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63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230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注解:

胁下硬满,呕,是少阳病;不大便是阳明病。少阳和阳明合病是用大柴胡汤。这里说用小柴胡汤,疑有错简。“舌上白胎”一证,若苔白滑水腻,是阴证湿证;若白厚粗糙,则主里热。用了柴胡汤,上焦通了,津液下来了,胃气也和顺了,也就汗出而解了。


原文:

231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注解:

这一条可以作为一个完整医案来分析。


脉弦,津液虚而有邪气;脉浮,有表证;脉大阳气亢。


心和胁的区域痛,而且久按有气不通的感觉,还有短气,这是少阳证胸胁满痛的范畴;“时时哕”,胃逆也是少阳证的范畴。


“腹都满”,“鼻干不得汗,嗜卧”,“有潮热”,这是阳明里热的范畴。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这是黄疸的范畴,属于热蕴肌表。


“耳前后肿”,耳前主要是阳明胃经循行,耳后主要是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


这还是一个三阳合病。用针刺的疗法,病稍微好了点,外证还是不解,言下之意是里证有所好转。这时候已经病了十余日了,脉又再次浮了起来,说明邪气又盛了。这时候若是没有什么新的情况的话,那就还是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与小柴胡汤。


原文:

232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解:

这是接上面说的,如果只是脉浮,没有阳明少阳证,可以用麻黄汤。这里是略文,用麻黄汤还得要有麻黄汤的证。如果无尿,腹满而且哕逆,这是治不好的。这里的腹满可能是到了腹水程度了,无尿不是津液虚就是有黄疸,哕逆是胃弱。从临证上来讲,如果有腹水再加黄疸基本上是治不好的。

原文:

233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方


食蜜  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之意,已试甚良。


土瓜根方(方佚)


猪胆汁方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饴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注解:

这几个方子都是润滑肠道的外用方。是在津液虚而大便硬,不宜用泻药攻的时候用的救急方,将润滑的东西从肛门直接导入肠道,让大便下来。现在医院常规受用的开塞露,里面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作用和这些是类似的。


原文:

23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

阳明病,同时有表证。脉变迟了,汗出多,微感恶寒,这是桂枝汤的方证。如果阳明里证不是很严重,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用桂枝汤来发汗就好了。


原文:

235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注解:

这也是不太严重的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是麻黄汤的方证,用麻黄汤发汗就好了。


原文: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 六两  栀子 十四枚(擘)  大黄 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英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注解:

阳明病主要是身体里面有热结引起的。人体排热,主要是下和汗两个途径,若不能下,那就会汗出多。发热而汗出多,这是热发散出来了,身体是不会发黄的。如果只是头出汗,身体无汗,从颈部汗就回去了,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这是热瘀在里面了,身体必定会发黄,用茵陈蒿汤来治。

我们说汗和下排邪,若不能汗和下呢?人体就会通过小便来排邪气,膀胱经和肾经络表,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若汗不能排,小便也不排,那就会发黄,也就是发黄疸。为什么会发黄呢?经过胃的消化,人体分化出两种营养,一种是红色的营养,经过肝脏的过滤送入心脏来输布,这就是血液;一种是黄色的营养,经过脾脏送入肺脏来输布,这就是津液。所谓津血是这样分开来讲的。肺主皮毛,这里是汗不能出,津液的淤积,所以发为黄色。当然,这种颜色里也有胆汁类分泌物,胆汁是整个消化循环的一部分,涵盖在这里面。


茵陈是退黄的草药。这味药微寒,淡,有轻升的香味,这就具备了两种能量属性,一是轻升之力,能发散于肌表;而是寒淡能利水。这就能开表郁而利水。这味药为主药,用得最重。


栀子前面说过,淡苦而兼清香,擅长利三焦之水热而除烦。大黄这里用得轻,只有二两,约三十克,若在去皮晒干,估计就是十克之内的剂量了。有人说大黄是通大便的,我们说过这样认识药物是很容易局限和误用的。大黄只是一种寒而破下的能量场,能下大便,自然也能利小便。大剂量能下大便,剂量小,就只够利小便了。大家不妨试试,一般大黄用个几克只能通利小便,通大便的作用不明显。


这三味药,茵陈重用,主要开肌表水热之郁;栀子利三焦之水热;大黄轻用,下里之水热,里外全都廓清,服后尿色红赤,很快就能退黄。


当然,这是治热证的黄疸,若是偏阴证的黄疸,可以用桂枝,五苓类方剂合茵陈来退,这个后面会讲到。


原文:

237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注解:

阳明病,严重的话会有谵语。说这个人容易忘事,是下焦有蓄血,原理一样,为了攻下焦瘀滞,人体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津液于下,于是上部津液匮缺,自然易忘事。瘀血往往是长时间引起的,它是慢性的消耗人的气血,所以反应比较缓和,没有谵语,只是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忘事。这种情况下,屎虽然也硬结,但排下来还是容易,颜色也是黑的。色黑是潜血,也就是排出来的瘀血,这就有了润滑作用,所以大便还是容易。这种情况可以用抵挡汤来下。抵当汤是治热证的阳明蓄血的,里面不仅有去淤血的药,还有攻下的药,不是热证不可用。

里有瘀结,有食瘀大便硬结的,有水热郁结的,也有瘀血阻滞的,后面还有气痞的,食,水,血,气,一般来讲,实邪也就是这四个大类型。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25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77
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
诗情方意:诗词版伤寒经方(第七辑)
伤寒论阳明篇(八)
《伤寒论讲稿》223-262条----刘希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