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失的他恋!——赵永久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赵永久)

春节回家,下了高铁坐上弟弟的车往家赶。路上时不时的能看到有行人、电动单车,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主路的汽车道上,没有任何避让的意思。

晚间行车时,对面开来的车,不少开着令人目眩的气大灯,任凭你如何闪灯,有些人也不会把远光调成近光。

乡间公路遇上堵车,明明是已经无法通行了,还是有不少车逆行超车,把对面车的通道堵得严严实实的,谁也无法通过。

回家探亲,本想重温故乡情,但情有多少尚未知,冷意却不时直面扑来。

今日故乡,好山好水,已难再见。儿时嘻戏的水塘,已是臭气熏天,蝇蚊横飞。虽然大街上车水马龙,昔日的田野上现在高楼大厦四处林立,但行走在大街上,喜悦并不比伤感多些。

放眼更多人的故乡,我们一起生活的这片热土,孕育出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但今天,她孕育出的不少食物已很难再能让人放心食用,一些食物会被生产者分为两种,一种自己留着吃,一种卖给别人。

多少电信网络骗子,不断绞尽脑汁、花样翻新,不管别人的钱挣的多么艰辛、有什么用途,骗到手里是目的。多少号贩子、医托、假药售卖者,为了牟些小利,不管别人为了治病是否已耗尽家产、生命是否已危在旦夕。

路见老人摔倒,多少人已经不敢再扶。遇见乞讨者,多少人已不敢轻易施舍。

一些精英规划移民,一些游客抢购日货。中华大地,虽已富强,兄弟同胞,虽已不再挨饿受欺,但人与人之间,似乎总缺少着某些东西。

常有人说,缺少的是道德、是公德心。道德、公德心,是从社会评价的角度在讲,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他恋能力的缺失。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源自于一种群体性的他恋能力的缺失导致。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的他恋能力都会如此缺失呢?

一切的事物都有源头,人的心理的形成,源头往往就在生命的早年,与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有关,与孩子的生长环境有关。

在生命的早期,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养育者,母亲对孩子笑、喜欢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被爱的。孩子有需求,母亲及时觉察到并给予满足,孩子就觉得世界是可控制的,自己是全能的。

而觉得自己受欢迎、被爱、有全能力感,都是孩子喜欢自己、爱自己的基础,也即自恋的基础。而自恋是一个孩子长大后自信、自尊的基础。母亲主要影响孩子的自恋。

当孩子稍微大些,到了2-3岁,是他恋能力开始出现的时期,在孩子被爱、被呵护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父母要开始引导教育孩子照顾别人的感受,让他意识到,世界上不只有他,还有别人,别人也有需求,别人如同他一样,失去了也会伤心,失败了也会失落。

也即让孩子开始社会化,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会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一些父母在孩子要去摘花时,会对孩子说:“宝宝,别摘,花儿会疼!”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始学习推己及人,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也能想到别人跟他一样,也有感受。学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心,进而在以后可以敏感的、自发的感受到别人的感受,照顾着别人的感受,发展出他恋的能力。

实际上,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素质、人品、礼貌等,统统都指的是他恋的能力,让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时候,也照顾着别人的感受。

通常来说,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母亲往往想着自己的孩子,所以,母亲是帮助孩子发展自恋的最佳人选,但母亲却不是帮助孩子发展他恋的最佳人选。

父亲对孩子的爱和母亲会有所不同,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只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父亲眼里不只有自己的孩子,还会同时看到其他人,父亲是帮助孩子发展他恋、把孩子带入社会的最佳人选。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也”,大概也是人们意识到,父亲更适合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感,适应社会。

但是,在我们多数人成长的过程中,他恋的教育多是缺失的,这并不是说我们都缺少父爱,而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他恋的教育,最后都变成了对自恋的打击,他恋的教育,在无意之中缺位了。

比如:父母看到孩子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多数只是说孩子这样做是错的,或者父母会说这样会丢父母的人,也丢自己的人,较少有父母会让孩子去想想别人的感受是什么?

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父母如果只是让孩子知道这是错的,而不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话,孩子只知道这是错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而所谓的“这是错的”,会对人有一定的约束力,是因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人们的内心会有羞愧感,而羞愧感的本质,是自恋被打击后受损的结果。

说的简单些,只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是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不好的,是不受欢迎的,即打击了孩子的自恋,也没有帮助孩子发展他恋的能力。

发展他恋的教育,是要让孩子试着去感受别人的感受,可以由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到他人的感受,是培养孩子内心的柔软和爱,孩子长大了就会是一个有他恋能力的人。

我曾经在《爱的五种能力》一书中举过一个小朋友拿别人玩具的例子,说的就是“对错的教育”和“他恋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有什么不同。

“对错的教育”以后如果有约束力,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错了,为此感觉到羞愧,觉得自己不好。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也许会在表面上做一些对的事情,以确保自己的自恋不受损,也就是不伤面子。但是,私底下会做什么就不好说了,因为他重点维护的是自己的面子,也即自恋,而不是别人的感受。

或者,当他觉得一些事情并没有什么丢脸的时,也即不会伤到自恋时,就会去做,至于别人的感受,是较少考虑的。

并且,做一件事情会不会伤害到自恋,往往是取决于别人的看法,所以,当周围的人已经在做时,自己再去参与,就不会觉得丢脸了,因为大家都在做。

比如:我们时常可以在新闻里看到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之后,附近的村民群体性的去捡散落在路边的货物,翻车司机的感受,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参与,谁也不会觉得丢人了。

对错的教育”看上去貌似是发展他恋的教育,本质却是在打击自恋,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长大了更多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难以考虑到在满足自己时是否会伤害到他人;

照顾别人感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他恋的教育,是让孩子由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去感受他人的感受,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管事情是不是错的,只要是会伤害到他人,会带给他人不好的感受,就尽可能的不会去做了,因为做了会内疚。

本质上讲,对错教育在乎的是别人的看法,他恋教育在乎的是别人的感受。

如果在乎的是别人的看法,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可能会伤害人。比如:有些人不在自己的家乡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怕认识的人说自己不好,自恋会受损,而在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就会去做,反正也没有人认识自己,自恋不太会受到打击。

如果在乎的是别人的感受,不管别人是否看的见,都不会去伤害他人,因为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当别人的内心受伤时,自己的内心也会有些痛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同情心、有爱的心、慈悲心,其实,就是有他恋的能力。

他恋是由自恋在一定程度上被满足之后推己及人发展出来的,即自己被爱、被呵护过之后,知道被爱、被呵护是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投射给他人,就自然知道了他人的感受,愿意呵护他人的感受。

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类神经元叫镜像神经元,就是专门负责这个功能的,所以,只要没有镜像神经元的受损,他恋的神经生物基础人人生而就有。

在对错的教育模式下,自恋常被打击受损,没有得到满足,也就难以推己及人、关注他人感受了。直白的说,就是自己都没有得到满足,哪里顾得上给别人?自己都饿着,拿什么给他人吃?

 他恋能力强的人,自恋多少已经得到了些满足,一般是儿时得到了一定的关爱和呵护,进而推己及人,可以更多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每一个内心和谐的人,都应该是在满足自恋的同时,兼有他恋。也即爱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只满足自恋,他恋是缺失的,生活会不美好,人与人之间缺少感情。

但只满足他恋,不满足自恋的话,其实就不是真正的他恋,而是以满足他恋的方式在满足自恋,因为没有自恋的一定满足就难以真正的投射、推己及人,进而发展出他恋的能力。

和谐的社会,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自恋和他恋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爱自己的同时,不伤害他人,照顾着他人的感受。每一个人只照顾自己的感受,人间会变成地狱。每一个人在满足自己时,都也同时照顾到他人的感受,人间会变成天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自恋与他恋间的矛盾;夫妻之间的争吵,是自恋与他恋的平衡与较量;一个人欺负另一个人,也往往是他恋缺失的结果。

很多人想找的理想爱人,其实就是想找他恋能力强的人,没有他恋能力的人,只会爱自己,不会真正的爱他人。

当然,放眼古今中外,他恋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所有邪恶的人和事,本质上都是内心缺失他恋能力的结果。

而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感情,不管是爱情、友情、亲情,恩情,都是他恋的产物。有他恋的地方,就会有情、有义、有温暖、有爱护、有道德、有礼貌、有和谐、有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7大禁区 你中了几条
教育也有'有效期',父母错过孩子的有效期,必将受到过期的惩罚
"拯救男孩"读后感
幼儿性教育的缺失,如何进行幼儿性教育?
现代父亲教育误区反思
江歌案: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为何刘鑫以及其父母会如此自私冷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