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虫类药:3、蜈蚣


当代著名蛇医季德胜一生与各种毒蛇打交道,历经风险,都靠自己研制的蛇药化险为夷,被誉为“蛇药神医”。 一次,季德胜捉到一条从未见过的小花蛇。为了了解它的毒性,就特意让小花蛇在自己的手臂上咬了一口。没想到这条小蛇的毒性极大,被咬的伤口开始发黑渗血,逐渐整个手臂都黑肿起来,向肩部蔓延。而且舌头发麻,视力模糊,心中跳加速。虽然加倍服用了自己研制的特效蛇药,但症情丝毫没有减轻,逐渐进入昏迷状态。

季德胜心里一惊,急忙让徒弟去捉几条大蜈蚣来。生吞了5条后,症情仍未见缓解。在场的医生主张截肢保命,被季德胜摇头拒绝。

徒弟不得不向远在重庆的师叔去电告急。师叔来电云:“蜈蚣倍量”。在吞服了15条蜈蚣后,奇迹终于出现了,季德胜的神志逐渐清醒,从手臂至肩部的黑肿依次消退,蛇王又一次脱险了。

蜈蚣自古即被认为是有毒的虫药。有天龙、百足虫、金头蜈蚣等雅号。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言其有“啖诸蛇虫鱼毒”的功用。明代《本草纲目》历数了蜈蚣祛风解痉、定惊止搐、攻毒散结的作用,“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伤”。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在论述蜈蚣以毒攻毒的作用时说:“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疮疡诸毒皆能消之。”书中还详述了具体的入药方法:“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可谓是经验之谈。

蜈蚣镇惊解痉的作用比全蝎更为显著,中医自古常用于小儿科的惊风症,常常有桴鼓相应之效。宋代的《圣惠方》载有“万金散”,用大蜈蚣炙为末,与丹砂、轻粉等分,乳汁和丸,用母乳调服,用于治疗小儿因热病、惊恐所致的急惊风抽搐。清代的《幼科心法》中的“撮风散”,蜈蚣与僵蚕、全蝎、钩藤、朱砂等配伍,竹叶煎汤送服,治疗小儿脐风出现的目睛上视、四肢拘挛等症,至今仍是儿科临床的效剂。

现代药理分析,蜈蚣含有与蜂毒类似的两种物质,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尚含有脂肪油、酪氨酸、蚁酸、亮氨酸、胆甾醇等。动物试验表明,蜈蚣的浸出液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所致的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对破伤风所致的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面神经麻痹出现的口眼歪斜,单用蜈蚣有效,亦可与天南星、乌头、半夏、全蝎等配伍,常用的方剂有《儒门事亲》中的“蜈蚣散”和《医宗金鉴》载的“蜈蚣星风散”。

蜈蚣可用于治疗肺痨及瘰疬,是中医的抗结核药。常与百部、全蝎、阿胶、冬虫夏草、皂角刺、刺猬皮等组方,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颈淋巴结核等症,内服外用均可。中医外科治疗痈疽、疮疖、乳痈、痔疮、头癣、烫火伤等,常用蜈蚣与雄黄、冰片、大黄、猪胆汁等配伍,有消肿止痛、化瘀排脓之效。如清代《疡医大全》中载录的“蜈蚣散”,治疗“蛇头疔”,即手指的化脓性感染。民间多有用蜈蚣疗疾的单验方,如用蜈蚣、五倍子用香油沸炸后的“蜈蚣油”,可用于痔疮疼痛,亦可外用擦治小儿秃疮、烫伤、烧伤等。对小儿百日咳,将一条活蜈蚣装入生鸡蛋内,蒸熟后食用。将蜈蚣与冰片共研成末,吹入耳中,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有一则医案:一患噎膈的病人,食之不下,日渐羸瘦。偶饮一壶酒后,自觉症状减轻。患者检视酒壶中有一条大蜈蚣,方知是酒浸后的疗效。噎膈即食道癌,现代药理已证明蜈蚣有抗癌作用。以蜈蚣为君药组方,临床治疗肝癌、鼻咽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蜈蚣也是食疗药膳的佳品,民间认为其有强壮健身的功用。据《南越志》载:“南山出蜈蚣。……俚人燃炬遂得,肉曝为脯,美于牛肉”。对老年体虚、腰膝冷痛、尿频便溏者,常用乌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将10条蜈蚣放入鸡腹中,置砂锅里水煎,加作料后食用,有温中补虚的食疗功效。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者,可用蜈蚣5条,浸于500毫升的白酒中,一周后饮用,有兴阳固精、活血化瘀的作用。

从解毒消肿的一味伏蛇良药,说到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中医“大毒去病”的古训,在蜈蚣等虫类药的临床应用中,得到多学科的诠释。

关于蜈蚣是否有毒,部分中医古籍认为其有小毒,其实蜈蚣干品入药后其毒性已全部失活。在西南地区甚至将其强壮作用当作补品应用。近30多年来,更将其作为治疗阳痿的首选药物。中医虫类药大家,国医大师朱良春亦用其治疗很多顽疾重患获效。每多用至10余条。据中国医药报报道,云南中医学院和中科院动物所于1988年经过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各种科学实验数据表明,成人每天服用蜈蚣的数量最多可以达到二十五条,长期服用不会有毒副反应。当然,特殊过敏体质又当除外。我也用蜈蚣制剂治疗肿瘤及男性疾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每年用蜈蚣10万余条(我的专利中药“前列安丸“每剂投料蜈蚣6000条,我自己每年即需使用16到20料;此外,使用汤剂还要用蜈蚣),至今尚未发现明确不良反应。

【蜈蚣入药】

动物药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入药。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过去多属野生。春、夏二季捕捉,先用沸水烫死,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后晒干或烘干。性味:辛、温。有小毒。归肝经。功效: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法:内服:煎服,3~5克;研末冲服,每次0.6~1克。外用:研末调敷,适量。

【古籍摘要】 

1、《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  ,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俗名鸡眼)。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2、《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伤。”

3、《名医别录》:“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4、《神农本草经》:“主啖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5、《玉楸药解》:“拔脓消肿。”

【现代药理作用】

蜈蚣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游离氨基酸、水解氨基酸、糖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少棘巨蜈蚣毒液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含86.23%),游离氨基酸只有3种,包括丝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富含微量元素,其中钠、钾、磷、钙含量较高;也含有多种酶类及还原糖。

从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蜈蚣具有以下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亦有作用。

2、抗惊厥作用:蜈蚣水提取液对士的宁所引起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3、抗菌作用:蜈蚣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弱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致病性真菌则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蜈蚣干粉混浊液较低剂量有抑制抗体生成的趋势,而较高剂量则有明显的抑制抗体生成的作用。

5、镇痛作用:实验小鼠以蜈蚣灌胃给药,试验测得,对小鼠的镇痛百分率为53%;给药后2小时痛阈提高百分率为50%,作用可维持4小时以上。

6、抗炎作用:蜈蚣冲服给药对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显著的作用。

7、毒副作用:蜈蚣毒主要是一种蛋白质,可使血管收缩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蜈蚣的毒性物质主要存在于鲜体毒颚内,干燥体使颚毒在光线和温度下失去活性,因而无毒 。

大连市中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教授 石志超

大连市中医医院男科 副主任医师 原所贤

大连市中医学会医院 主治医师 石鉴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蜈蚣
《本草精荟》:通络止痛:蜈蚣的功效与应用
蜈蚣——中医识方
别看蜈蚣长得丑,却是中医治病的良药!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蛋治疗肾炎、肝炎、阳痿有痰有特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