元/吨,工业级碳酸锂 37000 元/吨。


在一年里,碳酸锂价格上涨仍比较温和,2015 年 10 月电池级碳酸锂 50100 元/吨,工业级碳酸锂 48100 元/吨,同比增长 28.46%和 30%。


此后,价格用暴涨形容也不为过。工业级碳酸锂价格在 4 个月中暴涨 133.09%,达到 129600 元/吨;电池级碳酸锂同期上涨 138.18%,为 136000 元/吨。春节之后,电池级碳酸锂进一步上涨,截至 2016 年 2 月 18 日已达到 15-16 万元/吨。



即使现在是传统淡季,但是普遍正极材料厂的订单依旧饱满,除了部分因缺少碳酸锂原材料而不得不停产外,都在满负荷运作。碳酸锂供应持续偏紧,我们预计到 3-5 月份传统旺季开启,价格将进一步高走。


2. 上游锂资源影响:开发进度加速,矿价看涨


碳酸锂在 2015 年大涨 150%,主因有二:


1、新能源汽车对锂盐需求拉动明显。据锂业分会秘书长测算,2015 年国内消费总量达 7.87 万吨,其中正极材料对碳酸锂需求为 4.5 万吨,比上年增加 1.40 万吨,同比增长 45%,短缺 1.15 万吨,足以带动锂价大幅上涨;


2、上游资源有瓶颈。与正极材料竞争格局不同,锂盐的产业链中,加工产能相对集中,资源供应更是高度垄断,从而使得需求爆发时,产能依旧有序释放,能够发挥定价权。


国内锂盐加工原料以矿石为主,且严重依赖进口—泰利森(天齐锂业持股 51%)。 2015 年我国进口锂辉石精矿 36 万吨,同比增长 16%。国内矿山由于改扩建、民族问题、 环保等问题多数都在停产中,仅有马尔康矿在产。


加工方面,2015 年国内生产碳酸锂 4.2 万吨,氢氧化锂 2.2 万吨,锂盐合计 6.14 万吨(LCE),同比减少 0.8%。2000 吨产能以上的锂盐企业一共 14 家,都在产能爬坡期,或生产线在调试中,或原材料供应不足,因此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加工产能扩张进度有限,一方面受制于生产线建设调试周期,另一方面受制于矿石原料短缺。由于国内锂盐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海外卤水进口受洪灾影响减少,矿石主要依赖进口泰利森。


泰利森每年锂精矿产出有限,随着张家港碳酸锂加工厂被天齐锂业收购,其对外销售锐减,目前主要负责保证两大股东——天齐锂业和雅保的原料供应。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锂盐厂的开工率,更限制其产能扩张。因此,锂上游资源开发进度加快。


碳酸锂价格暴涨吸引大量资本转向资源开发,具体进展请见我们年度大报告:《锂行 业深度报告 III:全球锂资源再梳理》。


外售锂辉石价格上涨空间巨大。随着锂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矿石提锂成本逐步增加。2013 年成本在 2.5-3 万元/吨,2015 年在 4 万元/吨左右。由于矿石一般签订长单,因此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随着矿石的日益紧缺,其价格将快速上涨。



按照业内一般的单耗、辅料、摊销情况,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按照碳酸锂现在价格 136000 元/吨,加上锂盐代加工厂毛利率 20%,倒算可以承受的锂辉石价格上线为 11220 元/吨,即 1708 美元/吨。2015 年下半年,泰利森外售锂精矿仅 455 美元/吨,未来上涨 空间巨大。


3. 中游产业影响:成本增加明显,能否传导看竞争格局


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上涨,毫无疑问,对中游产业(正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影响大于下游。


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拿典型的比亚迪动力电池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正极材料仍然占比最大。



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厂商在整个锂电产业链中地位极其相似,都是产能过剩或弹性生 产,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瓶颈和产能瓶颈。


因此,在上游原材料涨价时,很难向下 游传导,导致毛利率急速下滑。因此我们认为,竞争格局决定了各产业的议价能力,决 定了生存空间,即使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期。


3.1 正极材料受碳酸锂涨价影响较大

 

高工锂电统计,2015 年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 11.29 万吨,同比增长 46.8%,其中磷酸铁锂 3.24 万吨,同比增长 181.7%,三元材料 3.65 万吨,同比增长 55.3%,锰酸锂同比增长 42%,而钴酸锂同比减少 1.5%。


钴酸锂产量首次出现下滑,一方面源于 3C 市场增速放缓加上三元材料在平板电脑领域替代,另一方面源于碳酸锂供应紧缺,四季度钴酸锂企业因“断粮”而产量减少。


不同品种正极材料对碳酸锂的使用不尽相同,下面以磷酸铁锂为例,测算碳酸锂涨价的影响。



可以看出,碳酸锂对磷酸铁锂的成本推动是明显的,按照单耗 0.24 吨测算,碳酸锂每上涨 1 万/吨,磷酸铁锂成本将增加 2400 元/吨。


正极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截至 2015 年底,国产磷酸铁锂报价 16.5 万元/吨,上年同期 15 万元/吨;国产 NCM 三元材料 12.5 万元/吨,上年同期 12 万元/吨。


可以看出,在 2015 年里,碳酸锂年初至年底上涨 148%,磷酸铁锂成本被动上升 20%,价格上涨 10%,正极材料厂商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并不强。


3.2 六氟磷酸锂大涨主因产能瓶颈而非碳酸锂成本推动


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血液”,一般由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添加剂等材料在 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臵而成。


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是近中期不可 替代的,占电解液总成本不断提升,其成本上升主要受氟化锂的带动,氟化锂的主要原 材料是碳酸锂或氢氧化锂。


六氟磷酸锂初始投资并不高,但是建设周期要 12-15 个月, 新建产能当年通常仅能达产 20%左右,第二年 50%,第三年才能全面达产。


六氟磷酸锂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2015 年初才 8.5 万/吨,12 月初报价 20 万/吨, 年底已达到 26 万/吨(2016 年 2 月已报价 30-40 万元/吨)。


一方面源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产能存在瓶颈;另一方面源于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上涨。


理论上,1 吨六氟磷酸锂需要约 0.24 吨碳酸锂。碳酸锂从 2015 年初到至今 15 万元/吨涨价 107900 元/吨,对应六氟磷酸锂的成本增长 25896 元/吨。


实际单耗略高,大约 1 吨六氟磷酸锂需要约 0.33 吨碳酸锂,那么造成的成本增加在 35607 元/吨左右。而同期,六氟磷酸锂售价上涨了 17.5 万/吨,显然供需关系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是被动的成本推动。


1 吨电解液制备大约需要 0.12-0.15 吨六氟磷酸锂。我们取中间值计算,六氟磷酸锂 2015 年上涨 17.5 万/吨,对应电解液成本增加 2.36 万元/吨。同期,电解液价格仅上涨 10%-20%,成本尚未能向下游传递,毛利率快速下滑。


我们预计,六氟磷酸锂由于产量扩张慢于需求增长,因此价格仍将继续上涨,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毕竟,碳酸锂涨价和单耗对其成本提升作用远低于出厂价的涨幅。


高工锂电调研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六氟磷酸锂需求 9800 吨,同比增长超过 45%, 预计 2016 年需求将超过 1.3 万吨。各大企业都在加速产能扩建。




4. 下游新能源整车影响:成本占比不大


电池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制造成本摊销、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摊销构成。目前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比达 74.64%。



2014 年比亚迪车用动力电池成本在 1500 元/kWh,2015 年快速下降至 1100 元 /kWh,降幅 27%,主要源于摊销的降低。而模组系统价格方面,2014 年 600 元/kWh, 2015 年 400/kWh。比亚迪的电池组成本大致 1500 元/kWh。


碳酸锂成本一般体现在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中,按照 13 万元/吨价格(2015 年底)计算的话,占车用锂电池单元成本的 11%左右,占电池组的 8%左右,整车的 4%左右, 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原材料成本以触底反弹,未来降低成本需要通过提高销量,降低各种摊销,同时提高成品率、技术水平来增加竞争力。真锂研究预计,以比亚迪为例,车用动力电池 2016 年将同比下降 3%左右,达到 1066.4 元/kWh。


来源:海通证券   作者:刘博、施毅、田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头泰山:储能行业当之无愧的主流
发展锂电池离不开这些基础材料 2016年上半年有哪些“新风向”?
兴衰一周年:新形势下锂电逻辑梳理
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缺货 缺货 缺货!
锂电池强势爆发!逢低买入这些股(附股)
锂电池成本结构与锂电池投资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