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局 | 他们守护了国泰民安,却不能再陪我们过这个除夕了


 点击欣赏 ↑ (120秒小视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03944号


每到新年合家团圆之际,中国人都会互相问好,并致以节日的祝福。从共和国建立至今,这种平安我们已经享受很久了。我们没有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非常幸运,因为无数人的努力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古人有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今天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让我们铭记几位不再陪伴我们的国士。


黄大年:地球物理专家



黄教授早年间出国深造,后来又参与到美国军方的项目中担任技术主管。09年响应祖国号召,放弃了高薪,毅然回国。黄教授深知中国在高精度探测传感器、探测仪器、无人机探测系统方面与西方的差距,每时每刻分秒必争。归国仅仅五年时间,就取得了西方二十几年的成就,为中国军工建设立下一大功。被国务院评为战略级科学家。然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透支了黄教授的生命,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何友声院士  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从1840年以来,列强入侵多为跨海东至。而军舰船舶建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海疆的安危。中国船舶工程底子非常薄弱,用落后世界半个世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何老是为船舶事业奉献终身的科学家,他开辟了水翼理论这一研究领域,以此为基础开发的水翼性能理论计算方法被沿用至今;他在空泡流、空泡脉动特性、物体出入水过程的复杂流动机理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中国的水下武器跻身世界前列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7年1月17日凌晨,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声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柯俊:材料物理学家



国际著名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于2017年8月8日7时29分因病在北京中日医院逝世。柯院士不止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早年柯院士家境优越,就职于国民政府,前往过印度进行工业方面的考察,在印度看到殖民地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后,他坚定了要让国家富强起来的伟大理想,随后去往英国留学。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老师的挽留柯院士讲到: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49年回国后,柯老谨记教诲:“回国搞科研轻车熟路,深入一点就容易出成果;搞教育,辛勤耕耘,但是桃李满天下,影响更大。”20世纪50年代,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70年代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为中国材料物理学培养了大批先进人才。

 

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只为能看一眼那浩渺的星空,南教授用尽了一生。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几百年前中国痛失海权而懊悔不已。但拦在我们进取路上的不是海洋,而是我们自己。南仁东,一位非主流的科学家。从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全球信号环境日益恶化。不少科学家提出,在环境恶化到无以复加的情况之前,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接收信号。此后南仁东一直为建设FAST奔走,为了建设一座天眼找遍全国土地,最终在贵州山区找到了合适的场地。为了能说服决策层立项连一个PPT都要字字斟酌。立项之后,南教授吃住都在工地上,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泡面下饭。2016年7月3日,正在贵州平塘建设的FAST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完成吊装。2017年9月15日晚,南教授因病逝世,与星辰同眠。

 

李正邦,冶金学家

 


从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开始,钢材的生产就一直是国家工业的重点。李老作为我国电渣冶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代工业电渣炉。李老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是中国第一届中科院院士。50年代中苏关系冷淡,苏联为防止中国制造出能生产武器的高质量钢材,对中国进行了电渣重溶技术的封锁。1958年李老率领团队冲破前苏联对中国电渣重溶技术的封锁,建立了中国第1台电渣炉,冶炼出质量优良的高速钢,当年他年仅25岁。此后几十年间李老为国家贡献大量的科技成果,为中国追赶世界潮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其贡献巨大,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0月24日凌晨6点与世长辞。


高伯龙   激光陀螺专家

 


高院士 1944年作为学生军的一员投身于抗日战争中,但因为战役接近尾声未能走上战场。1945年战争结束后继续求学。上世纪60年代,美国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台激光陀螺仪,成为了导航界的革命。在钱学森归国时,钱学森用手绘出了激光陀螺仪的原理,交给国家,希望国家能加紧研制。这就是中国军工上著名的钱学森密码。高院士作为中国激光陀螺仪专家,参与了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仪的研发工作。


1994年11月8日,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诞生。至此解开了钱学森密码,继美、法、俄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此后高院士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导航事业,为中国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高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9岁。


先辈们陪伴着祖国走过了最贫穷,最黑暗的岁月。为民族崛起的序幕写下了伏笔。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幕缓和拉起,他们的名字必然会出现在共和国的殿堂。



上一代人的付出,努力构成了今天的团聚。今天的生活因为他们,变得更加美好。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也将谱写全新的传奇。2018年,我们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逝者(2022年9月)
资环学院举行沈其荣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座谈会
7位院士逝世!今年已痛别48位院士
穿5元背心做上亿的研究,破解钱学森密码,帮祖国打破美国封锁
中国院士再获技术突破,打击精度直线上升,计划或将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