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押韵与合辙

——作诗入门之二

我楚狂人

作诗最基本的要求是押韵,唱戏则讲“合辙”。何谓“合辙”,那就是戏曲唱词,根据北方语系的音韵,分为“十三辙”,“合辙”就是戏曲的押韵。所谓“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就是戏曲的十三韵,分别为: 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韵母a、ua、ia)、梭波(韵母e、o、uo)、乜斜(ê、ie、üe)、一七(韵母i、ü、er)、姑苏(韵母是u)、怀来(韵母是ai和uai)、灰堆(韵母是ei、ui)、遥条(韵母是ao、iao)、由求(韵母是ou、iu)、言前(韵母是an、ian、uan、üan)、人辰(韵母有en、in、un、ün)、江阳(韵母有ang、iang、uang)、中东(eng、ing、weng、ong、iong)。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有时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北方戏曲中儿化韵母也可合辙押韵,其韵辙可分为两类,一般称为两道“小辙儿”

1、小言前儿:包括a、ua、ia、ai、uai、an、uan、üan、ian(也就是发花、怀来、言前三道大辙)的儿化音。

2、小人辰儿:包括o、e、i、u、ü、ie、üe、ei、uei(ui)、en、in、uen(un)、ün、uo、er等韵母的儿化音。

从上面看,戏曲的合辙一是韵腹(含韵尾)相同(甚至相近)即可,韵头不论。二是四声不论,皆可通押。应该说很宽泛。而我们今天的新诗(包括歌曲唱词),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押韵原则,当然有些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这就是今天我们误解诗词押韵的原因所在了。我们说,诗歌的押韵完全是两回事,要严格得多。

我们今天说的诗韵,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清代汤文璐编写的《诗韵合璧》是一本可用的工具书,价钱不贵,薄薄的一本,口袋里也能装得下,可以随时翻检。

诗词的押韵是很严格的,四声互不通押。这个要求就比合辙的要求不知高了多少,所以初学写诗,韵书是要随时翻检的,出韵是最初级的错误。

我们今天学押韵,最困难的是我们的通用语普通话与“平水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其音韵基础是北方方言,而北方方言与“平水韵”的差异极大,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北方方言中,入声已经消亡了。北方人已经几百年不懂何为入声了,那么“平上去入”如何理解,如何接受?我当年在苏州老年大学讲写诗时,首先就碰到这个问题,学员中出生北国的离退休老同志占多,入声根本不了解。好在我们吴方言地区得天独厚,入声保存得极好,听老苏州人讲“月、绝、雪”等字眼,体会那种短促而内收的音节,就能知道何为入声了。

其实语言变化最大的就是语音,吕叔湘先生说朱熹听不懂孔子讲课,不是说学问不够,而是讲语音变化之巨大。我们读诗经,事实碰到不押韵的事情,楚辞基本不押韵,那是因为我们用现代语音读这些诗的缘故。诗经时代的语音与今天已经产生巨大变化,而楚辞更是用古代楚地方言押韵的,后代的楚辞专家也不懂,我们和他们水平相同,也不懂。呵呵!

唐代与我们相距千多年,语音变化也很大,所以我们读唐诗,也会偶见不押韵的现象。但是我们试试用苏州话来读这些“韵脚”,居然押韵了。请看下面两首诗:

山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首句末字“斜”,用苏州话读“xia”,与“家、花”押韵了。如果这个字因为首句可押可不押的话,请看下一首,全诗末字,就非押不可了。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

末字“儿”用苏州话读“ni”,就押韵了,用普通话念,全诗无韵,成了笑话。

我国旧体诗,基本上是句子成对的,押韵的就是逢双的句子的末字。因为是末字,所以又称“韵脚”。当然,诗人有时因为音律上的特殊效果,会打破双行的节奏,也会打破逢双押韵的规律。这些都是特例,不作规律说。近体诗是讲究一韵到底,不转韵的。这也是近体诗的规律之一。近体诗一般都押平声韵,但是这不是死规定,也有为了特殊效果,押仄声韵的。如柳宗元的《江雪》就押入声韵:

千山鸟飞,万径人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下面附一些特例分析,都是我以往文章的段落。这一篇就此告一段落。

附录一:

杜甫精于音律,驾驭音律举重若轻。往往使用诗歌音律的变化,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就巧妙地使用了“不稳定音型”创设了风雨飘摇的意境:“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用两句一韵和三句一韵交替,显出极不稳定的音型。这中尝试在其他诗人的诗作中是极其罕见的,而杜甫早在写《酒中八仙歌》时就尝试了:“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九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殇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豪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请看节律是两句、三句、三句、三句、两句、四句、三句、两句,错落有致,又以不稳定的三句节律为主,活脱脱写出了一群步履踉跄醉眼惺忪的酒鬼形象来。这就是显著的例子。(见《千载谁堪伯仲间》)

附录二:

《琵琶行》最被人称道的是用比喻来状写难状音乐,其实,白居易在开头第一节就充分展示了诗句的音律美了。白居易在《琵琶行》的第一段,产用了两句一押韵,两句一转韵,平仄对转的特殊手法,营造了独特的旋律之美。请看诗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举杯欲饮无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

细细品读,可以体会其中的特殊效果。(见《琵琶行的音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押韵
《现代诗韵》前言 ——关于“韵”和“押韵”
诗词韵部查询
也谈诗歌的韵辙与格律
古诗押韵规则
了解什么是十三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